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泓運 王冬弘
【摘要】本文選擇了喜歌劇的代表作《唐·帕斯夸萊》中的唱段《姑娘的秋波》作為重點研究內容,《姑娘的秋波》是主角諾麗娜出場后的第一個唱段,充分表達出了諾麗娜活潑、可愛、自信的個性。本論文的結構如下:第一部分簡述了作者唐尼采第的生平與他的創作特點;第二部分對歌劇《唐·帕斯夸萊》的創作背景與特點進行概述,第三部分結合自身的演唱體會以及女高音歌唱家演唱示范,對《姑娘的秋波》的演唱技巧、情感表達、藝術特征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姑娘的秋波;湯帕斯夸萊;多尼采蒂;演唱技巧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一、多尼采蒂的生平
蓋塔塔·多尼采蒂(Gaetano Donizetti,1797-1848)是意大利浪漫主義時期的作曲家,出生于意大利貝加莫,在多尼采蒂的童年時期就凸現出極高的音樂天賦。多尼采蒂早期的創作受羅西尼很大影響,他和羅西尼、貝里尼被稱為美聲學派三巨頭,他創作的歌劇有自己獨特的淳樸自然的特點,他的歌劇大致分為三類:意大利喜歌劇《愛的甘醇》《唐帕斯夸萊》;法國喜歌劇《軍中女郎》《里塔》;正歌劇《拉美莫爾的露琪亞》《寵姬》《瑪麗斯圖亞特》;浪漫主義悲劇《羅安的瑪利亞》。
二、《唐帕斯夸萊》的創作特點時代性
啟蒙運動是一場反對封建專制與教會壓迫的思想解放運動,這一時期的作家、音樂家大膽地嘗試了浪漫主義風格的作品,在作品中都提倡解放人類的思想與天性。歌劇《唐·帕斯夸萊》就是在這個時期創作的,歌劇的劇情雖然描寫的是小人物的生活瑣碎,但是歌劇整體都是在提倡自由、平等、要敢于與惡勢力作斗爭等思想,為啟蒙運動和浪漫主義音樂做出巨大貢獻。因人們對第三等級稅收、土地問題的不滿引發法國大革命爆發,同時掀起了整個歐洲的民族解放運動,使意大利的文學、藝術創造都透露出強烈的民族意識,提倡復興本民族文化。作者在民族解放運動的影響下,致力于復興意大利本民族的歌劇,并創作了《唐帕斯夸萊》《愛的甘醇》等具有意大利民族特色的歌劇,為實現復興本民族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三、《姑娘過的秋波》的演唱分析
(一)語言與咬字
21小節的“pa”是一個漸強,為了強調“幸福”二字,22小節的華彩需要延續演唱“fa”的腔體由弱到強的處理,其中前四組的顫音不要抖吼,需要氣息拖住聲音并保持 高位置,到最后 一拍的升A弱下來。24小節的第一個音“ccar”,由于是雙輔音所以一定要唱出阻礙的感覺,同時把整句的重音放在“ccar”上,能夠更好地表達故事中騎士對姑娘的“激情 ”在87小節后出現大量的三連音,由于速度較快會導致演唱者吐字不清、氣息不穩等,因此練習時要先按著節拍多讀歌詞,尤其是96小節-101小節輔音較多,唱起來格外拗口,一定要慢練再逐漸加快速度,不然會導致丟輔音而聽不清歌詞。
(二)演唱技巧
14小節處有一個小小的華彩,因為13-14小節是一句連貫的話,中間不能換氣,這就增加了演唱者的難度,雖然華彩部分是向下的滑音,但是聲音的位置一定要保持,不能隨著 音高的變化而變化,這樣有利于華彩音的清晰、連慣,聽起來會更有顆粒感而不是囫圇吞棗。82-85小節,由于這段華彩音高跳躍的跨度大,有一個八度和一個十二度的跨越,所以高音前面的那個音至關重要,只要在“to”和“si”這兩個音的基礎上保持喉頭的位置高度打開就會輕松容易的多。格魯貝諾娃在演唱這段華彩的時候,highC這個音是由弱到強的,這就需要深厚的功底來控制這個高音,聽起來既溫柔又悅耳。而安娜奈瑞貝科在演唱這段華彩時,她的聲音既渾厚清亮、華麗圓潤又具有張力和穿透力,雖然音色聽起來是抒情女高音但是華彩部分依然輕盈不費力。112小節-118小節是一個長達7小節的顫音,演唱者首先要提前準備吸足氣,保證氣息能夠支撐到顫音的結束,也要控制好氣息的均勻,保持好聲音的位置,才能做到自由控制聲音的強弱。138小節-143小節是一大串的華彩,同樣需要一氣呵成,首先要做到唱準每個音,才能做到自信,才能做到一口氣完成這一大串的華彩,除了控制好氣息外,頭腔也要充分打開,上口蓋隨著音高而抬高,準確清晰地完成每一個音,到最后的high升C一定要充分打開喉嚨,雖然是一帶而過也不能“擠”出來。
(三)情感表達
詠嘆調的第二部分從行板變成了小快板,調性、節奏、織體等變化也預示著演唱方法有所改變。在這部分諾麗娜開始抒發情感,到52小節處,有一個延長記號給予情緒的抒發。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格魯貝諾娃在演唱這一部分時可以說是做到了收放自如,她的聲音是“純天然”的花腔女高音,雖然沒有大號女高音的音量,但是他的音質圓潤悅耳,并且處理音樂細致入微,在演唱這段音樂的時候更是有富于表情的語氣、和干凈利落的裝飾。53小節-59小節有明顯的情緒對比,第一句話可以演唱得活躍一點而第二句話的“把眼淚拋”可以做得夸張一點和第一句話做出對比,展現出女主人敢愛敢恨的人物特點。
*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