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語文素養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結合現階段教學內容和目標,從多個方面著手,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同時要做好語文教學活動的創新工作,使教學各個環節以一個全新的面貌呈現給學生,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也會具有很大幫助。
【關鍵詞】語文素養;主要因素;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學生語文素養的養成是全新教學理念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首要目標,如果這一教學目標可以順利實現,不僅有利于后續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而且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也有很大幫助。本文主要從小學語文學科特點出發,對如何養成小學生語文素養進行簡要探討,以此來為日后此方面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一、制約小學生語文素養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傳統應試教育的桎梏
更新教學理念是素質教育背景下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一個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根本條件。然而就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由于個別教師年齡偏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仍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較深,過于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卻忽略了其他語文素質的培養,加上部分學校沒有對素質教育給予足夠重視,從而導致整體教學理念存在偏差,不利于素質教學活動的開展,制約了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二)傳統教材內容存在較大局限性
教材是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重要材料,教材內容設置是否合理將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目前,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雖然在逐步更新,但是由于部分教師在思想和認識上沒有對素質教育給予足夠重視,因此,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完全依賴教材,沒有根據素質教育的需求對課程內容進行不斷拓展與創新。這樣一來,必然會導致教學內容存在局限性,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也將達不到預期效果,同樣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素養的養成對策
(一)合理創設教學情境,在情感體驗中提升語文素養
情境教學是時下應用極為廣泛的教學方法之一,是指教師依據教學內容和目標制定與之相關的教學情境,在豐富教學方法的同時,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增強情感體驗,進而更好地對文本內容進行理解和掌握,促使教學目標順利實現。實踐證明,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合理創設教學情境,不僅可以讓學生的情感認知更加完善,而且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所以,在未來的時間里,教師應該提高對情境教學法的重視程度,要根據文本內容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利用教學情境進行科學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除了要充分把握課堂教學的主導權,還要能夠讓一些抽象的情感具體化,能夠通過文字、語言或者圖片來得到展示。比如說,在講解《畫家鄉》這篇文章時,教師便可以在課前搜集一些周邊的建筑、景色等相關圖片,并將其制作成幻燈片在課堂上播放。一般來說,小學階段的學生幾乎都是同一城市的,都是同一個家鄉,所以在觀看幻燈片的時候,會產生很強的帶入感,這對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的提升具有很大幫助。將學生積極性帶動起來之后,教師就可以展開后續教學環節。比如說,讓學生通過自己對家鄉的認識去給家鄉進行畫像等。此外,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文本內涵,教師還可以將教學課堂拓展到教室之外,組織學生進入到城市或鄉鎮中,打開學生五官感覺,讓學生通過聽、看、聞來描繪家鄉,這對于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幫助。
(二)創新教學方式,在全新教學模式下提升語文素養
除了教學理念的更新之外,教學方式和模式的創新對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也具有很大幫助。若想確保教學模式的創新能夠滿足教學需求,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對學生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目前,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大致可以分為兩個層次,即1—3年級的低年級階段和4—6年級的高年級階段。前者在學習過程中的特點要更傾向于理解直觀性強的事物,對于抽象性事物的理解能力要偏弱一些。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盡可能多運用直觀性強的事物,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地達到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說,在學習《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搜集一些與爬山虎相關的圖片,在上課之前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讓學生對其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如果條件允許,教師也可以將學生帶到教室外,找到一片有爬山虎的地方開展教學活動。這樣直觀性強的教學方式一方面會讓學生在腦海中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明晰的認識;另一方面,換個環境開展教學活動之后,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也會被調動起來,從而使教學效果可以得到顯著提高。這種教學方式并不單純局限在課堂上,在主題班會上也特別實用,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開展以“語文素養提升”為中心的主題班會。一般這種主題班會的開展,教師會比較注重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情感提升和學習。在開展班會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就自身語文素養提升來進行一個自我的匯報發言。讓學生主要從對語文素養的認知和自身的語文學習現狀來談,除了讓他們明確語文素養提升的重要性以外,還讓他們對于自身的語文學習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總而言之,自從國家推行素質教育以來,小學語文教學就在尋找一種有效的途徑來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結合現階段教學內容和目標,從多個方面著手,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同時要做好語文教學活動的創新工作,使教學各個環節以一個全新的面貌呈現給學生,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也會具有很大幫助。
作者簡介:張立新,女,1966年生,江蘇省阜寧縣人,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本科,江蘇省鹽城市解放路教育集團小學語文教師,小學高級教師,主要從事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研究。
(編輯:李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