張方卉 張瑞婕
[摘 要]物流服務是支撐B2C模式交易的基石,而當前經濟社會“服務型”特點逐漸加深,B2C電子商務企業柔性化、網絡化進程不斷深入,物流服務已經從單純的滿足從供應者到需求者的服務過程演變為滿足消費者高時效、高人性化的智能物流服務過程,并成為B2C電商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文章從當前智能物流發展面臨的問題出發,以京東“亞洲一號”為例,剖析其推進物流智能化進程的創新舉措,從而探究總結出智能物流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B2C電子商務;智能物流;亞洲一號;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F259.2 [文獻標識碼]A
1 前言
B2C電子商務是指將互聯網作為交易平臺的企業對消費者的商務模式。網絡購物的盛行,推動我國的B2C電子商務進入蓬勃發展時期,而隨著網絡安全技術的提升和網上支付系統的完善,物流儼然成為了阻礙電子商務進一步發展的桎梏,是電商企業亟待解決的關鍵點。本研究分析了京東亞洲一號的物流智能化體系,對我國B2C電子商務模式下的智能物流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 智能物流發展概況
2.1 智能物流的概念
在當代物聯網快速發展、廣泛應用的環境下,具有集智能化、信息化、自動化、柔性化、集成化等特征為一體的智能物流應運而生。智能物流依靠日臻完善的信息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傳遞、信息管理等技術,加強對貨物自身以及倉儲、包裝、運輸、配送、裝卸等相關作業環節的實時監控,并將流動狀態迅敏反饋,從而高效快速地實現貨物從供應方到需求方的轉移,達到“多贏”的目標——供應方取得利潤最大化、需求方獲得最佳服務、自然及社會資源消耗量最小化、生態自然環境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
2.2 智能物流發展狀況
在以美國和日本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中,智能物流以迅猛的態勢飛速發展,并在應用中取得期待的效果,成為了包括B2C電商產業在內的眾多產業發展的經濟支柱。相比較而言,受到傳統物流體制的制約,我國物流產業在發展初期便因基礎硬件設施匱乏、技術管理落后、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是智能物流發展的驅動力,物聯網技術通過提高物流的信息化、服務質量低下等問題受到強大的阻力。進入21世紀,電商市場競爭的加劇,為獲取行業競爭的優勢,智能物流作為創新模式極大地推動我國物流業的變革。RFID技術的廣泛應用、公共信息平臺的建設、國家資金投入的支持等,我國智能物流發展正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同時也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
3 我國智能物流發展面臨的問題
3.1 成本負擔過重
由于我國智能物流發展起步較晚,絕大部分電商企業、物流企業為了擺脫傳統物流的制約,彌補其在運輸、倉儲等方面的不足,試圖用推進物流自動化、智能化進程節約物流成本,增強競爭優勢。然而,物流基礎設施大量的投入、國外領先技術的引進,雖然降低了物流在倉儲、分揀、包裝、配送上的成本,但智能成本的耗費更加巨大。在此情況下,智能物流并未發揮“智能”效果,反而消耗更多資本。成本負擔過重,使得電商、物流企業在面臨競爭時,減少對智能設備、先進技術的引入,降低推進智能物流發展的積極性。由此可見,成本問題成為制約我國智能物流發展的關鍵因素。
3.2 管理平臺欠缺
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是智能物流發展的驅動力,物聯網技術通過推動物流信息化、集成化、智能化發展水平,達到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的目的。物聯網的價值體現在“網”上,建立形成一個具有廣泛性、綜合性、一致性的業務管理平臺,將各種物流信息整合處理并進行指向性流通,是保證B2C電子商務各方能夠實時追蹤物流配送進程的重要創新。就目前而言,智能物流的管理平臺還有待形成,B2C電子商務各方在信息共享、信息系統的管理建設上存在缺口。
3.3 勞動力就業沖擊
