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了一種能將五線譜的學習過程變為一種類似學習記憶文字符號的方式的學習法——圖形位置記憶法。此方法通過將五線譜作為圖形文字的方式進行學習和記憶,通過教學實驗,發現此法能夠極大地提高五線譜記憶的學習效率。本文通過說明圖形記憶法的識別原理以及具體教學方法,希望能對目前我國的五線譜教學方法提出一個新的教學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五線譜教學法;圖形位置記憶法;五指認音法;加線數線法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在現代音樂教育中,五線譜作為一種現代記譜法中相對較科學和合理的記譜法存在。因此,對于五線譜的入門教學就顯得非常重要。但是,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觀察,發現仍然有許多學了多年鋼琴的學生,在五線譜讀譜方面仍有較大障礙。甚至有一些音樂學習者在學習樂器多年后依然無法很好地進行樂譜的視奏。
眾所周知,音級的順序從低音排列到高音,音名分別為:“C”“D”“E”“F”“G”“A”“B”;對應的唱名分別為“do”“re”“mi”“fa”“sol”“la”“si”。五線譜的識別規律是五線譜從低到高的排列,代表這音的音高從低到高的位置表達。目前,大部分音樂學習者入門開始便是從高音譜號下加一線的“中央C音”開始學習的。目前的主流音樂入門教學,較多使用數“線”和數“間”的方式學習五線譜,更多的寄希望于學生在長久的練習和認知中慢慢地培養認知音符的習慣,并沒有特別好的教學方法。當然,在五線譜讀譜中,數線和間的確是一個非常好的判斷音與音之間的相對關系的讀譜方法,但在入門的時候就直接采用這種方式會產生極大的障礙,因為讀譜有障礙的學生在讀譜的時候是這樣一種狀態:看到音——開始從中央C開始數——想唱名——找鍵盤八度位置(以鋼琴學生為例)——判斷音符時值——開始演奏。那么這樣一種狀態,當音高位置在中央C位置附近時,讀譜相對較快,當音符高度距離中央C四度之后,因為數數較慢,導致了位置無法進行快速判斷。長此以往,讀譜速度沒有任何加快,讀譜的效率顯然不高。
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了一種能將五線譜的學習過程變為一種類似學習記憶文字符號的方式的學習法——圖形位置記憶法。此方法通過將五線譜作為圖形文字的方式進行學習和記憶,通過教學實驗發現,此法能夠極大地提高五線譜記憶的學習效率。本文通過說明圖形記憶法的識別原理以及具體教學方法,希望能對目前我國的五線譜教學方法提出一個新的教學思路和方法。本文所采用的音級名稱是用音名和唱名兩種方式來標記的。
一、圖形位置記憶法
(一)圖形識別原理
首先,人對于一件物體的位置判斷是天生存在的。例如一支筆,如圖1(1)所示。
從圖1(1)的那只筆可以一眼就指出這只筆的中間的點、最上端的點、最下端的點分別是是在哪個位置。取點以后的筆被分割為了上下兩段,然后將這兩段之間再各取一個中點,變成五個點,如圖1(2)。
之后如圖1(3)所示,我們將這五個點分別在筆的垂直方向做五條平行直線,并將五個點分別命名——中間點是名為“B”的位置;最上端的點是名為“F”的位置;最下端的點是名為“E”的位置。在“B”位置和“F”位置的中間再取一個點,名為“D”位置;在“B”位置和“E”位置的中間也取一個點,名為“G”位置。然后在這平行的五條直線的左側加入一個高音譜號。
這樣就出現了一個帶高音譜號的基本五線譜(見下文圖2),從下至上,依次是名為“E”“G”“B”“D”“F”的五條線,這五個名字即為音名的帶高音譜號的五線譜基本參考線。
(二)高音譜號下的“線音”記憶法
圖2
首先,根據位置的判斷順序,最容易被記憶的就是中間的線,也是最容易被找到的線,這條線名為“B線”(音名記憶,下同),也可以稱為“si線”(唱名記憶,下同);第二,找到這五條線最高的那條線,即這條線名為“F線”,也可以稱為“fa線”;第三,找到這五條線最下方的那條線,即這條線名為“E線”,也可以稱為“mi線”;第四,找到這五條線相對靠上的那條線,即這條線名為“D線”,也可以稱為“re線”。最后,找到這五條線相對靠下的那條線,即這條線名為“G線”,也可以稱為“sol線”。這個時候,這五條線的音名與唱名已經可以被記?。ㄈ鐖D2)。
(二)高音譜號下的“間音”記憶法
在這五條線之間有名為“間”的位置,根據這些“間”所處位置,可以用如下規律命名。首先,最上端的間名為“E間”,也可稱作“mi間”,最下端的間名為“F間”,也可稱作“fa間”。然后,在相對位置處于中央的有兩個間,分別命名為“B上C間”“B下A間”或“si上do間”“si下la間”。最后,還有兩個隱藏容易被忽視的間,分別命名為“F上G間”“E下D間”或“fa上sol間”“mi下re間”。
如圖3所示,一個帶高音譜號的五線譜位置記憶圖已經形成了。一共是五根線、四個間,上下兩個隱藏,共計十一個音。
低音譜號的的圖形位置記憶原理相同,即中央線是“D線”或“re線”
(四)大譜表
當這些都記憶完成后,將高音譜表和低音譜表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大譜表(如圖4所示)。大譜表由左端用垂直線與花括號線連接起來的兩個五線譜組成。一般在上面的五線譜采用高音譜號,在下面的五線譜采用低音譜號。大譜表一般具有“11”條線,這是由于高音譜號的下加線的音高等同于低音譜號上加線。為了區分大譜表的上下兩個部分,在實際的大譜表使用中,人們會將高音譜表與低音譜表之間的那條中線隱去。被隱去的那條線是“C”音,由于被隱去的線在兩個譜表的中間,因此人們習慣稱這個音為“中央C”。
