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紅碩
【摘要】高中語文教學在整個教育階段處于非常重要的階段,不僅僅是學生備戰高考的重要學習階段,更是學生知識提升和能力升華的重要階段。高中作文,尤其是在高考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而且作文的水平也體現了一個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溝通交際的能力,因此高中語文教學要更加注重創新性和實用性。
【關鍵詞】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創新;實用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高中作文教學較小學、初中階段應該有很大的區別,一方面由于學生心智的成熟,另一方面受到升學的影響,高中作文寫作應更具創新性和實用性。那么,對于高中作文教學,廣大語文教師應該采取怎樣的教學方式,才能達到既實用又能提高的分數的目的呢?這就要求廣大高中語文教師要轉變思路,解決目前高中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弊病,采取全新的教學方式,達到高中作文創新與實用的雙豐收教學目標。
一、目前高中作文教學的現狀
目前高中語文教學基本是采取傳統的寫作、評議、優秀示范這樣一個模式。通常教師會安排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根據給定要求進行寫作。然后教師進行批改,再利用一堂課的時間教師給予講解,對優秀的作品進行泛讀和評議,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疏導。通過這樣的對比和講解,讓學生掌握寫作思路,以便于今后在寫作中模仿和運用。這種作文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在比較中掌握作文格式,但是對于真正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效果不大。在這一教學模式下,學生雖然了解了好的作文模式,但是很難在對比中受到較大的啟發,而且長此下去,容易形成一種定式,大家會認為作文的好的學生作文一直都好,不好的學生就很難寫出較好的作文。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作用發揮得不大。
二、增強高中作文教學的創新性
每年高考的作文題目都會讓人耳目一新,而每年的高考作文也會涌現出許多精彩讓人難忘的佳作,很多滿分作文的出現,讓廣大師生感慨,這樣精彩的作文是怎樣誕生的呢?其實,很多滿分作文之所以精彩,關鍵在于它的創新性。在高中作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成了高中作文教學的關鍵。首先,教師要根據學生本身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創新思維教學。有的學生思維活躍,語言積累豐富而且寫作經驗豐富,針對這樣的學生要盡力發揮其個人才能,拓展其思維空間,讓其獨特的思維和想象在酣暢淋漓的表達中展露出來,形成獨具風格的作文特色。針對那些語言積累不多或者匱乏、不善于思考和表達的學生,教師可以采取引導其多閱讀、多積累、多想象的方式,幫助其積累語言,思維的活動是在語言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能展現并表達出來,所以只有在不斷積累的基礎上,才能夠拓展自己的思維空間和想象力,沒有積累就沒有思維拓展的基礎。在一定時間的語言積累之上,教師再對其進行創新思維引導,這樣具有擴展思維的可能性。創新寫作是未來作文發展的趨勢,千篇一律、刻板的模式必然會被時代淘汰,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夠提高作文的水平,吸引更多人的眼球,成為佳作,成為高分作文。
三、增強高中作文教學的實用性
高中作文的實用性主要表現在其能通過一定的模式培養和引導,使學生在一定時期內將作文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并能夠取得較高的分數。當然,實用性和創新性兩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互為升華的。廣大高中語文教師在具體的作文教學中,要從實用性的理念出發,首先給學生展示高分作文的優點和亮點,展示高分作文的價值所在、高分點所在。比如選題、構思、論述、故事、隱喻等,從結構上看,鮮明的開題、引人入勝的開題一定會吸引閱卷老師的注意力,對該作文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完美的結尾同樣能給閱卷老師留下深刻的印象,一篇具有完美結尾的作文,就如同給一篇作文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一樣,讓這篇作文能夠在同類作文中成為亮點。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各個角度、各個層面有針對性地攻破,例如教學生如何寫出一個精彩的開篇,不同類型的作文就要有不同的方式,議論文就要結合當下的時政展示引出論點;敘事文就要用能讓人們感興趣的故事開篇;散文則要結合優美的語言和令人折服的人生思考來開篇……不同的作文中,開篇方式也要不同。當然,實用性的作文不僅僅體現在這方面,其他方面也有諸多體現,比如選題角度,例如有一年高考的作文題目是“隱形的翅膀”,這一題目,要求比較寬泛,學生可以從很多方向和角度出發,學生發揮的空間也比較大,但是如果學生僅就翅膀而論,那么就把這個話題理解得太狹窄了。隱形的翅膀,其實象征著一種隱形的意志和理想,這個作文選題的想象空間和象征意義非常重要。學生如果能夠把深層次的隱喻表達出來,那么就可以寫出一篇精彩的作文。
從高考的角度出發,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如果能夠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完成一篇角度創新、實用性強的作文,那么高中語文作文的教學目標就完成了一大半。當然,寫作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考試。韓軍老師說得好:“表達是人的天性,而寫作是表達的延伸,因而寫作本非痛苦,是人的普通的生存狀態,是一種快樂的傾訴。”在這種考試壓力的鍛煉下,學生所掌握的思考和寫作能力,為的是今后工作和生活的更好運用,這也是語文作文教學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方明全.讓人文精神滋潤高中語文課堂[J].新課程(中學),2012(8).
[2]王瑞霞.淺析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和創新性[J].閱讀與寫作,2013.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