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瑞星
[摘 要]目的:探討分析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科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至2016年接受治療的60例患者,將60例患者隨機分組,分為觀察組(優質護理,n=30)與對照組(常規護理,n=30),對比兩組臨床效果,以及滿意度狀況。結果:觀察組護理滿意度和臨床效果都高于對照組,其數據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急診科應用優質化的護理服務,不僅可以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還可以提高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推廣。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急診科;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急診科屬于醫院中最重要的一個場所,主要是對急危重患者進行搶救治療,且急診科患者的病情多變,涉及問題極為復雜,因此,需要護理人員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在救治患者時,積極落實各項工作,以此確保為患者和家屬可以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本次研究對60例患者的護理方式進行了深入研究,將研究結果總結,并作如下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至2016年接受治療的60例患者,進行隨機分組,觀察組30例,對照組30例。觀察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29到82歲,平均年齡為(51.6±1.2)歲;對照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33到84歲,平均年齡為(52.7±1.4)歲;所有患者均是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資料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醫護人員要準確分診等。
觀察組采取優質護理服務,主要步驟如下:一是對急診科的護理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和指導,學習優質護理服務的技能和理論知識,而且實施考核制度,持證上崗。二是要在急診科室設立綠色通道,確保重癥病人的急救工作可以順利實施。三是護理人員一定要細化工作流程,保證室內溫度和濕度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對于搶救設備要進行定期的檢查,為搶救工作做好準備。
1.3 觀察指標
治療效果的情況:顯效:癥狀基本消失,患者各項指標正常,可以轉入普通病房進行治療;有效:癥狀有明顯的改善,患者各項指標基本正常,需要進一步的觀察;無效:病癥沒有改善,甚至病情加重,患者各項指標存在異常,需要進入ICU 進行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護理后的滿意度: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患者得分大于或等于40分為非常滿意,25到40 分為一般滿意,小于25 分為不滿意。滿意度=(滿意+一般滿意)/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將收集到的數據通過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并分別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的形式和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并通過X2對所得的計數資料進行檢驗,所得的計量資料通過t進行檢驗,判斷統計學意義的標準以P<0.05為有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比較
通過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比較,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是96.6%明顯高于對照組,數據對比可知,存在明顯差異(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通過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觀察組的總滿意度為100%,明顯高于對照組,數據對比可知,存在明顯差異(P<0.05)見表2。
3 討論
急診科是一個最復雜、最不穩定的科室,而且大部分患者到急診科都會存在很多的負面情緒,如果護理人員沒有提供優質化的服務,就會加劇患者恐懼、焦慮的不良情緒。因此,要對醫護人員進行定期的學習和指導,不斷提高醫護人員的綜合素質和知識技能,增強醫護人員的工作責任感,使患者不僅可以感受到尊重,還可以使自身的權益得到保證。在接診和護送的過程中,在必要的情況下,要與患者溝通交流,緩解患者負面情緒,可以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從而提高護理滿意度。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6%,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63.6%,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100%,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為40%,總而言之,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科中具有一定的積極影響,在提高治療效果的同時,護理滿意度也相對提升。
[參考文獻]
[1] 郝寧.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科的應用效果[J].養生保健指南,2017(47).
[2] 吳明霞.急診科優質護理服務的應用效果分析[J].醫學信息,2017(23).
[3] 潘虹.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科的應用效果研究[J].飲食保健,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