自此可以根據圖形位置記憶法,學習大譜表線內共計二十三個基本音。這二十三個基本音跨越三個八度,加上變化音,可對應鋼琴鍵盤十八個黑鍵、二十五個白鍵,共四十三個鍵位,接近鋼琴鍵盤總數的一半。
二、五指認音法
學習五線譜是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進行熟練應用。隨著社會發展,現在的學習和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時間變得越來越不夠用。人們的通勤時間越來越長,更多的人游走于地鐵和公交之間,人流密度較大,但此時也產生了大量的“碎片時間”。“碎片時間”具有兩個特點:一是主要在大量的通勤過程中產生;二是時間并不連續,非常容易被打斷。因此,利用碎片時間隨身攜帶文具來進行連續的練習和學習并不可能。因此,筆者通過實踐研究和觀察發現,人們可以利用自己的左右手來進行五線譜的輔助記憶練習。眾所周知,五線譜的五條線數量與一般人每只手的手指數量相同,因此可以根據一定的定義和規律來幫助認知五線譜。
首先我們定義右手為高音譜號,左手為低音譜號。從圖形位置記憶法中可知,五線譜的認知具有上下方向性,所以我們定義右手掌心向內,大拇指在上指示位置方向,根據圖形位置記憶規律分別命名中指為“B線”或“si線”;大拇指為“F線”或“fa線”;小拇指為“E線”或“mi線”;食指為“D線”或“re線”;無名指為“G線”或“sol線”。然后可以根據圖形位置記憶法的規律進行自我練習和認知,手指與手指之間也可以定義“間”來進行練習。同樣,再定義左手掌心向內,大拇指在上指示位置方向,根據圖形位置記憶規律分別命名中指為“D線”或“re線”;大拇指為“A線”或“la線”;小拇指為“G線”或“sol線”;食指為“F線”或“fa線”;無名指為“B線”或“ti線”。
最后,在熟練記憶之后將左右手進行上下擺放,即左右手掌心向內,大拇指在上指示方向,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即可模擬出一個大譜表的位置,然后進行混合記憶與練習。
三、加線數線法
當完成大譜表的二十三音記憶后,就可以開始學習加線的記憶了。目前比較方便的記憶方法是通過數線的方式,五線譜的加線一般常用最多加五條線,也有特殊的情況會加更多的線。
五線譜的加線記憶規律可分為兩種,一種為“線音”即“在線”的音;另一種為“間音”即“不在線”的音。這里僅以高音譜號的加線進行舉例。
首先先說明“線音”的記憶規律。“線音”的記憶規律是一根線在線為“A音”或“la音”、兩根線在線為“C音”或“do音”、三根線在線為“E音”或“mi音”、四根線在線為“G音”或“sol音”、五根線在線為“B音”或“ti音”;“間音”的記憶規律是一根線不在線為“B音”或“si音”、兩根線不在線為“D音”或“re音”、三根線不在線為“F音”或“fa音”、四根線不在線為“A音”或“la音”、五根線不在線為“C音”或“do音”。要注意的是,一般來說,高音譜號的上加線不會超過四根,有時也會使用五根加線,如果要用到第六根或以上加線的音時,一般會直接使用“高八度記號”來表示(五根線不在線的“C音”上使用“高八度記號”則為鋼琴鍵盤的高音極限)。
下加線記憶規律與上加線相同,要注意的是,一般來說,高音譜號的下加線不會超過三根,有時也會使用四根加線,如果要用到第五根加線的音時,一般會直接變更為低音譜號來進行表示(見圖5)。
四、實踐效果
筆者根據圖形位置記憶法和五指認音法進行結合教學和實驗三年,實驗對象為數名四歲兒童到六十歲的業余音樂愛好者。在科學的學習和堅持使用圖形位置記憶法的思路和每天利用碎片時間進行五指認音法的練習,可在一周后基本認識帶高音譜號的五線譜中的十一個音,兩周后熟練認識高音譜號中的十一音,三周后熟練基本認識低音譜號的五線譜十一音,四周后熟練認識低音譜號的五線譜十一音,五周后基本掌握高音譜號五線譜十一音與低音譜號十一音混合識別,六周后熟練掌握高音譜號五線譜十一音與低音譜號十一音混合識別,七周后解決二十三音五線譜識別障礙,八周后開始基本掌握加線規律,九周后熟練掌握高音譜號上加線,十周后熟練掌握高音譜號下加線,十一周后熟練掌握低音譜號下加線,十二周后熟練掌握低音譜號上加線。三個月成功學習五線譜(大譜表)。根據相同的記憶方法,可以同樣適用于其他各種譜號的學習,如中音譜號、次中音譜號等。以上為筆者根據多年教學經驗和實踐總結得出,希望可以給音樂愛好者入門五線譜的學習提供一個新的學習思路和方法。
參考文獻
[1]劉見平.論彩色五線譜ABC及簡譜記讀新法——探索一種視讀五線譜的新途徑[A].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研究所.2003北京第一屆全國音樂欣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研究所,2003(09).
[2]陳茴茴.五線譜普及為啥這么難?[J].音樂周報,2017-04-19(A11).
[3]李紅艷.國內九成合唱團不識五線譜[N].北京日報,2010-08-09(013).
作者簡介:沈屹(1989—),男,助理實驗師,上海大學音樂學院錄音師、音樂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