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紫琛
【摘要】民族樂器是我國傳統音樂文化中的重要內容,其與現代音樂的融合,是傳承與發揚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路徑。文章分析了民族樂器的主要特征,并思考了民族器樂與現代音樂融合的重要意義,最后從多元融合與創新應用兩個方面提出了民族樂器與現代音樂的融合路徑。
【關鍵詞】民族樂器;現代音樂;融合;發展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一、民族樂器特征概述
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有著鮮明的民族色彩,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瑰寶, 民族樂器是民族音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民族樂器主要包括吹管樂器、彈撥樂器以及打擊樂器。吹管樂器具體有笛子、簫、嗩吶等,笛子無疑是極具代表性的民間傳統樂器;彈撥樂器包括古箏、琵琶、二胡、三弦等,均是極具民族特色的樂器種類,如古箏音色婉轉悠揚,能夠展現出非常鮮明的傳統藝術魅力;打擊樂器包括鑼鼓、京鈸等,其聲音大多特色鮮明,節奏感非常強烈。總體來看,我國傳統民族樂器種類多樣,表現力極為豐富,演奏起來莊嚴肅穆,極具感染力與民族特性。[1]
二、民族器樂與現代音樂融合的重要意義
隨著經濟文化全球化不斷發展,在多元文化思潮環境下,我國傳統文化藝術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傳統音樂文化“現代化”進程也不斷加快,新曲目的創作、樂器的改革、演奏技法的更新都有了更明顯的展現。在此環境之下,傳統音樂與民族樂器逐漸被置于和現代音樂“對立”的角度,人們往往認為傳統民族音樂與樂器是落伍甚至是“老土”的。民族樂器根植傳統文化藝術,蘊含深厚東方文化神韻,其在現代音樂中的融入,不僅能夠豐富音樂特色,也可使音樂傳達出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藝術意境。同時,基于文化藝術傳承角度來看,民族樂器與現代音樂的融合,能夠使傳統音樂文化展現出新的活力與魅力,結合特定創作技法、傳播形式,使現代文化消費群體受到潛移默化的藝術文化感染,這也是傳承與發揚傳統文化、展現傳統音樂藝術文化魅力的重要途徑。
三、民族樂器與現代音樂融合的有效路徑
(一)多元融合
民族樂器與現代音樂的融合,應當基于對傳統樂器與傳統音樂的深入認知,從內容、形式等多方面實現與現代音樂理念、技法的多元融合。具體來講,首先應立足受眾,推動民族樂器與流行音樂、大眾文化等融合,讓更多人了解認識民族樂器,感受民族樂器的藝術魅力。其次,加強與現代音樂形式的融合,如民族樂器與西洋樂器融合,使現代音樂內容與形式更為豐富,更具層次感,既能夠展現傳統音樂文化精粹,也可兼具西方音樂特征,引領風尚,融合爵士、搖滾、拉丁等諸多流行音樂元素,使民族樂器迸發出新的生命力,其中較具代表性的有《北京一夜》《花田錯》《滄海一聲笑》等流行音樂作品,這些作品都在配樂中使用了笛子、古箏等民族樂器,實現了傳統樂器與現代音樂理念和技法的有效融合。[2]
(二)創新應用
民族樂器的應用與傳承,除了與現代音樂理念、技法的結合,更需要基于新的文化理念與音樂技巧進行創新。其應用并非生搬硬套到現代音樂文化當中,而是探索傳統民族樂器與現代作曲技法的融合點,尋求更具個性化的音樂語言,追求音樂的高品位與情感文化依托,融入傳統文化基因,展示文化自信,使傳統文化藝術得到升華,展現出時代風貌。首先,可在音樂創作上結合現代技術,重視創作,堅持思想精神、精湛藝術的統一,以及深厚文化藝術底蘊的傳承,利用民族樂器創作出更具感染力的作品。例如,以傳統民族打擊樂器京鈸為創作主體的音樂作品《形而上音景第2號》,其創作靈感源于京鈸,并通過各類新媒體技術挖掘京鈸的不同聲音特性,進行重新整合,使傳統京鈸在與現代音樂技法的融合中展現出新的生命力與獨特的傳統藝術韻味。這部作品在MusiCa Nova國際比賽中獲獎,得到高度關注。其次,在演奏技法以及表演形式上也應做到創新,融入中西舞臺藝術元素,利用新媒介、新技術讓民族樂器展現出新的活力。[3]如知名樂團“女子十二樂坊”,其樂團以民族樂器為基礎,利用二胡、古箏等傳統樂器,結合動感活潑的現代舞臺表演形式,以激情四溢、時尚著裝的表演形式代替傳統內斂含蓄、正襟危坐的民族樂器表演形式,有效延伸與拓展了民族樂器欣賞受眾群體,讓全世界的聽眾都感受到傳統民族音樂的魅力,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起到了較大作用。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民族樂器及其所蘊含的民族音樂文化價值是無可替代的,我們不僅需傳承經典,更需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實現與現代音樂的碰撞融合,使傳統民族樂器在現代音樂藝術文化體系中展現出新的生命力,進而推動傳統音樂的傳承與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邢偉.論民族樂器在當代音樂中的應用與發展[J].黃河之聲,2017(19):84.
[2]張媛.試析現代中國民族器樂創作對新音響的探索[J].高考:綜合版,2013(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