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琴
【摘要】古詩詞是我國文化的瑰寶,許多膾炙人口的古詩詞充實到了教材中。教師對于學生古詩詞的朗讀、理解和鑒賞能力的培養越來越重視。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得到的反饋卻不盡如人意。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傳承和發揚中國古典文化,提升學生的整體的語文素養,以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成了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本文通過對古詩詞教學的意義、目前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如何在教學中通過以朗讀來帶動學生對詩詞情感意象的感悟,提升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朗讀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古詩詞是中國古典文學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用詞精練,意蘊豐富。部編版語文課本新增了古詩詞的篇目,所以古詩詞的教學越來越被教師們重視。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情況并不樂觀,大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對學生古詩詞學習只進行硬性的記背,未能注重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格調。如何在體現新課標的精神指導下,讓學生發自內心地對古詩詞這一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又能把古詩詞所蘊含國人的智慧、情感和語言藝術傳承給學生,是當前語文教師應思考、研究和應對的迫切問題。
一、初中古詩詞朗讀教學研究的意義
1.古詩詞是想象的藝術,誦讀古詩詞使學生感受詩詞中豐富的想象,發展其思維能力;2.古詩詞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和愛國思想教育,有利于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3.古詩詞語言精練、優美,朗誦古詩詞可以感受語言魅力,提升語文素養;4.通過誦讀古詩詞,可以感受古人的喜怒哀樂,人性的美丑善惡,增長見識、陶冶情操、怡養性靈;5.促進教師朗讀專業知識的豐富和專業能力的提高,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進一步促進學生的朗讀水平。
二、初中語文古詩詞朗讀現狀分析
詩人艾青有云:“古文和古代詩詞都不是自然的語言,非看不能知道它們的意義,非吟不能體會它們的口氣——不像白話詩文有時只聽人家讀或說就能了解欣賞,用不著看。”這句話就說明了吟誦對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性。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曾指出:書聲瑯瑯應當成為一堂好課的首要特征。然而在我們的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卻不盡如人意,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方法失當,課堂上缺少瑯瑯的讀書聲:
(一)受應試教育影響
受中考指揮棒的影響,老師在平時的古詩詞教學中,往往圍繞考試進行,中考試題的類型和范圍又比較固定,記憶類題型較多,沒有體現靈活多樣,導致教師在教學中填鴨式地灌輸學生知識,為了強化考試而讓學生死記硬背,完全忽視了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讓學生感到學習古詩詞的枯燥無味,從而導致學習古詩詞的興趣不高。
(二)背誦默寫漸漸“取代”誦讀品析
縱觀近些年語文中考試卷古詩詞默寫分值遠遠高于古詩詞鑒賞的分值,大多數教師為保證學生默寫得分率,只強化學生背誦默寫,忽視了學生對古詩詞意境的體味與品析,急功近利的古詩詞教學讓學生對詩詞的美感體驗自然也無從談起。
(三)重一元解讀,輕多元品讀
教師忽視多元品讀,忽視活躍課堂氛圍,一味地趕進度,課堂瑯瑯書聲的時間少之又少,使有滋有味的古詩詞失去了獨特的魅力。
(四)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現狀
1.由于時代的隔膜,很多學生對于古詩詞學習都覺得枯燥乏味,普遍缺少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對傳統文化的漠視,應付考試往往成了學生們學習古詩詞的全部動因,少了誦讀,沒了感悟,少了欣賞,缺了品味;2.在古詩詞誦讀教學中,學生誦讀的時間不僅少,并且在誦讀過程中教師也沒有引導學生的正確誦讀,無法及時發現誦讀中的問題所在;3.由于課堂上缺少誦讀方法的指導,有一部分同學誦讀古詩詞情況不夠理想,缺少節奏感,不知如何斷句、停頓、字音的輕重、語調的變化等方法,填字、漏字、讀錯字的情況時有發生。
鑒于上面教師的教學現狀和學生的學習現狀,所以在古詩詞教學中很有必要加強朗讀能力培養的策略。
三、對初中語文古詩詞朗讀教學的改進策略
