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笑宇
[摘 要]現如今高職學生優點眾多,他們青春、勤奮、樂觀、積極、朝氣上進,然而也給人們帶來不成熟、想法行為幼稚、缺乏穩重、不可靠、不可信的感覺,如何規避這些缺點揚長避短,職業形象設計就成為高職學生在自身時所必須掌握的一種基礎技能,例如,什么樣的性格適合做什么樣的工作,什么樣的穿著打扮符合什么樣的職業需要,這些都是高職學生需要了解和學習的。況且高等職業教育重在培養企業的應用型人才,企業人的職業形象現代企業更加注重,一個人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在職業形象中很大程度上能夠體現出。因此,高職院校對于學生職業形象的培養尤為重要。如何取得職場成功專業的職業形象設計具有重要的意義,基于這一點,高職院校職業生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就是職業形象設計。是否具備良好的職業形象,將會對高職學生今后的職業生涯產生深遠的影響,將使他們更加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促使高職學生在面試過程中更好地發揮自身特點,并提升他們在職場中的自信心。
[關鍵詞]高職學生;高職院校;職業形象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1 構建高職院校學生職業形象的重要性
“這是一個兩分鐘的世界,你只有一分鐘展示給人們你是誰,另一分鐘讓他們喜歡你。“英國形象設計師羅伯特·龐德此言不虛。
在談到選人標準時我國一位資深人力資源管理專家說到:以外表取人是不對的,但不以外表取人似乎又是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打造良好的職業形象對于即將走入職場、開啟職業生涯的高職學生來說,就顯得至關重要,高職學生職業準備的重要時期是大學階段,除了要完成專業知識、技能的學習外,在此階段,還必須充分地了解未來職業的特點,并根據未來職業要求來完善自己、塑造自己,對自己未來的職業進行形象設計,這是高職學生大學階段必不可少的任務。
2 職業形象的意義
職業形象總體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內在美,即人的內在素質。內在素質是我們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所表現出的氣質,以及道德、人格、心理、修養、文化、才學等方面的基本品格,是一種以人的生理條件為基礎,在自然環境、社會生活中逐漸發展、形成的“生理、心理、社會、環境”品格特征。二是外在美,即人的外在形象,是借以顯現個人內在的意蘊和特性的東西,實際上外在美是內在美的載體。
不同的職業都有一個符合職業的職業形象,職業形象是指個體與其崗位職業相適應能反映其內在氣質和職業特點的外在形象及舉止行為。
一個簡單的外表長相和穿衣打扮的概念并不是職業形象的意義,職業形象的意義應該是一個人全面素質的展現,是一個內外兼修的、完整的、生動的印象。擁有優良的職業形象才能夠展現個體的自尊、自信、力量、以及職業的專業水平和能力,是事業成功的必備要素。無論從事職業人員的自我感覺多好,內在素質多高,都不能成為職業形象的決定性因素。只有通過從業者外在的語言、動作及服飾等外部特征公眾對其作出判斷和評價,才能形成對特定職業的總體評價。由此可見,職業形象是特定職業群體在公眾印象中形成的具有標志性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是通過職業活動中人的儀表行為、操守表現出來的,為人們所感知的特定標識,其本質是對特定職業的社會評價。
職業形象對個體和組織都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個體,擁有良好的職業形象,在人際交往的初期可以打破人們的心理防范,快速贏取對方的信任,為今后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打下基礎。職業形象的優劣,展示的是自身的專業素養和能力,好的職業形象,能把信任和安全感帶給客戶或服務對象,有利于促進目標的達成以及合作的成功,提升個人的績效水平,良好的職業形象,還可以幫助人們建立自信,從正面保持積極的心態,調整自身的不良行為。除此之外,良好的職業形象,還能幫助個體在組織內部贏得上級和同事的好感,為自身的職業發展鋪平道路。對于組織,組織的整體形象由組織成員個體的形象直接代表,組織的整體素質由成員個體反映,這也是許多大公司、社會組織及政府部門非常注重設計和培養員工職業形象的原因。企業和組織的實力和水平通過員工個體的職業形象所傳遞和表達的信息反映。
3 如何塑造高職學生良好的職業群體形象
3.1 注重素質教育,發掘人格魅力
