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期以來,受生源等因素的影響,技工學校最為突出的問題是學生對學習缺乏應有的興趣,有著嚴重的厭學情緒。筆者從數字化教學增趣、以賽激趣、隨興設趣等幾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嘗試,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關鍵詞】技工院校 ;趣味性;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多年來,受生源等因素的影響,技工學校的許多老師都感到技校的課堂越來越難以駕馭,技校生也越來越難以教育。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是學生對學習缺乏應有的興趣,有著嚴重的厭學情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在語文課堂上打造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熱情,成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首要話題。本人針對這一問題做了一些探索。
一、數字化教學增趣
隨著時代的發展,數字化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廣泛運用,改變了傳統的授課模式,豐富拓展了課堂知識,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課堂的枯燥無味,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語文課堂上,我也運用數字化教學,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一)多媒體演示生動形象,營造氛圍,增強趣味性
在數字化技術還沒發展的年代,我們語文老師只能把知識點寫在黑板上,只能單調地用語言講那一個個故事,講起課來比較枯燥,學生也覺得乏味,不喜歡上語文課。可是自從有了多媒體后,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資源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變得愿意參與到課堂中來,成為學習的主人。如在學習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時,流淌在作者筆下的荷塘月色是美的,那田田的葉子,那打著朵兒的、裊娜地開著的荷花,那幽美靜謐的月色荷塘……如果只是單純地講授,學生就很難感受荷花美麗的形態和荷塘月色美的意境。所以我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搜集了荷花、月色荷塘的不同圖片制作成多媒體課件。課堂上,一張張圖片,一幅幅幽美的意境,配上音樂,寧靜優雅、素淡朦朧的荷塘月色頓時讓學生們如臨其境,陶醉其中。通過多媒體的形象展示,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激發了學習興趣,學生也變得越來越喜歡上語文課。
多媒體教學還可以將課本上的知識由靜態變成動態,將文字配上聲音、圖片、動畫,加深學生對課文重、難點的理解。如講到《阿Q正傳》時,學生對這篇課文的歷史背景及阿Q的“精神勝利法”不大了解,這時我借助多媒體手段,給學生播放了一段《阿Q正傳》影片資料,通過影像中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形象地感受到了“精神勝利法”的具體表現,將阿Q的形象活靈活現地展現在同學們的眼前,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比我們單純用語言表達取得的效果更好。
(二)數字化資源拓展了學習時空,增強趣味性
數字化教學讓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更靈便,知識的積累不再局限于課堂。課后,學生有問題隨時可以在微信群里提出來,同學們之間交流互助,或者老師給以解答。老師也可以把“微課”、閱讀素材等圖文資料發送給學生,方便學生課后復習鞏固“微課”中的重難點,豐富知識的積累。這樣,把課堂延伸到了課外,為學生打造了更開闊的交流學習空間,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合理利用數字化教學手段 ,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參與者,煥發了學習熱情,激發了學習興趣,愛上了語文課堂。
二、以賽激趣
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的求知欲與求學的欲望激發起來。”競賽是一種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戰性的活動,為避免語文課堂的平淡乏味, 我在課堂上引入競爭機制,根據課文內容設置了一個個競賽的情景,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一)組織課本情景劇比賽
