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穎 鐘楨 彭梓泰
[摘要]茶葉是我國的傳統產業,也是我國最重要的出口農產品。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茶葉出口日益增多,為我國出口創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系統分析茶葉出口競爭力水平的基礎上,研究影響茶葉出口競爭力的因素,運用Stata軟件構建多元回歸模型,探索生產成本、出口質量以及匯率這三個因素對茶葉出口競爭力的影響程度,并提出提高茶葉出口競爭力的建議。
[關鍵詞]茶葉出口;出口競爭力;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304 [文獻標識碼]A
我國有著悠久的茶葉種植歷史,茶葉一直是傳統農業中的優勢產業,是我國最重要的出口農產品之一,為我國出口創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尤其是近幾年來,綠色食品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茶葉作為綠色健康食品的典型代表,其消費需求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由此帶來了的快速發展。我國茶葉年出口量居于世界前列。2016年,我國茶葉出口量為32.9萬t,出口金額達到14.8億美元。由此可見我國茶葉出口量較大。雖然我國茶葉出口量居于世界領先位置,但是茶葉的出口均價并沒有與之相對應,應有的市場價值也沒有完全實現;另外伴隨著經濟全球化腳步的不斷加快,國際茶葉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我國茶葉出口受到了越來越多競爭對手的挑戰,茶葉出口的競爭力需要重新進行考量。因此在競爭日趨激烈的茶葉國際市場,研究我國茶葉出口競爭力以及影響因素,對于提高我國茶葉出口的獲利能力以及競爭力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
目前,關于茶葉出口競爭力以及出口競爭力影響因素方面有很多的研究。劉義等(2013)運用CMS模型對1997~2011年中國茶葉出口的數據進行了實證分析。通過實證分析可以得出:1997~2002年中國茶葉出口額出現下降的根本原因是雖然世界茶葉市場的進口需求仍然比較大,但是中國出口茶葉的質量較低,進而使得出口的競爭優勢下降,沒有辦法滿足進口需求。2002~2008年中國茶葉受益于國際市場進口需求旺盛的有利條件,出口額迅速增長。2008~2011年,中國茶葉出口增長開始放緩。雖然國際市場對茶葉的需求仍然比較旺盛,但是我國茶葉出口的競爭力下降過快,因此茶葉出口的增長速度也有所放緩;聞云峰等(2013)對我國茶葉出口減少的國際因素進行了研究,發現很多新興的茶葉生產國興起,由此帶來了國際茶葉市場格局的變化,日本以及英國等國家成為了茶葉生產以及輸出的重要國家,因此我國茶葉出口貿易受到了影響。再加上經濟全球化腳步的加快,茶葉出口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國茶葉的國際市場占有率逐漸減少,這些都導致我國茶葉出口在國際市場上逐漸衰退;韓蓉,楊文杰(2011)研究了人民幣匯率變動對茶葉出口的影響。通過實證研究發現:伴隨著人民幣匯率的不斷升高,我國茶葉出口的價格會呈現下降的趨勢,進而加強我國茶葉出口的競爭優勢。由此可見人民幣匯率的變動對我國茶葉的出口具有重要的影響,并且會產生滯后效應;張雪兒,朱毓松(2014)等對福建茶葉企業的連鎖經營進行了調查,發現茶葉的出口受到企業連鎖經營模式的影響。現在福建茶葉市場的主體依然是個體戶居多,家庭承包的生產工廠分布密集,因此產業組織化程度不高,極大的降低了茶葉出口的競爭力;柯瓊娥(2015)對福建省茶葉產業出口的競爭優勢以及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發現生產要素狀況、相關產業及支持產業、需求狀況、競爭與策略、政府支持以及機遇與挑戰這六個方面對福建省出口具有重要的影響,由此提出了提升福建省出口競爭優勢的相關對策和建議。
由此可見,很多學者都對茶葉出口的競爭力以及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但是絕大多數學者在研究出口競爭力影響因素時采用的是定性分析的方法,很少有學者對出口競爭力影響因素進行定量的分析。因此對我國的出口競爭力進行分析,并運用相關的軟件對出口競爭力的影響因素進行定量分析,進而提出提高出口競爭力的措施具有一定的創新性以及現實意義。
1 我國茶葉出口競爭力分析
1.1 我國茶葉出口現狀
作為世界上最早發現以及利用茶葉的國家,我國在茶葉生產上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我國已經有5000多年種植茶葉的歷史,目前世界上各個國家種植的茶樹品種、栽種的方法以及加工的工藝等等都來源于我國。全世界每年的茶葉產量約為600萬t,其中超過40%都來源于中國。我國茶園種植面積以及產量多年來一直居于世界前列,并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2007年我國茶園面積為160萬hm2,2016年茶園面積達到287萬hm2,較2007年增長了79.38%;2007年我國茶葉產量為116.55萬t,2016年我國茶葉產量達到240萬t,較2007年增長了105.13%。由此可見,無論是茶園面積還是茶葉產量都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我國茶葉生產發展勢頭良好。
