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
【摘要】21 世紀的流行詞匯真實地反映了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學校教育打開了新的路徑,互聯網音樂也以浩大的聲勢影響著各級各類學校音樂課堂。互聯網形式下的音樂課堂教學將給傳統音樂課堂以巨大的沖擊,必須重新反思傳統音樂課堂的教與學、音樂師生關系,以及互聯網時代對學校音樂課的發展帶來許多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互聯網;傳統教學;音樂課堂;教學關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一、傳統音樂課的教與學
(一)傳統音樂課的現狀與弊端
傳統的音樂課堂中,不論是小學還是中學,其重點基本都放在老師的“教”上,音樂課基本上就是老師上課講什么學生就聽什么記什么,甚至把老師音樂技能方面的特點當作是唯一標準。這樣就在學生腦子里留下固有思維,即便學生學到了關于音樂表達的知識,但很難進行運用。傳統的音樂理論課音樂老師絕大多數用說教的教學模式授課,那些復雜的樂理知識、不好理解的視唱練耳教學滿堂灌輸,這樣就導致學生不愛上音樂課的走向。[1]在二十世紀末,我國經歷了兩次重大的教育改革,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思想與實踐上的認識,也對本國音樂教育事業有很大震懾。但是這時的音樂教學手段有些單一,主要是教師通過播放CD、磁帶、錄音機等讓學生體會音樂,有些條件較差的學校的老師只能自己直接唱來讓學生體會,音樂素養比較好的老師倒還好,但是五音不全的老師比比皆是,就更別提學生自我想法的表達了。
(二)傳統教學的師生關系對音樂教學的影響
長期這種死板、單一、乏味的教學狀態會讓師生關系越來越僵硬,孩子也許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因為大多數認為老師的就是對的、標準的,導致學生覺得教師是高高在上的,而他們得唯老師馬首是瞻,這樣長期以往會消沉學生的創新意識,打壓學生的音樂情感。對于音樂課來說,這種現象是不利的,音樂是一門特殊的藝術學科,雖然音樂也有自己本身的理論知識、有一些前人總結的經驗,但是音樂歸根結底還是感知的藝術、聽覺的藝術、需要作比較的藝術、需要當事人有自身感受與想法的一門復雜的藝術。所以,傳統教學模式有它的優點,但是不得不承認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音樂的教與學來說可以說是錦上添花,這并不是對傳統教學的否認,也不排除互聯網的存在的一些弊端,但是可以以傳統教學為主,以互聯網給學生帶來的知識為輔的角度來進行教學,筆者認為,這樣可以達到更加完滿的音樂教學效果。
二、互聯網時代沖擊了傳統音樂教學
(一)互聯網時代給音樂課教學帶來的新體驗
首先,在互聯網不發達的時代,音樂課堂頂多就是老師帶領學生聽聽CD、磁帶、錄音機等,學生對某種音樂形象的理解停留在某種特定的模式,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豐富了音樂教師教課的教學手段,老師可以利用各大網站搜索一首民歌、一支舞蹈、一首鋼琴曲等音樂資源在不同藝術家行為下表現出的形象。可以利用各大網絡論壇搜集各種音樂作品的資料以及不同流派的藝術家之間的相互評價給學生參考;其次,教師還可以利用Ipad、GarageBand音樂制作軟件、各種音樂播放器等讓學生自己真實動手去學習音樂、體會音樂、創作音樂等。再之,互聯網還可以為音樂課堂教學拓寬學校課堂。如果同學們在學校課堂遇到了重點、難點,一次理解不了的地方,他們可以在課余利用音樂網絡課堂重新聽講音樂知識中不懂的地方,以便他們解決重難點。
(二)互聯網時代的音樂課改變了師生學生關系
首先,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從被動的接受到主動地學習。在互聯網的大趨勢下,教師也是一名學習成員,新時代的師生大多是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一起交流。教師從知識的灌輸者變成了知識學習的伙伴;其次,教師在音樂課堂上從一個指揮家變成了一個引導者。傳統的音樂教學中,老師基本上是以自己的角度告訴學生應該怎么做,怎么做是對的,什么樣的想法才是標準的,學生只能被動接受,雖然教師的豐富經驗不可否認,但是教師的想法不一定就會和學生的想法產生火花。在互聯網趨勢的影響下,學生的學習變成了主動探究,互聯網音樂帶給了學生更寬廣的視野,讓學生潛移默化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的學習變得更加主動,更加靈活。除了師生關系外,學生與學生的關系也發生了變化。互聯網使每個學生都有了解音樂資源的機會,慢慢他們各自都形成了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看法,漸漸使得同學之間的生活關系、學習關系變成了交流、合作、探討以及互相學習,這樣的關系有利于培養學生團隊精神,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自信心。
