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間音樂作為我國歷史文化的瑰寶,傳承與保護需要各高校積極發揮自身優勢,為學生設置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內容,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搭建社會演出實踐平臺,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表演、傳播本土民間音樂的活動中來。本文主要論述了本土民間音樂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現狀,以及本土民間音樂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意義,最后著重闡述了如何在高校音樂教育中開展本土民間音樂教學。
【關鍵詞】本土民間音樂;高校音樂教育;傳承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本土民間音樂指的是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世代流傳于一定的地域內,與本地域內民眾的日常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民間音樂。各高校若能立足當地,積極收集整理本土民間音樂資源,將地域特色鮮明的本土民間音樂精品納入教學體系,一方面可以培養一批民間音樂的傳承人,另一方面能夠豐富地方高校音樂教學內容,進而發展成為地方高校音樂教育特色亮點工程。
一、本土民間音樂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現狀
目前,我國高校音樂專業設置主要分布在三類院校:專門的音樂藝術院校、綜合院校的音樂系部、高等師范院校的音樂系部。這三類院校的音樂教育無一例外沿襲西方音樂理論體系和教育體系,出現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西方音樂在中國的傳播是體系性的,它有著一套相對較完整的理論體系和教育體系,經過近代教育近百年的歷史歷程,已使人們完全接受并習以為常了。我國雖然也有自己的音樂體系,遺憾的是,至今未能在理論上給予完整的歸納和總結。所以,目前高校音樂教育中普遍存在對民間音樂文化重視度不夠,課時比重過低,課程內容單一等問題。高校當地的本土民間音樂文化在課程內容中涉及到的更是少之又少。這就是當今民間音樂在高校音樂教育發展的現狀,令人堪憂。
二、本土民間音樂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意義
積極將本土民間音樂納入課堂教學,第一,可以保護民族音樂文化,避免本土民間音樂文化隨著老藝人年事已高逐漸離世而失去傳人逐漸消逝;第二,通過課堂欣賞本土民間音樂,可以培養學生鑒賞民間音樂的能力,感受民間音樂的魅力,感受民間音樂所散發出來的真、善、美,認識到民間音樂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和那種積極、樂觀、樸實的人生觀。
三、如何在高校積極開展本土民間音樂
(一)積極引入本土民間音樂作為課程教學內容
由于多方面原因, 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目前仍以西方音樂體系為主,民族民間音樂處于從屬地位。其實,在多元的世界音樂文化中,各國各民族的音樂文化都應是平等的,不應把西方音樂體系看作一種對民族音樂文化的衡量標準而高于一切。我們應該站在新時代的高度,以和平、開放、兼收蓄的態度重新審視各國各民族音樂文化,重新認識我國民間音樂文化的價值。作為高校音樂教育工作者,在平時教學工作中應注意,我國傳統民間音樂教育應與現行的西方音樂教育內容是互補、平等、相對獨立的。所以,要用正確的思想觀念去改革教學內容,對民間音樂予以重視, 對已開設的民間音樂相關課程加強建設,使之從內容到教學方式更加完善、更富有民族特色。各高??筛鶕煌牡赜蛱攸c,有重點地加強本土民間音樂的研究和教學,這樣更有利于突出本校的辦學特色。
在教學過程中,不應拘泥于課堂教學,而應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靈活方式,以高校本土地域的民間音樂為素材,通過田野采風、調查研究等方法,使學生了解本土民間音樂文化淵源和流傳現狀,認識到本土民間音樂文化的多元性、豐富性,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學生對本土民間音樂文化的興趣,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民族自豪感,進而建立文化自信,增強他們保護與傳承民間音樂的責任感、危機感、使命感,更加積極主動地傳承我國民間音樂文化。而“請進來”則是邀請民間老藝人走進校園,走進課堂,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充分展現原汁原味的民間音樂的魅力。
(二)依托校園文化平臺,積極傳播民間音樂文化
充分利用課余校園文化活動這個平臺,指導學生學以致用,表演展示習得的民間音樂。即豐富了廣大同學的課余生活,也鍛煉了表演能力,積累了舞臺經驗,同時還傳播了民間音樂,可謂是一舉多得的舉措。另外,也可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參與一些公益演出活動,展示出他們的音樂才華,展示出民間音樂的魅力,展示出高校音樂教育的成果。
四、結語
民間音樂作為我國歷史文化的瑰寶,對于教學工作者來說,要將發揚發展民間音樂作為重要任務,通過科學、系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借助高校教學平臺之力,為本土民間音樂的傳承工作助力,使其步入可持續發展的光明之路,也為世界音樂藝術的多元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蔡毅.論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J].藝術教育,2008(07).
作者簡介:衛華(1984—),女,晉中學院音樂學院,研究方向:民間音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