我國是世界重要的茶葉出口國之一,茶葉出口總量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出口的茶葉遍布亞洲、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以及大洋洲等六個大洲共計120多個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名副其實的茶葉出口大國。2007年我國茶葉出口量為29.0萬t,2016年出口量達到32.9萬t,增長了13.45%;2007年我國茶葉出口金額為6.1億美元,2016年出口金額達到14.8億美元,增長了142.62%;2007年我國茶葉出口平均單價為2099美元/t,2016年平均單價達到4518美元/t,增長了115.25%。2007~2016年我國茶葉出口情況見表1以及圖1。
從表1以及圖1可以看出,2007~2016年我國茶葉出口數量具有一定的波動性。2007~2009年茶葉出口數量呈現上升趨勢,2009~2016年茶葉出口數量開始呈現出波動的趨勢,但是波動幅度不大,基本維持在31萬t左右;雖然我國茶葉出口的數量具有不穩定性,但是出口金額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2007~2016年出口金額增加了8.7億美元,平均每年增長0.97億美元;我國茶葉出口的平均單價也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2007~2016年平均單價增長了2419美元/t,平均每年增長268.78美元/t。由此可見,由于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茶葉出口的國際市場競爭激烈,我國茶葉出口受到越來越多競爭對手的挑戰,出口數量呈現波動的趨勢。但是我國茶葉出口金額以及平均單價仍然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因此總體來說我國茶葉出口創匯能力不斷提高,呈現健康發展的態勢。
1.2 茶葉出口競爭力評價指標選擇
衡量一種農產品的出口競爭力有多種指標,常見的主要有以下幾種指標。
1.2.1 國際市場占有率。國際市場占有率指的是一定時期內,一國或者一個地區某一個產業或者產品的出口額在全世界該產業或者產品出口總額中所占的比重。這個指標能夠最直接、最簡單地反映一國或者一個地區某種產業的出口競爭力。
1.2.2 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標。顯示性比較優勢指的是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區的某一種產品出口總值占該國或者地區所有產品出口總值的比重與國際上該種產品的出口總值占國際所有產品的出口總值的比重的比例。這個指標是評估國際競爭優勢最常用的指標,衡量的是產業最終的競爭優勢水平。
1.2.3 貿易競爭力指數。貿易競爭力指數指的是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區在一定時期內,某一種產業或者產品的凈出口總值與它出口總值以及進口總值之和的比例。這個指標是評價一個國家外貿出口競爭優勢最重要的指標,衡量的是某一個國家的某一種產業或者產品是否具有相對的競爭優勢。
1.2.4 對外貿易依存度。對外貿易依存度指的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進出口總額在這個國家或者地區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所占的比重。這個指標反映的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對外貿易活動對這個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以及依賴的程度。
綜合比較以上四個指標的優缺點,在此基礎上結合出口相關數據的收集難易程度,最終選擇貿易競爭力指數這個指標來衡量我國茶葉出口競爭力水平。
1.3 出口競爭力的計算
茶葉出口貿易競爭力指數的計算公式如下所示:
TC=(X~M)/(X+M) (公式1)
其中X表示的是一種產品的出口額,而M表示的該產品的進口額。利用計算公式得到的TC,也就是貿易競爭力指數的取值范圍為[~1,1]。當得到的值越大,也就是越接近于1時,表明該產品的出口競爭力越強,相反的當得到的值越小,越接近于-1時,表明該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就越弱。
根據上述的公式,通過對2007~2016年我國茶葉出口以及進口的相關數據進行計算,得出了相應的貿易競爭力指數,也就是出口競爭力水平,結果如表2所示。
