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順
【摘要】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初如好之古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要讓學生知道學習、喜歡學習并且樂于學習。而現(xiàn)在古文相對于初學的初中生來講可能存在一些困難,導致一些學生對古文學習興趣降低。本文借用孔子老先生的話來談一談如何提高初中生對古文學習的興趣。
【關(guān)鍵詞】古文;興趣培養(yǎng);初中生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自古以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所以,學好古文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古文可以幫助我們很好地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但是對于剛學的初中生來講,古文肯定是一大難點,使很多學生失去對學習古文的興趣。那么,怎樣消除學習古文的畏難心理,提高對古文的學習興趣呢?下面筆者就來談一談自己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提高學生學習古文興趣的教學方法。
一、學習古文的意義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大國,古文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也是源遠流長。它不僅記載著我們國家發(fā)生的歷史事件,而且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載體。所以學好古文,可以幫助我們?nèi)チ私庵袊鱾€地方的歷史文化,印證歷史;而且我們可以在以后的寫作中對很多文采斐然的古文句子加以引用,增強文章的可讀性。最重要的是,學習古文可以很好地傳承我們古老的中華歷史文化。
二、初中生在學習古文時遇到的問題
(一)學生在學習時存在的問題
由于我們讀書一開始接觸的就是現(xiàn)代漢語,當突然接觸到另一種文字時,就顯得很陌生,不知道該如何去學習。而且古文的很多句子的表達方式和現(xiàn)代漢語語法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導致很多學生產(chǎn)生了很強的畏懼心理,對古文的學習興趣降低。
學生缺乏對古文知識的訓練和積累。在平時學習古文中,我們的學生常常忽視對朗誦、背誦課文的訓練,同時也沒有對老師所講的古文知識進行記憶積累。所以,當閱讀陌生的文章或做習題時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二)老師在教學時存在的問題
其一,課堂以老師為主的教學模式。在古文的學習中,幾乎一整節(jié)課都是老師在進行講解,很少看到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雖然說這種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很容易理解整篇課文,但是整個課堂顯得死氣沉沉,學生也不能很好地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甚至都不能體會古文的文化魅力。慢慢地就使學生對古文課感到乏味,失去學習興趣。
其二,以考試為目的的教學模式。老師對古文教學完全就是為了考試,在教授古文時,上來就給學生講哪些是考試重點,需要重點掌握。根本就不管學生有沒有理解整篇文章,讓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降低,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古文教學質(zhì)量大打折扣。
三、提高初中生古文學習興趣的策略
(一)案例教學法,提高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其實在古文的學習中,閱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古文都有一種節(jié)奏感。我們在對學生首次進行古文教學時,要培養(yǎng)他們對節(jié)奏感的把握。
例如在教授《世說新語》一課時對“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謹”進行語段的劃分,讓學生體會古文的節(jié)奏感和韻味。然后培養(yǎng)他們的這種意識,慢慢就會提高他們古文的學習興趣。
(二)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1.情境教學法
在古文教學中,學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讓學生融入古文中,讓他們感覺自己是生活在古代,就是在和當時的人進行對話。
例如在教授《世說新語》的陳仲舉禮賢一節(jié)時,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其中的主人公陳仲舉,當他們到某個地方為官上任時,是應該先去官府還是先去拜訪當?shù)氐馁t士呢?通過這樣,學生將自己想象成為故事的主人公,不僅對課文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而且也提高了學習興趣。
2.小組討論法
以前的課堂教學都是以老師為主的教學模式,這很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容易失去學習古文的興趣。所以,我們應該改變教學模式,在課堂上采取以學生為主、老師為輔的教學模式。
例如在教授《論語》一文時,筆者就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學習,不懂的可以問老師,也可以自己查閱資料,最后老師再將課文串講一次。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模式在學生中非常受歡迎,不僅提高了自己對古文的閱讀和理解能力,而且還增加了對古文的學習興趣。
3.培養(yǎng)學生對古文知識的積累
古文的學習本來就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想要短時間內(nèi)學好古文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要對古文的知識點進行積累,才能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加輕松。
例如我會讓學生準備一個筆記本,遇到陌生的知識點可以記下來,然后在以后學習中進行強化記憶,這樣就能很好地掌握這些知識點,對學習古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結(jié)語
古文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作為祖國的新生力量,我們應該學好古文知識,將這筆寶貴的財富傳承下去;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更好地去引導學生學好古文,培養(yǎng)他們對古文的學習興趣。我相信,只要老師和學生相互配合,學生一定可以燃起對古文的學習興趣,學好古文并將其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汪鈺明.文言學習輕松入門[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 社,2004.
[2]劉婷婷.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文言文教學[J].新課程,2012(7).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