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摘要]黨的十九大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兵團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且在新時代發揮著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兵團時強調,兵團要真正成為安邊固疆的穩定器、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范區,圍繞新疆總目標,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兵團必須堅定文化自信,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貢獻。
[關鍵詞]兵團文化;文化自信;路徑
[中圖分類號]G12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在三個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文化自信,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了更加明確而開闊的文化建構。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到了新時代,這意味著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我們比任何時候都要接近這個夢想。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以,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這為堅定文化自信,繁榮兵團文化自信指明了方向。
1 兵團文化自信研究的重要意義
1.1 堅定兵團文化自信,是落實中央治疆方略的重要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新疆兵團工作時指出,使兵團真正成為安邊固疆的穩定器、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范區。其中明確提出兵團要發揮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范區作用,一方面是對兵團文化的高度肯定,另一方面又對兵團文化在新時代發揮更大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兵團要切實發揮好三大功能,維護好新疆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和諧穩定環境的基礎。
1.2 加強兵團文化自信建設是實現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然要求
2020年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其中,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所以,加強兵團文化自信建設,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發揮兵團文化、引領時代風尚、教育職工群眾、服務社會大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實現人民群眾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小康,成為必然要求。
1.3 加強兵團文化自信建設是增強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強
化中華文化認同的重要途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深刻闡述了中華文化對于民族復興的重大作用。他強調指出:“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當前,黨和國家正在為實現“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目標而奮斗,“四個全面”戰略既包括經濟、科技、國防等硬實力的顯著增強,也包括制度、治理、文化等軟實力的大大提升。新疆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兵團嵌入在新疆大地的各個角落,兵團文化發揮著示范區作用,通過生產生活促進了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成為強化中華文化認同的重要途徑。
2 堅定文化自信,繁榮兵團文化的路徑
在十九大報告第七部分:“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進行了五個方面的部署,這也為推動兵團文化繁榮興盛指明了方向。兵團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繁榮兵團文化要按照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要求,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兵團現實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做到三個堅持,即“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兵團文化新輝煌。
2.1 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十九大報告當中指出“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所以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二師鐵門關市不斷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首先,為了將意識形態工作責任落到實處,師市各基層黨委加強了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工作人員配置,目前已形成各級黨委書記、分管領導、政工辦主任、宣傳干事、連隊指導員、政工員、文化站管理員、圖書管理員、電影放映員以及廣播電視臺站系統為主體的宣傳思想文化隊伍1080人,專職比例80%以上。其次,加大了師市文化人才的培訓力度,提高業務水平和文化素養。據不完全統計,2011~2016年底,師市各級選派參加國家、兵團、師本級文化培訓資金達到211.08萬元,培訓人次達1908人。再次,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提高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2016年,二師鐵門關市全年在中央級和省級新聞媒體刊用稿9010篇(幅),比上年增長58%,其中刊用報刊廣播稿件2670篇(幅),增長251%,電視稿件785篇,網絡稿件5500篇。地師級稿件共10809篇(幅),其中報紙刊物3088篇(幅),電視1157篇,網絡6564篇。2016年,出版《綠原報》150期,發行報紙12000份。年末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3%,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62%(數據來源:第二師鐵門關市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最后,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
2.2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二師鐵門關市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以評選表彰兵師道德模范為契機,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職工群眾的教育、引領和精神文明創建作用。16名優秀個人獲得第四屆師市道德模范及提名獎,華山中學教師劉小麗、33團烏魯克中學教師董英榮獲第五屆兵團道德模范,通過積極開展道德模范先進事跡巡回演講活動12場次、并協調“一報兩臺一網”及中聯客運公司車載電視大力宣傳,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落到實處。同時,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家庭做起,從娃娃做起。組織未成年人開展“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童心向黨、優秀童謠創作傳唱等一系列主題實踐活動、包括加強團場學校少年宮建設和深化提升青年志愿服務隊建設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孩子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之中。
2.3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首先,二師鐵門關市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揚兵團精神,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其次,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扎實開展“公民道德建設月”、“我們的節日”、“去極端化”等宣傳教育,全面播放公益廣告7600余條,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再次,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師市下發了《第二師鐵門關市文明城市、文明團場(鎮)、文明連隊(社區)創建管理辦法》及《測評體系》,編印《第二師鐵門關市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手冊》,以文明單位創建為抓手,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2.4 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
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扎根兵團、扎根職工群眾中進行無愧于時代的文藝創造。二師鐵門關市創辦的內刊雜志《鐵門關文藝》,已編輯印發14期,為師市文藝愛好者搭建了文藝平臺,近五年來師市已有7名業余文學作者先后出版個人文學專著。同時不斷加強文藝隊伍的建設。二師團場、連隊與地方市(縣)、鄉(鎮)、村互派宣傳文化骨干參加彼此開展的各級各類文化專業人才隊伍年度培訓,互派文藝家開展“走基層”活動,形成覆蓋兵地區域內各基層鄉鎮和團場、具有兵地特色的“文化能人”群體。還成立了演出隊、合唱隊、威風鑼鼓隊、老年腰鼓隊等業余文化團隊前往地方開展聯誼。
2.5 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
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需要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在文化事業方面,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全師19個團場文化活動中心和7個團場文化站,以及全師連隊圖書室等文化活動場所全部實現免費開放、免費借閱。全師建成農家書屋(團場、連隊、社區三級)共336個。全面實施公益性數字電影放映工程。團場文化館每年免費承辦本級文藝匯演和攝影、美術、書法等展覽活動1~2場次;師渤海教導旅歷史展覽館年接待愛國主義教育團隊2萬多人。各團場立足自身實際,以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和師市“五冬”活動工作部署為抓手,在春節、國慶、七一等重要節日和季節特點,組織開展一系列群眾性主題文化活動。如紅歌會,25團葡萄采摘節、30團香梨采摘節、33團棉花機采節、34團紅棗采摘節、36團米蘭蟠桃節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傳播了二師聲音,展現了二師形象。文物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相繼成立34團和36團文物管理所和文化工作站。文化產業迅速發展,31團攜手巴州尉犁縣簽約,共同打造全疆首個“兵地融合創新性旅游示范景區”——羅布湖旅游度假區,這也成為師市文化產業發展的新亮點。
通過以上路徑和工作,把文化建設和交流共融作為維穩戍邊的重要形式,賦予各項工作更加自覺、更加充分的文化功能,圍繞共建精神家園,進一步凝聚人心、鞏固陣地、抵御滲透、筑牢根基的高度以及加強意識形態反分裂斗爭的高度,不斷繁榮兵團文化,發揮兵團文化示范引領作用,不斷提升兵團影響力、輻射力,切實發揮好兵團文化維護社會穩定、增進民族團結、引領社會風尚作用。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
[2] 兵團日報評論員.在文化繁榮興盛上展現新作為[N].兵團日報(漢),2017-11-15.
[3] 顏曉峰.弘揚和建設中華文化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本[N].光明日報,201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