根據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得出2007~2016年茶葉出口的競爭力指數都大于等于0.86,接近于1,說明我國茶葉出口具有很強的競爭力。由于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我國出口面臨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導致2014~2016年茶葉出口競爭力較之前幾年有所下滑,達到歷史最低水平,但是仍然等于0.86,接近于1。由此可知,茶葉是我國重要的出口農產品,具有較強的出口競爭力。
2007年以來,我國茶葉出口之所以擁有如此高的競爭力,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探索影響茶葉出口競爭力的因素,并根據這些因素對茶葉出口競爭力的影響程度提出有利于提高出口競爭力的相關建議,能夠幫助茶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獲得更多的份額,同時也可以為我國的對外經濟做出相應的貢獻。
2 影響茶葉出口競爭力的因素分析
影響我國茶葉出口競爭力的因素有很多,有宏觀因素,也有微觀因素;有內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本研究在選取相應的影響因素時,既吸收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又充分考慮了這些影響因素數據的客觀性以及可獲取性。因此結合茶產業的相關特征,選取了生產成本、出口質量以及匯率這三個因素,簡要的分析這些因素對茶葉出口競爭力的影響程度。
2.1 生產成本
產品競爭力的兩種基本形態就是價格競爭以及非價格競爭。茶葉價格競爭的本質就是比較中平均生產成本與個別生產成本之間的差額。茶企業只有不斷的降低生產成本,使其低于行業的平均成本,才能夠獲得利潤。我國茶葉出口企業只有使其成本低于全球平均的成本,才能夠獲得利潤,也才能夠具有競爭力。
我國茶葉的生產成本主要指的是勞動力成本,也就是人工進行茶葉種植、采摘、加工以及銷售活動。勞動力成本一旦發生變動,就會直接影響茶葉的定價,進而影響消費者對茶葉的需求,導致茶葉的出口競爭力水平受到影響。
2.2 出口質量
決定茶葉出口是否具有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就是茶葉的質量。從一定程度上說,茶葉的質量本質上是使用價值的體現。滿足消費者需要的程度以及使用價值的大小都是茶葉質量好壞的體現。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僅僅關注產品的價格,更重要的是對質量越來越關注。在國際的市場上,越來越多的茶葉品牌正在逐步的由價格競爭向質量競爭轉變。因此茶葉的質量成為提高出口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尤其是最近幾年,世界各國都制定了更加嚴格的茶葉進出口檢測標準,使得我國茶葉的出口受到了新的挑戰。在價格相同的情況下,出口茶葉的質量水平越高,那么在國際市場上就越具有競爭力,相反質量越低,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水平就越低。因此出口質量是影響茶葉出口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2.3 匯率
在研究一種產品出口問題時,匯率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匯率發生改變,也就是說人民幣的價值發生了變化,不管是升值還是貶值,由于茶葉需要銷售到其他的國家,必然會接觸到匯率。因此匯率發生變化,對茶葉的出口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2007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為7.8073,2016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為6.6423,這就表示人民幣處在升值的階段。人民幣升值,表示的是當我國的茶葉出口到國外,與以前相比需要拿更多的錢來購買同一件產品,從本質上說就是茶葉出口的價格提高了。這個時候國外的一些銷售商或者顧客就會選擇其他國家同樣的價格較低的產品,茶葉的出口就會受到影響,對茶葉出口的競爭力水平也有一定的影響。
3 研究設計
3.1 數據來源
本研究選取的是2007~2016年茶葉出口的相關數據,所用到的數據均來自中國統計年鑒、中國海關信息網以及相關學術論文資料。
3.2 模型構建
根據選取的生產成本、出口質量以及匯率這三個影響茶葉出口競爭力的因素,建立多元回歸模型。本研究用茶葉出口貿易競爭力指數代表出口競爭力水平,用TC表示;用勞動者的年平均工資代表生產成本,用PC表示;用質量指數代表茶葉出口質量,用表示EQ表示;匯率采取的是每年美元對人民幣的平均匯率,用ER表示。構建的多元回歸模型如下所示:
3.3 結果分析
運用Stata軟件對2007~2016年我國茶葉出口的相關數據進行多元回歸,得到的結果如圖2所示。
根據回歸結果,得到如下的方程:
由分析可知,F的檢驗P值<0.05,由此可以判斷出模型檢驗的結果具有顯著性。R2大于0.8,說明擬合度較高,因此這個模型構建較為合理。根據表中的每一個變量的回歸系數以及p值,可以得到如下的結論:
