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琦珺
【摘要】語文教育是教育的基礎和核心內容,更是其他科目學習的前提,小學語文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及其組織能力,由此不斷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讓教育的質量得到全面的提升。小學語文教育是教學實踐的重要科目也是教學改革的載體,因此要想達到小學語文教育理想的境界還需要強化語文教育,不斷提升教學效率,由此給語文教學開拓出一片新的天地?;诖?,本文對小學語文教育的理想境界——加強語文教育,提高教學效率的建議做出分析研究。
【關鍵詞】微小學語文;教育;理想;教學效率;建議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借助于語言的學習讓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力得到提升,不斷豐富學生的語言技巧以及語文精神,讓語文教學可以傳承更多的經典,由此提升教育教學目的,不斷增強小學語文教學的理念,這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手段和方式,可以極大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達到理想的教學境界。
一、小學語文教育現狀研究分析
(一)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質量不盡如人意
小學語文質量的影響因素非常多,其中有教師因素、環境因素、學生因素、教學設備以及教學模式等。伴隨著語文教學改革的進行,一些地區的語文教學不適應語文教學改革創新的節奏,語文教師教學水平有限,導致對學生的認知也是依靠成績去衡量,因此這樣非常有可能導致學生的被動性學習、填鴨式教學,極大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需要對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現狀做出分析,了解學生的狀態和相關的問題,并且有針對性地去解決學生的問題和自身的問題,這樣才能對教學質量的提升做出貢獻。
(二)教育教學觀念的滯后性
中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非常明顯的問題就是費時較多,收效甚微,并且負擔也非常重,一些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的解決,但是歸根結底對原因做出研究還是復雜的、多方面的,其中有來自教育系統的原因也有來自社會的原因,這些會在教師教學目標還有教學內容以及方法上顯現出弊端。教育部還有社會原因的總結主要是教育教學觀念的缺失,一方面唯大學才是人才的觀念,高考勝于一切;還有一種是唯大學畢業才能夠找到好工作的觀念,傾向于外語教學,忽視了母語的培養,語文教學地位被忽視。在人才培養管上出現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陣勢,教育成為考試的載體,學生在應試背景下學習,學校還是看重學生的分數,忽視了學生的能力培養。在長期這種環境下的學習,學生的天性被扼殺,能力被削弱,思維被限制,極大影響了教育教學的有效性,教學質量嚴重下降。
二、小學語文教育的理想境界——加強語文教育、提高教學效率的建議
(一)強化素質教育的理念,轉變教育教學觀念
小學語文教育還需要不斷提升學生的整體水平,以學生的能力發展為主要目標,從上到下不僅僅關心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更加關注的是學生的能力培養,更加關注的是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文是母語,對于母語的學習學生具備天然的優良環境,那么在此過程中還需要對學生的知識學習以及語言文字運用進行分析,做好閱讀、寫作方面的學習準備。教師轉變陳舊的教學思想,才能夠讓學生進行自主互助方式的學習,提升教學的效率,讓教學能夠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學生在教師新的觀念之下,學習形式被改變,可以進行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學習還有情景演繹的學習。
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第一次抱母親》過程中,就可以改變原有的字詞、段落大意的教學理念和方式,將情感注入其中,引導學生去認知其中包含的家庭的溫暖和親人之間的情感。在抱母親的過程中感受母愛,也學會認知母親的偉大。小學語文教育是傳播知識的途徑,更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方法,因此為了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樹立起以學生為本的思想,爭取能夠從實際出發讓學生掌握應有的知識,構成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教師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案,促進系統教學體系的建立。具體來講,教師可以在完成一部分教學之后,更加準確地對學生的情況進行掌握,然后給學生做一些小測試,這樣不僅僅學生掌握了具體知識還能夠發現盲點所在。盲點認識的基礎上教師要設置一些游戲或者故事來清晰教學盲點,做到讓學生認知和了解與把握知識的精髓。
(二)拓展語文教學內容,凸顯語文課程價值
語文教學要從傳統的教學桎梏中走出來,突破障礙,達到質的飛躍還需要教師立足于小學語文教學實際,立足于教材,不斷拓展和延伸教學的內容,這樣才能夠按照教學重點和難題提出問題,給學生討論,也讓學生對問題有新的認知,強化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環保理念以及古典文化的認知等。實現學生從質疑到清晰認識的過程,小學語文教材當中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對這些資源的掌握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熟知其中的精髓。
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師恩難忘》的過程中,就需要緊緊圍繞文章的重點關鍵句。引導學生抓住那些表情達意的關鍵詞句,通過朗讀感悟,理解作者教師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情感。例如文章中的“恩”情感表達,可以找到關鍵句:“有一年我回家鄉去,在村邊遇到了老師,他拄著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文學的種子。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的教誨之恩,我終生難忘!”另外,教師也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課外的資料,讓學生充分理解這種感恩的情感。小學語文蘊含著非常豐富的教學資源,其中包含林林總總趣事,包含豐富的情感,也包含了祖國山川的壯美。由此,教師在教學中還需要不斷拓展教學內容,挖掘教學的要點信息,另外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豐富,掌握知識的精髓,不再局限在一堂課,一篇文章當中,走進來,走出去,這樣才可以更好的展現出語文的價值所在。
(三)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新時期的教學改革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成為一項非常關鍵和重要的能力,并且這也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核心所在,更是學生進步的關鍵。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當前階段,學生可以運用的時間和空間非常廣泛,例如網絡、信息化都為學生提供了無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學習環境,這樣對于學生提升語文學習的效率有著積極的促進性作用,有利于學生收獲更加廣泛的語文知識。在推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還需要學生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語文教師要不斷激發學生的新思維,爭取在學習中分析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擁有一雙可以發現問題的眼睛。高效的語文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給學生更多的感應和體驗,讓學生自信心和學習能力都得到不同的提升,實現自我價值。
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厄運打不垮的信念》過程中,為了給學生開辟獨立學習和思考空間與環境,還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文章,揣摩其中的動詞,包含文章的細節方面,通過對問題的提問,讓學生感受到信念的力量以及如何面對厄運。另外教師也可以構建起學習小組,在小組當中進行問題的探究和分析,實現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升,增強學生的學習感受。另外借助于現代化多媒體形式也可以極大地提升語文教學的氛圍,不斷地做好語文教學的準備工作,在多媒體中有動畫和圖片還有音頻、視頻的展示,有助于刺激學生的頭腦,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性思考。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黃果樹瀑布》的過程中就可以使用多媒體將黃果樹的美景畫面呈現出來,這樣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內心的對待大自然美景的情感,更好地帶領學生去思考保護環境的意義,將美好的自然風光深刻銘記在腦海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小學語文教育的理想境界——加強語文教育、提高教學效率的建議進行了分析和研究。部分地區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還處于落后的狀態下,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對語文教學做出反思,改變落后的教育教學觀念,變革教學模式,爭取可以更好地進行語文的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于春波.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策略[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12).
[2]尹國敏.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與效率[J].南北橋,2015(8).
[3]陳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策略[J].神州,2017(34).
[4]張立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策略[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5(5).
[5]吳行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策略[J].青年時代,2017(2).
[6]曾海英.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讀寫算(教研版),2015(13).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