自動化是智能物流的顯著特征之一,隨著電商行業、物流行業競爭加劇,物流的壓力也顯著增大,在此情況下,自動化物流技術被眾多企業廣泛應用。自動化設備和設施的使用、自動識別系統、自動收集系統、自動檢驗系統、自動追蹤系統等的構建,使得包括倉儲、分揀、包裝、流通在內的物流環節效率提升。然而,自動化的發展也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對勞動力就業的沖擊。被自動化“機器人”代替的勞動力自然形成了大面積“失業”的局面。同時,自動化機器的使用對管理人員技術水平的要求更高,但顯而易見的是,現階段掌握高級技術專業技能的管理人員的數量遠遠小于需求。智能化、自動化物流的盲目發展勢必會造成“失業嚴重”和“需求人員缺失”的尷尬局面。
3.4 高質量物流人才匱乏
創新技術的研發、高級技能的運用、實效的管理模式是構建物流智能化發展這一高樓的基石,而將這些基石拼湊在一起的便是高質量的復合型物流人才。隨著智能物流的發展,基礎操作型人才已逐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對熟練運用物流技能與理論、精通物流信息技術和網絡運作管理人才的需求。當下我國市場符合這一要求的人才相對匱乏,供需巨大的差距是阻礙智能物流發展的“瓶頸”。
4 京東“亞洲一號”智能物流發展策略探究
4.1 “亞洲一號”整體介紹
“亞洲一號”是京東在上海、北京、廣州、西安、沈陽、武漢、成都等7個城市建立的京東大物流平臺。其中為眾人所知的上海“亞洲一號”是京東集團在2009年開始建造,2014年6月試運營,10月正式開始運營的現代物流中心。上海“亞洲一號”計劃修建面積20萬平方米,現投入運營的一期中件商品倉庫占地10萬平方米,是國內第一家采用先進自動存取系統(AS/RS系統)的物流倉儲建筑。現“亞洲一號”平均每天可處理10萬單,基本可以滿足每天10萬中件、430萬件商品的庫存量。如下圖所示“亞洲一號”由三棟建筑構成:分別是A1立體倉庫區域、A2人工作業及閣樓貨架區、A3分揀車間。
4.2 “亞洲一號”智能物流體系特點
“亞洲一號”采用大數據及人工智能先進技術,優化了京東現有物流體系;將出單、分揀、存貨、配送集中于一個車間完成,提高了京東配送效率;旨在打造無人京東智能物流:無人倉、無人機、無人車;智能合并同一用戶的不同訂單,進行統一配送。
貨到人系統:該系統由存儲部分、存取部分、揀選部分等組成,其存取部分為多層穿梭車系統,該系統經常被應用于箱貨物的快速存取,主要用以實現需要揀選的貨物自動輸送到揀選工位進行揀選作業,可以大大提高作業的準確性和效率。
S/RS系統:自動化立體倉庫系統,自動化立體倉庫的主體由貨架、巷道式堆垛起重機、入(出)庫工作臺和自動運進(出)及操作控制系統組成。
交叉帶分揀機系統:自動分揀出大、中、小包裹,優化分揀系統,提高了分揀效率。
AGV系統:自動引導小車(AGV),通過智能控制,小車可以自主前往目的地,減少人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準確率。
閣樓貨架系統:在已有的工作場地或貨架上建一個中間閣樓,增加了存儲空間,可做二、三層閣樓。
輸送系統:大部分的運輸路線采用輸送線,降低了人工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5 對智能物流未來發展的思考
5.1 建設物流一體化,降低成本負擔
一方面建立中國物流管理一體化,目前中國物流行業除京東與順豐之外,還有“四通一達”等多個中小型物流公司,每個公司配備有相應的智能物流管理,浪費了現有資源。可以適當考慮合并物流公司與管理,將智能一體化,降低國家及各個公司成本負擔。另一方面建立公司內部智能物流一體化,京東將物流體系中的出單、分揀、存貨、配送一體化,減輕了各個環節的成本,智能系統共享、智能配送共享,降低公司內部成本負擔。
5.2 加強物流平臺行業標準化
目前我國物流行業各個公司質量參差不齊,在配送時間上,有的企業例如京東順豐基本可以保證次日達,而有的企業則一個星期更甚者兩個星期配送不到;政府應該根據智能物流行業平均標準,制定相關的行業標準,規范各個公司的配送時間、態度及配送過程中的行為,形成良好的物流行業秩序,提高智能物流行業服務質量,增強智能物流行業核心競爭力。
5.3 培養高質量物流人才
智能物流給予行業最大的沖擊即無人化造成的就業壓力,而同時中國智能物流行業缺乏高質量的物流人才,在自相矛盾中,我們不乏可以看出,智能物流無人化機器人可以替代的也只有單純勞動力,并沒有過高的技術工作,可以將此問題合二為一,培養現有物流行業員工,提高其知識技能。以京東為例,京東集團在未來將會實現全國超過100萬的無人機數量;超過目前有的270個庫房,在未來實現無人倉庫數量超過500間,這樣大比例的實行無人智能化,并不意味著京東將會大規模裁員,相反的,京東集團會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水平,減少公司人員的體力付出,增強其智能化物流相關技術水平,為未來迎接更大的挑戰儲備力量。
[參考文獻]
[1] 胥軍.智能物流將推動零售行業跨越式發展[J].信息與電腦,2011(03).
[2] 岳建明.推動智能物流的發展[J].網絡與信息化,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