生產成本(PC)變量的t檢驗p值為0.000<0.05,回歸系數為-0.0929,表明生產成本與茶葉出口競爭力之間具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由此可知,勞動力工資增加,生產成本隨之增加,進而降低了茶葉的出口競爭力。
出口質量(EQ)變量的t檢驗p值為0.001<0.05,回歸系數為0.0028,表明出口質量與茶葉出口競爭力之間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由此可知,茶葉的出口質量提高,會吸引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購買,進而提高茶葉出口的競爭力。
匯率(ER)變量的回歸系數為0.0123,表明匯率與茶葉出口競爭力存在正相關的關系。但是由于匯率的t檢驗p值為0.193>0.05,因此可以得出匯率對茶葉出口競爭力的影響不顯著。由此可見,匯率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茶葉出口的競爭力水平,但是這種影響程度不顯著。
4 提升我國茶葉出口競爭力的對策
4.1 促進茶葉生產的規?;约爱a業化
生產成本對茶葉出口競爭力具有顯著的影響。針對我國茶葉生產成本不斷提高的現象,需要及時的采取相應的措施,降低自身的生產成本。我國需要充分的利用現有的茶園面積,逐步建立以及健全茶園的承包制度,實行規模化以及產業化生產。提高茶葉生產的機械化水平是實現我國茶葉生產規?;约爱a業化的有效途徑。我國茶葉生產絕大多數是家庭承包制,對于家庭承包生產者來說,需要加強茶園基礎設施的建設,建立相關的家庭農場以及合作社,培養出茶葉生產的大戶,提高茶葉生產的專業化水平;此外還可以建立徹夜生產的基地,提高生產的效率,進而降低茶葉生產的成本,提高茶葉的出口競爭力。
4.2 提高出口茶葉質量,打造國際茶葉品牌
我國茶葉成本較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具有國際競爭力,但是由于茶葉的質量不高,導致我國茶葉出口整體的競爭力變弱。因此提高茶葉的出口質量,不僅僅是對消費者負責,也是我國茶葉擴大出口最基本的途徑。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提高茶葉出口質量。
在茶葉的實際種植過程中,茶樹的品種、采摘、加工、包裝等都會影響茶葉的質量。但是影響茶葉出口最重要的因素是農藥殘留超標十分的嚴重,不符合國際植物質量衛生標準。因此要想提高我國茶業的出口競爭力,一方面需要停止使用污染嚴重的農藥,著力開發沒有污染的有機茶葉以及無公害茶葉,確保茶葉的生產符合國際質量標準。另外還需要結合我國的國情,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茶葉質量標準體系以及檢測體系,使我國的茶葉質量標準以及制度與國際上先進標準以及質量安全制度相吻合,并且將對茶葉質量的控制由目前只對成品的茶葉進行檢測擴大到整個茶葉生產的過程中;另一個方面是加大自主品牌的建設。名牌就是效益,名牌的市場占有率就高。因此我國需要加大自主品牌的建設,利用龍頭企業的優勢,加快資源以及產業的整合,建立富有競爭力的國際品牌,利用品牌的優勢帶動整個中國茶產業的發展,進而提高茶葉的出口競爭力。
4.3 加強政府扶持以及引導,優化出口環境
政府需要加強扶持以及引導,采取相應的措施穩定匯率,優化茶葉出口的環境。政府的相關部門需要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基礎之上,對匯率制度進行改革,穩定匯率,為茶葉出口提供良好的環境。另外出口產品包括茶葉常常會遇到技術貿易壁壘以及關稅壁壘等問題,出口企業也很難憑借自身的力量去應對或者消除這些壁壘,因此政府還需要給予這些出口企業相應的支持以及扶持。當我國茶葉出口受到國際不公平待遇的時候,政府需要站出來,在WTO的平臺上為其爭取正當的權益。只有這樣,茶產業才會健康發展,茶葉的出口競爭力才會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 劉義,盧山.基于CMS模型的中國茶葉出口波動實證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13,26(06):74-79.
[2] 聞云峰.中國茶葉出口貿易衰減的國際市場分析[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13,27(05):102-105.
[3] 韓蓉,楊文杰.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茶葉出口貿易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1,40(2):45-49.
[4] 張雪兒,朱綺松,孫威江.福建茶葉企業連鎖經營的現狀調查[J].福建茶葉,2014.
[5] 柯瓊娥.福建省茶葉產業出口競爭優勢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上海:華東理工大學,2015.
[6] 鄧加宏.中國茶葉外貿競爭力及影響因素分析[D].無錫:江南大學,2012.
[7] 潘啟龍.中國茶葉出口格局與展望[J].農業展望,2011(02):50-55.
[8] 孫宇.中國茶葉出口現狀分析[J].茶世界,2010(02):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