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永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學生的課外閱讀越來越得到廣大語文教師的重視。然而,農村學生由于手機、電視等眾多的誘惑,閱讀意識淡薄,閱讀興趣不濃,人均閱讀量嚴重不足,本文從教師的引導角度,立足學生,以教育的視角對課外閱讀引導的有效性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課外閱讀 ; 興趣 ; 習慣 ;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可見課外閱讀在語文學習中相當重要。但是, 生活在農村的孩子,由于普遍缺乏家庭閱讀氛圍,對課外閱讀主觀不重視,閱讀興趣不濃,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教師引導尤為重要。那么,如何培養農村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并養成習慣呢?我在這些方面作了嘗試,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基于興趣、閱讀能力以及閱讀任務組建班級圖書角
閱讀是一種求知行為,也是一種享受,大部分孩子在閱讀內容的選擇方面有自己的興趣。因此,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向更高層次邁進。美國圖書館學教師蘇珊·羅森韋格有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計劃閱讀,那注定不會長久。”因此,我基于學生興趣、閱讀能力以及閱讀任務在班級設立開放式圖書角,由幾位責任心強的學生負責圖書的保管、借閱工作。圖書的數量大概在人手2—3冊,圖書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以班級為單位向學校借。每個學生完全根據興趣向學校圖書室為班級圖書角選擇一本圖書,一般一學期借一到兩次。發動學生出借藏書。學生中有部分較優秀的藏書,這些書籍往往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初中學生對新鮮事物特別敏感,有些藏書更富有時代性,學生在相互交流中,更愿意閱讀這些書,因此,發動學生借書給班級。教師指導學生給圖書編號,專人負責。為了讓圖書角的書籍常有新鮮感,采用動態管理,學生出借的書籍隨時可以取回,也可以隨時補充。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每學期的閱讀任務,補充書籍。如果完全按照學生的興趣進行選擇,學生可能選擇沒有難度的書籍閱讀,也可能興趣比較單一,會影響學生提升閱讀能力,有一些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也會因缺乏較高層次的書籍而失去閱讀興趣,因此,教師有必要有目的補充書籍。在閱讀過程中,學生既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進行個性化閱讀,也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深層閱讀,讓他們感受到讀書的快樂。
二、每周完成鑒賞式摘記
閱讀能力的培養、學習方法的鞏固、習慣的養成,需要通過一定的訓練,因此,我布置每周上交一次《課外閱讀摘記》,教師認真批改,并且對優秀的作業進行表彰,這樣可以隨時掌握學生的閱讀情況,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發展。《課外閱讀摘記》由文章內容簡述 、精彩語段語句摘錄、讀后的感想感悟、向同學們推薦的理由等幾部分組成。《課外閱讀摘記》讓學生有目的、有思考地閱讀,并養成習慣,另外也督促學生落實閱讀,提升欣賞能力。語言學家張壽康說過:“不擺卡片不讀書。”對學生來說,養成邊閱讀邊摘記的習慣就是掌握了一種閱讀方法,培養了一種好的閱讀習慣,而且便于老師檢查學生讀書效果。
三、組織以學生為主體的分享式導讀
要使學生保持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并養成習慣,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由于初中生興趣和習慣尚未定型,許多學生只有“三分鐘熱度”,因此,必須加強引導,強化學生的興趣。我在任教的班級每周安排一節閱讀推介會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一般安排在周五,因為周一至周五,學生學習、作業等壓力較大,空余時間較為零碎,而周五學生通過活動對閱讀有了熱情之后,正好利用周末購書或進行閱讀。閱讀推介會主要分享文章內容、精彩語段、閱讀感受為主,也可以是別的讀者對本書的評價。如果學生沒有看完,可以分享某個章節。先學生自愿上臺推介,介紹最近看的圖書,為避免學生緊張說不出話,學生可以把《課外閱讀摘記》作為交流稿子。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有推介的責任和機會來促使他們經常閱讀,我除了讓學生主動推介之外,用抽簽的形式要求未推介的學生上臺推介,學生在推介過程中表述不明白或不生動時,其他看過同一本書的學生可以進行補充,也允許學生相互考查,促進閱讀。在此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引導和補充,讓讀書和分享充滿樂趣,以此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增強閱讀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學生推介之后,教師也參與推介,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讀好書、介紹好的閱讀方法等。教師推介,開闊學生眼界,擴大知識面,補充閱讀方法,引導學生閱讀更有質量的書籍,溝通師生情感。通過推介活動,讓學生閱讀得更仔細、更認真,理解得更深入、更透徹。以學生為主體組織課堂,有利于營造積極的課堂氣氛,使絕大多數學生參與學習,基礎較好的和基礎較差的學生都能主動配合,師生交往活躍,學習機會比較均等,這有利于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有利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另外,以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親子閱讀、詩文誦讀、手抄報展示、讀書卡展示等,通過這些具有挑戰性的活動促使學生多讀書,把閱讀引向深入。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才會主動積極地遨游書海。因此,只要語文教師積極思考,選擇合適的方法,就一定會培養起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和習慣。
參考文獻
[1]王凱.淺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J].中華少年,2017(36).
[2]李治坤.農村中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8(5).
[3]何軍.基于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的分析及思考[J].考試周刊,2018(2).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