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娥
【摘要】語文是一門語言課程,是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并運用的一門課程,所以它的教學方式應與生活結合起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更應如此,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的興趣才能被激發。學生因為年齡資質尚小,很多成人化的思想,他們難以理解,將教學題材生活化,學生學習也能更加貼近生活,能幫助他們理解別人所表達的思想,提升自我的語文素養與表達能力。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生活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課本里的很多知識是別人的生活積累,我們通過向學生傳授別人的生活經驗來讓他們不斷提升自我,并在生活中有所運用。因此,小學語文的教學應更加生活化。生活化的語文教學方式,能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更能理解別人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也加強了學習與生活的聯系,并能在生活中有所運用,語文學習的價值也就能充分地發揮出來。語文價值的發揮對于學生的綜合素養的形成以及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是有意義的。
一、教學中時刻與生活對接,不斷挖掘教學中的生活因素
(一)將課程資源與生活對接,進行再開發利用
教材是我們課堂教學的主要資源,但是想要語文課堂與生活化教學聯系起來,就需要教師在生活中發現一些與教材相似的素材,在語文課本教學過程中結合起來教學。例如以《愛如茉莉》的課文教學舉例,文章通過母親生病住院,父親在醫院對母親悉心照料的一件小事的記述,用茉莉去比喻父母相濡以沫的感情,他們之間的愛雖然看似平淡無奇,但像茉莉花一般的無瑕純凈、充滿著芬芳。作者在表達時,字字句句透露著真情與真愛。所以我們在這篇課文的學習中可以讓學生也去觀察日常生活中,父母之間發生的讓自己感動的小事,并予以記錄。這樣的教學方式能讓學生感受生活的同時,去發覺生活中的美與充盈在家人之間的愛,誘發出學生寫作表達的興趣,也能與文章中的表達形成對照,更加懂得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愛。
(二)在教學時,鼓勵學生回味生活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只顧教,而忽略學生的學,導致教學氛圍過于枯燥。因此,我們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回味生活,主動將生活與學習結合起來。舉個例子:《月光啟蒙》這篇文章是作者追憶童年時,想起夏日里一個月色籠罩下的夜晚,媽媽唱著民歌、民謠,說故事的一個場景,抒發了作者對母親的思念和感謝。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引學生對自己母親對自己的啟蒙事件進行回顧,并在班里進行交流,再展開對文章的學習,通過他們的回憶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在學習文章的過程中,體會別人文字,并學習作者的表達技巧,這樣一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被激發,也就能主動加入到課堂學習中來,課堂學習的氛圍也會更加活躍。
(三)開展系列課外活動,挖掘教學時的生活因素
小學高年級段的學生,獨立性逐漸形成,但仍保留著少年時期多動、好奇心強烈的特點,所以對一些新鮮事物總想要嘗試。課堂的學習難免會束縛住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課外活動的開展能化解這種尷尬。教學內容在語文的課外活動中以動態的形式讓學生有更直觀的理解,在學生的動手操作中,對知識進行鞏固。如在學習《埃及的金字塔》這篇說明文時,可以讓學生分成小組,然后利用網絡查找埃及金字塔的概況、建筑歷程等知識,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感受金字塔的宏偉壯觀,以及古埃及人民的勤勞和智慧。這樣能培養起學生獲取信息并對其進行分析的能力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強化對所學內容的吸收理解。
(四)布置作業時體現生活化
作業不僅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檢查,還是對課堂所教知識的延展。因此,我們在課本教學結束后,給學生布置作業時,體現出教學的生活化,利用上生活中的學習資源,讓學生所學的課本知識能在生活中得到有效的實踐,擴寬學生學習的空間、維度,讓學生在生活運用中對知識進行反復的鞏固,可以更深刻理解課堂中所學
內容。
二、加強生活體驗,創設教學情境
(一)對現實生活進行觀察記錄
語文的學習過程中,需要加強學生的理解,就必須要讓他們身臨其境才能有所體會。例如在學習《大自然的文字》這篇科普文時,作者生動形象地介紹了星星、云朵、石灰石、花崗石這些事物中隱含的大自然的文字,認識這些文字的作用,光靠老師對課本知識的教學講解,學生很難產生共鳴。我們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可以通過讓學生去觀察生活中這些常見的事物,學習該怎么利用它們辨別方向,觀察氣象,了解地質變化。從而提高學生對自然的認知程度,培養起喜愛、保護自然的思想感情。這樣的觀察方法能使課文的教學更加高效,更具意義。
(二)創建教學情境,在生活中主動學習
教學情境的創建,有助于學生主動在生活中帶入學習,使學習更具針對性。例如《養成讀報的好習慣》這篇課文,教授了日常閱讀報紙的方式和報紙閱讀所帶來的益處,從而建議人們閱讀報紙。我們在教學中,就可以創建一個讀報的情景,讓學生根據文中讀報的方法,先瀏覽,再精讀。其次講文明,讀完報紙以后放在一定地方,最后閱讀后洗手,以免油墨沾染。這樣一來,學生體驗以后的感受,能和課文結合起來,實現課堂學習和現實生活的對接,感受到知識的實用性。
三、結束語
語文是一門源于生活的課程,所以我們在教學時,不能只顧著課本知識的教學,而忽略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因此,語文教學生活化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結合課程特點,融入生活化的體驗模式,學習與生活實現有效連接,有助于學生情感的表達,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興趣,能夠全面發展,同時也能幫助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袁逸仙,彭小明.體驗作文教學模式的建構[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2(7).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