三、當代兩大新型互聯網音樂教學方式
(一)微課
微課,一種網絡在線的教學方式,它的進行需要教師用視頻文件的方法來記錄教學活動。首先,微課音樂學習有針對性、及時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開始音樂微課視頻的學習,也可以根據他們的需要隨意選擇相關內容來學習,這有助于提高他們積極主動學習的欲望,對于培養學生音樂知識、技能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其次,微課音樂學習打造良好氛圍。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的方式進行學習,這樣的學習是比較輕松愉快的,他們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在視頻學習當中,學習的效果與教學的質量就可以明顯提升。微課音樂學習把知識化整為零,與傳統的45分鐘課堂有很大的區別,從發展心理學的理論我們可以知道,中學生年齡段是難有長時間的注意集中的,而微課正好適應了中學生的學習心理。
(二)慕課
慕課,就是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教育平臺得簡稱,它是以網絡式學習的開放教育學以及連通主義理論為基礎的網絡課程。首先,音樂慕課教育可以培養學習者的學習創新技能。在互聯網新形勢下,數據處理的加速,慕課為人們提供了一種“規范化、模塊化、邏輯化”的創新思維模式的培養。在音樂慕課教學中,創新技能的培養是讓學生通過內心去發現與人交流音樂之中無形產生的新信息,再經過音樂慕課教學的總結,在思考之后將許多新信息轉換為創新技能,再在逐漸的循環模式中推送到一個比較高的層面。音樂慕課教育在漸漸引導的同時也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對學生的創新智能活動、創新思維模仿能力以及創新技能進行培養;其次,[5]慕課音樂教學促進了音樂教育的互動性,有效轉換傳統音樂課堂的教學模式。在進行音樂教學時不用占有課堂的時間,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互動和討論,學生可以針對音樂課堂上的具體重難點內容和教師交流,并且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在慕課上的互動實時掌握學生對音樂課程學習的真實進度,從而有效地從現實情況出發進行合理的調整,讓音樂課堂內容更具有教學價值;慕課音樂教育加快了音樂課程的傳播速度。音樂教學通過網絡進行音樂專業知識的傳遞與輸出,教學課程可以通過互聯網最快速度的傳遞給受眾人群,音樂課程到達速度快,學習者針對性強,傳播的指向性明確。 即使學生錯過了有意向學習的即時課程,也可以采取課堂視頻的回顧,自主獲取音樂課堂的信息與內容,這樣能有效改善課程的延時影響。
三、結論
在互聯網的形勢下,音樂教學模式、方法、內容等都有了巨大的轉變,這讓我們擺脫了過去傳統音樂教學里舊時代留下的沒有價值的東西,往更好的道路上發展。但是我們需要明白,改善、改革、轉變等并不代表對傳統音樂教學模式的全盤否定,我們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保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觀點去對待,畢竟時代要求我們不忘初心前進,要保留核心,推陳出新。互聯網形勢下的教學方式不僅是時代給我們的機會,也是時代交給我們的任務。未來音樂教育在互聯網形勢下的發展如何,還需要在音樂教育前線的工作者、音樂教育的科學研究者、音樂教育的不斷實踐者共同努力,爭取利用好時代賦予我們的資源把各級各類學校的音樂教育工作做的更有意義,為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一代又一代的藝術人才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李進.互聯網時代的初中音樂教育[J].課程整合,2015 (23):108-109.
[2]張子婧.微課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6(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