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昌志
【摘要】現代社會對人才有了新的要求,企業對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更青睞,因此,為了使學生具有創新思維,在語文教
學中,教師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本文對求異思維進行綜合概述,并闡述了在初中語文中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的重要性,最后介紹了幾點在初中語文中引入求異思維的策略,旨在提高語文教學效率,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求異思維;教學實踐;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在傳統語文教學中,學生習慣于教師的引導,在課文解讀過程中,學生跟隨教師的思維進行解讀,因此,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陷入趨同化,沒有學生個人的見解,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而在素質教育理念下,注重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創新能力作為學生今后就業過程中所必備的技能,是衡量學生綜合實力的主要因素。在初中教育階段是學生打好基礎的關鍵時期,初中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求異思維概述
創新思維已經成為當下社會人才的主要衡量條件,要想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利用課堂教學,將求異思維引入到教學過程中,首先要理解求異思維的含義。一般而言,求異思維與創新思維有著密切的關系,就是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擺脫傳統思維對學生的限制,用最佳的方法解決問題。求異思維具有獨特性,它可以讓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拓展,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的思想逐漸趨于成熟,使其可以更加全面地思考和解決問題。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學生求異思維的培養,這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主要途徑。
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引入求異思維的重要性
(一)提高了語文教學效率
在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占有主導地位,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跟隨教師的思路,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將求異思維引入到初中語文教學中,不僅可以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而且能夠讓學生正確地把握知識,并靈活地運用語文知識。由此可見,求異思維的運用大大提高了語文教學效率,讓學生學習更加輕松有趣。
(二)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素質教育理念下,更為提倡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在教學中將學生作為教學的重點,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圍繞學生展開。要將求異思維引入到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正確地引導學生,并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積極發言,將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同時,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讓學生自行進行思考,進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將求異思維運用到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明顯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培養了學生的求真思想
學生在運用求異思維的時候,對問題展開深入的探究,經過不斷研究與分析,運用自己已經學習過的知識點,進而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如果教師合理使用求異思維,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其求真思想,有效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引入求異思維的有效途徑
(一)發散思維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初中語文教學中,在常規教學方法下,學生在進行課文閱讀的時候,并沒有發揮學生的思維,僅僅是跟隨教師的思路分析和理解課文,所以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也基本相同,這種單一的理解沒有體現出學生個人見解,也無法對課文進行全面的理解,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往往具有片面性,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因此,針對這一問題,初中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讓學生之間進行互相交流,通過討論可以達到集思廣益的效果,讓學生分享各自的見解,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使其運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問題,進而采用最優方案解決問題,達到事倍功半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學習初中文言文《馬說》一文時,教師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具有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就此問題展開思考,并一起進行討論。如“先有千里馬還是先有伯樂?”學生接受到問題之后,經過討論,形成以下幾種看法:有的學生認為先有千里馬,而后有伯樂;有的學生認為先有伯樂,而后才有千里馬;有的學生則認為千里馬與伯樂都是客觀存在。在這一過程中,每個學生對問題展開思考,產生自己的看法,并在探究的過程中,每個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接受了各種不同的看法和見解,讓學生思維更加全面,同時在討論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比較思維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比較思維也是求異思維中的重要內容,在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時,教師可以將比較思維運用到課堂中,以此拓寬學生的思路,讓學生通過相同點和不同點之間的比較,直觀地理解課文內容,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進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學習魯迅所寫的《孔乙己》時,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將其改編為劇本,然后將學生分為3個小組,讓小組扮演不同的角色,并進行表演,表演完之后,由學生自己投票,選擇出最佳小組。最后,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就課文中所描寫的掌柜、長衫酒客、孔乙己、短衫酒客等,對他們的外貌、衣著、語言、行為舉止等進行對比。學生通過對比,了解孔乙己所處的社會地位,看懂當時中國背景下貧富差距較大,但是富人為富不仁,對于貧困潦倒的孔乙己不僅不給予幫助,反而百般欺辱,并以此為樂,可見當時的世態炎涼。在這一過程中,加深了學生對作者思想的理解,教師也要告誡學生,做一個善良的人,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
(三)逆向思維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在一般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都傾向于利用常規方法,雖然這些方法也可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但是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師可從求異思維作為切入點,從不同的思維出發,運用新型的思維解決問題。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各種問題,因此,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教師可以將逆向思維引入到語文教學中,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具體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讓學生真正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能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這也是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
例如,在學習《我的母親》一課的時候,教師為了加深學生對“母親”這一人物的理解,讓學生了解“母親”的性格特征,然后運用逆向思維,對學生提問“母親為什么在作者犯錯誤的時候會對他進行體罰,而在作者患病之后,為什么又用舌頭舔作者的眼睛?”通過提問,讓學生運用逆向思維思考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將嚴厲與慈愛這兩種矛盾的特質融合在母親身上,加深學生母愛的理解。
四、結語
綜上所述,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在初中教育階段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通常忽視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認為培養思維是數學教師的責任,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及時更新這種錯誤的思想觀念,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將求異思維運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讓學生的思想逐漸趨于完善,快速地解決問題,成為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麗蕊.探討求異思維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新課程·中旬,2016(4).
[2]胡麗堃.探討求異思維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課外語文(下),2016(4).
[3]汪順林.求異思維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35).
[4]王偉霞.求異思維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際運用[J].新課程導學,2015(7).
[5]羅彩靈.求異思維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學園,2015(9).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