語文教材選取的課文內容廣泛,歷史故事、風土人情都有涉及。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組織了一些課本情景劇比賽,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爭當一名小明星。如我讓學生把《荷花淀》中水生參軍前與水生嫂的對話改編成一段劇本,學生扮演適合自己的角色,并讓他們到講臺前展示,學生們的興趣一下子提起來了。講臺上的“水生”和“水生嫂”使出了渾身解數,一組比一組表演賣力,臺下的觀眾也都紛紛鼓掌,學生的參與度非常高。整堂課上完,學生對這篇課文的印象也非常深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除此之外,類似的課文還有很多,比如《一碗清湯蕎麥面》中母子三人四次吃面的場景,《阿正Q傳》中“阿Q宣布革命”一節,《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負荊請罪、澠池之會、完璧歸趙的小故事,等等,都可以組織課本情景劇比賽,將文字改編成有聲有色的情景劇,從而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分組搶答競賽
受傳統授課模式的影響,職業學校語文課堂上學生主動舉手回答問題的很少,基本都是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機械得聽。整堂課下來,不僅學生聽得昏昏欲睡,就連老師也覺得枯燥無味。所以,為了提高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我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比賽。如課堂搶答比賽、生字聽寫比賽、詩詞背誦比賽、文學常識比賽等,答對或勝出者獎勵一個小彩花(白板吸鐵石)。哪一組回答的問題少,得分少,要有小“獎勵”。如講個小故事、唱首歌、跳個舞等,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藝。這種分組競答式也就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隨興設趣
本人從事語文教學多年,除了在備課中充分設計調動學習積極性的內容、形式外,課堂上隨機而發,不拘常規,靈活多樣地調整、增設教學環節,更能把學習的熱情點燃。舉幾個課堂小例:
(一)雪飛舞,詠雪濃
去年12月26日,我在16高級數控2班上課,課上到了一半,空中雪花飛舞,不少學生紛紛把頭轉向了窗外,無心聽課了。我見此情景,靈機一動,說:“同學們,我們先欣賞一會兒雪吧,展開聯想,看看雪花飛舞像什么?”同學們頓時來了精神,爭著發言:“像柳絮飛舞”“像蒲公英在飛”“像白色的蝴蝶群舞”……我又說:“古人留下了許多詠雪的句子,你還記得多少?把你想到的詩句,到黑板上寫一下。咱們分4個小組,看看哪個小組想得多。”這么一說,同學們更來勁了,同桌之間、前后桌之間熱火朝天地討論起來,紛紛到黑板上寫起來: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
我又說:“今天是12月26日,是我們的開國領袖毛澤東的誕辰日,毛澤東也有一首詠雪的詞,是什么?”
同學們回答:“《沁園春·雪》”
我說:“讓我們齊聲背誦一下吧,也借此表達一下對他老人家的懷念。”
于是,學生高聲背誦起來。
我又問:“同學們會唱詠雪的歌嗎?”
同學們:“斷橋殘雪”……
“那讓我們一起唱《斷橋殘雪》吧。”
同學們又深情地唱起來。
這節課,雖然沒有如期完成教學任務,但學生收獲了很多,雪趣盎然。
(二)一角硬幣的獎勵
復習課是比較枯燥的,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尤為重要了。我在教室里巡視學生的復習情況時,在教室后面撿到了一枚一角硬幣,無人看到。我頓時靈機一動,說:“待會兒提問,誰能把課下注釋中重點的字詞解釋準確無誤背過,就發獎金。”學生聽后,很興奮,大聲努力地背著……一會兒,我說:“因為牽扯獎金,誰主動舉手?”我讓最先舉手的回答,全部答對。我便讓她到講桌把一角獎金領了回去。同學們笑了起來。這個課堂小插曲把學習氣氛調動了起來。
(三)《中國娃》歌曲激發寫生字的興趣
復習生字也是一件比較枯燥的事情,布置下任務后,我發現學生在下面干什么的都有,感到很無奈。突然,我想到解曉東唱的一首歌《中國娃》,其中的一句是“最愛寫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塊字,橫平豎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我把這句話寫到黑板上,并給學生播放《中國娃》的歌曲聽,學生聽得興致盎然,群情激昂。然后,我說:“這節課,我們先來復習《項脊軒志》的生字,我們也來一個中華漢字大賽,待會兒聽寫。”我發現學生這時是帶著感情去寫生字的,像是激發起了愛國情、報國志似的,精神頭十足。聽寫的效果也非常滿意。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打造語文課堂的趣味性是手段,也是教學藝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和方法千變萬化,只要我們充分認識激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探索豐富多彩的激趣方法,就能最大程度地打消學生的厭學情緒,打造出一節節生動活潑、妙趣橫生的語文課堂。
作者簡介:萬永紅,女,1968年生,任職于山東省平度市高級技工學校,高級講師。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