高職學生的素質教育一直受到社會廣泛關注,雖然素質是一種內在的修養,但是通過有意識的訓練和自我暗示也是可以進行把握和控制的。注重以及加強素質教育,可以培養高職學生堅定的信念理想,建立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以及溝通表達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可以塑造健康的人格;可以幫助學生拓寬思路產生靈感、增強創造力從而提高就業能力,得到用人單位和社會的認可。
3.2 塑造意志形象,提高心理素質
高職學生在意志力方面可能較為薄弱,應選擇一個目標,樹立起一種“不到長城非好漢”的信念,還要付出執著于此、鍥而不舍,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努力,成功主要取決于一個人的意志,意志在堅持目標和克服困難的行動中表現出來,又在堅持目標和克服困難中得到磨礪、考驗,意外、逆境、危機是產生發展機會的新起點,不能氣餒、沮喪,更不能放棄。這個世界上沒有被淘汰的人,只有自動退場的人,要培養良好的、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工作態度和生活態度。保持良好的心態,養成優良的性格,通過具體分析自身氣質來塑造個性形象,應鍛煉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當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或者無法克服的困難時,仍能夠保持平穩的心態和行為,我們既要有永不放棄的信心和毅力,又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和氣度。應增強心理適應能力,遇到突發的環境變化、情況變化等狀況時,要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并能盡快適應新環境和新情況。
3.3 培養職場禮儀,重視禮儀教育
禮儀是社會,道德,習俗,宗教等方面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通過這種手段可以表現對出他人的尊重和理解,一個人的文明程度和道德修養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稱之為禮儀。高職學生受文化程度影響,在禮儀方面應著重培養。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不懂“禮”,就沒法在社會中安身立足。綜上所述要想適在社交圈中有良好的人脈,適應時代發展,在社交活動中的禮儀的運用就必須注意,用自身的魅力去打動別人,感染別人。運用禮儀才能做到成功。
3.4 精心自我包裝,形成個人品牌
想要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對自己外在形象進行設計和包裝是必不可少的。美國心理學家奧伯特·麥拉比安調查發現人的印象是這樣分配的:55%取決于你的外表,包括服飾,個人面貌,體形,發色等;38%是如何自我表現,包括你的語氣,語調,手勢,站資,動作,坐姿等:只有7%才是你所講的真正內容。我們生活在一個被稱之為“30秒文化”的世界中,不論我們自己愿意與否,別人都會根據我們的衣著、說話方式、環境布置及對同事的影響來判斷我們。教育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高職院校就可以在就業指導課程中注重個人穿著、職業化妝、商務禮儀和個人修養、內涵、品味等細節個人行為指導;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注重細節指導,注重學生的上課出勤、紀律,應有的衣著打扮和各種行為規范;以“選修課”為平臺,開設“化妝美容”“職場禮儀”等課程,培養學生的為人處事及審美的能力。職業形象設計,不是單一的、獨立的過程,必須結合職業要求、社會環境,要從內到外、從小到大,全方位不斷調整和完善自我。
人與人的相互關系中人的形象施加了一種影響力,并能建立交往對象之間的溝通與信任,促成推動事物發展的氛圍,良好的職業形象可以消除心理隔閱,由此才能更好地實現職業目標。
[參考文獻]
[1] 張巖松.職業形象設計[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2] 羅愷簧.注重大學生職業形象塑造,提升高職人才就業競爭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03).
[3] 洪玲.職業形象設計課程定位思考[J].商場現代化,2010(08).
[4] 吳雨潼.職業形象設計與訓練[M].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