古語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誦讀是欣賞古詩詞的有效方法。古詩詞只有在反復的吟誦中,才能體會到詩人的情思與心境,才能感悟其意境之美,采用靈活多樣的誦讀方法也是調動學生興趣的有效方法。面對以上問題,教師要主動探索、研究,找到應對的方法,在課堂中盡善盡美。
(一)轉變觀念,重視朗讀,保證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
著名語文教師余映潮說:“非朗讀不足以體會文章的鏗鏘之美,音樂之美,非朗讀不足以體會文章的起承轉合,急迫舒緩……”鑒于此,教師在思想上要轉變觀念,高度重視課堂朗讀教學,盡量去掉不必要的講解,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朗讀,讓學生通過朗讀,對文章內容進行更深入的理解和品味,在讀中析、在讀中悟,讓朗讀成為古詩詞課堂的必要環節,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和朗讀能力,從而在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二)靈活選用多種朗讀方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1.說唱
說唱是當下最流行的一種歌唱形式,把它引入課堂往往讓學生興奮。當然,說唱式朗讀要求很高,必須充分準備。如蘇軾的《水調歌頭》是一首節奏明快、旋律優美的宋詞,指導朗讀時讓學生先聽再唱后讀。這樣,方法指導的輕松,學生體會的到位,整個課堂都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著。
2.速讀
速讀即快讀,其具體做法是規定朗讀篇幅,學生人人參與,在規定時間內,看誰最先讀完。要求學生聲音洪亮,吐字清晰。激起同學們的朗讀激情,使學生覺得翻嘴皮子也是一種本領。尤其是300字左右短文最適合學生快讀比賽,速讀可以訓練學生的朗讀技巧,如換氣、憋氣、口型變換等,還能激起學生的比賽欲望,強化學生的看字速度和對課文的熟悉程度,讓學生很有成就感。成就感越高,誦讀就會越好。
3.配樂讀
音樂能讓人沉靜,讓人入情、入景,利用網絡多媒體,緊扣古詩文內容,選擇合適的樂曲配樂朗讀。通過配樂朗讀,讓學生把握古詩詞的感情基調,這樣學生就會受到很強的感召力。通過這種方法,實際上是培養學生朗讀時要把握感情。如在教學《泊秦淮》一文時,配樂應該符合詩歌主題,悲傷一些,指導學生讀時要有哭腔,結合課文內容讀出悲情,并處理好音調、重音等細節。如《漁家傲》《破陣子》的壯志難酬、蒼涼悲愴;《春望》的憂國思家;《歸園田居》的恬靜閑適,清新自然。因為詩歌所表達的作者感情不同,還需要老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反復示范。
4.畫讀
如在教《天凈沙·秋思》一文中,我嘗試讓學生發揮想象,用畫的方式體會課文的意境。很多學生在畫的過程通過豐富的想象力,抓住悲喜景意象,簡單勾勒就把這首曲的主題思想表達得水到渠成、淋漓盡致。語文課堂被激活了,他們的朗讀興趣也被激活了。
(三)指導朗讀技巧,掌握朗讀方法
1.朗讀素材的搜集與整理
通過網絡下載、光盤、錄音帶、視頻等多種形式搜集由名家朗讀的課文影音資料,利用課內的時間進行播放,課外的時間進行欣賞,營造濃厚的朗讀氛圍,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并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們對語言的敏感力和認知力。
2.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朗讀技巧
A.語氣的輕重緩急;B.語調的高低錯落;C.節奏的快慢停頓;D.特殊字詞的音變處理:一,七,八,不;疊詞,等。
3.教師指導學生學會調動情感
情感是朗讀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飽滿的情感可以使學生的朗讀聲情并茂,增色不少,學生在朗讀時若能將自己想象成為文中的角色之一,調動自己的全部感情,想人物之所想,急人物之所急。在身臨其境中體味情感。
(四)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課堂的評價是激發學生朗讀興趣,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教師點評法、學生互評法、學生自評法等,在學生朗讀之后,教師要利用多種方法進行及時的評價,哪怕學生在朗讀中取得一點點的成績,老師都要恰如其分地去贊美。如你讀得不僅聲音洪亮,而且抑揚頓挫,我們都被你的朗讀陶醉了……
誦讀是學習古詩詞的一把鑰匙,一把重要的鑰匙,一把不可替代的鑰匙。所以,培養和提高初中生語文古詩詞朗讀能力的方法不限于筆者提出的這些,還需要每一位老師都能耐心地計劃、培養和指導,充分調動學生古詩詞朗讀學習的積極性,讓瑯瑯書聲彌漫在校園的角落里,使學生從更高的層面、更深的角度來學習古詩詞,感悟古詩詞,傳承中華文化的精髓,陶冶情操,培養人文情趣,從而真正提高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王德慶.由中學生古詩詞朗讀視頻所想到[J].語文知識,2014(4).
[2]王雅芹.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探究[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4).
[3]李錦意.在朗讀古詩詞中滲透文學教育[J].探索者(文學教育),2008(8).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