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高專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開展聲樂教學,是培養幼師教育綜合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聲樂學習中,學前教育專業應當對學生的音準問題予以重視。本文在對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課程進行研究中,對學前教育聲樂教學的方法進行了綜合的論述,同時從多個角度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準訓練方式提出建設意見,希望通過聲樂學習幫助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提高聲樂音準,培養綜合素養。
【關鍵詞】高職高專教學;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音準訓練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與舞蹈、繪畫等實踐操作技能相同,聲樂在學前教育當中也占據了較大的比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高職高專院校進行學習時,應當充分認識到學前聲樂課的重要性,并將學前教育聲樂課作為音樂課的子課程進行充分的學習和掌握。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來說,通過學習和掌握歌曲演唱、聲樂技巧等技能,豐富幼兒的音樂生活,啟發幼兒對音樂之美的感悟。因此,在學前教育專業中開設專門的聲樂必修課程十分重要。
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聲樂音準問題分析
(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聲樂學習現狀
高職高專院校所開設的學前教育專業,其教學內容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融合性,其目的在于為社會培養出具有應用型能力的學前教育人才。因此,在教學活動開展中,聲樂教學僅僅作為眾多教學內容中的一項內容,面向專業學生開展。對于學生來說,學生的學習過程并不是始終進行聲樂練習,大部分學生在進入到高職高專院校學習之前,并沒有清楚地人生規劃,不知道自己未來發展的方向,同時還缺乏一定的聲樂基礎。有部分學生在進入學校學習之前,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的不良習慣導致其短期之內難以改變自身的發聲方法,例如,部分學生在聲樂學習時,長達數月都無法掌握正確的發聲位置和氣息控制能力,造成學生存在較為嚴重的音準問題。除此之外,部分學生還不了解學前教育專業開展的聲樂教學中兒童歌唱與成人歌唱之間的差異,因此難以快速掌握兒童歌曲的演唱方法。在某高職院校的學前教育中,部分學生喜歡用平時唱歌的自發發聲方式演唱兒童歌曲,造成兒童歌曲的表達不倫不類,既缺乏科學的發聲方法,同時也缺少對于兒童歌曲情緒的把握。
(二)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問題的原因分析
在目前的高職高專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當中,聲樂教學的主要問題集中在部分教師和學生對于學習目標的定位不夠清晰。筆者在對某職業院校進行走訪中發現,大部分剛剛進入學校學習的學生并不能夠清楚地認識到未來的發展,對自身沒有清楚的規劃,部分學生表示,之所以選擇學前教育,主要是因為自身條件限制和家庭因素,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對于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尚未有清楚的了解。[1]對于聲樂教師來說,一些教師的教學思維停留在過去的專業類教學當中,在教學開展時,更容易將教學內容集中在聲樂專業內容的教學中,卻很難注重聲樂教學應當具備的師范性,不能夠從幼兒教學的角度對于學生的聲樂水平做出正確的評判,導致學生難以掌握有助于自身成長的知識和聲樂能力。
二、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聲樂音準的對策
(一)加強學生視唱練耳訓練
對于聲樂專業的教師來說,在開展學生的音準培養時,首先應當明確學生在開展聲樂學習之前的聲樂基礎情況,從專業練習的角度,幫助學生糾正錯誤的發聲方法和發聲位置,使學生迅速形成堅實的聲樂基礎。在相關的聲樂教學研究中,通過多個課時進行專項的視唱練耳訓練,是培養學生樂感和音準的重要基礎教學方式。
在具體的訓練方法中,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聲樂基礎情況,首先進行單音音準的訓練,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在進行發聲訓練時,很難自行控制發聲的音節高低,例如學生在發gl音時很容易出現偏差,發出fl音。因此,教師應當分配三到五個課時,對學生進行單音音準的訓練,例如,教師可以采取鋼琴教學方法,通過鋼琴彈奏,幫助學生進行模唱。隨后教師依據學生的模唱問題進行范唱,并對學生問題指出并及時糾正。在經歷了數個課時的單音音準訓練之后,教師方可循序漸進,對學生進行進一步引導,通過專門的熱門歌曲,引導學生音名和音階的訓練。例如,教師可以嘗試引導學生運用一個音名唱音階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形成對音樂作品的樂感,最終擁有準確的視聽能力。
(二)加強學生的音樂聽寫練習
高職高專聲樂教學中,聽寫練習作為視聽練耳訓練的一部分,往往需要穿插于視聽練耳訓練課程之中。對于教師來說,應當對聽寫練習予以重視,從學生在視聽練耳過程中的實際情況入手,通過調整教學速度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音樂旋律的聽寫。對于學生的聲樂基礎而言,在聽寫訓練中,可以將目標放置在學生能夠準確掌握一個升降號調的固定唱名,對于具有一定基礎和學習成果的學生,教師可以將聽寫訓練的目標提升到兩個以上的升降號調的固定唱名聽寫。教師可以通過采用固定唱名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訓練更為準確的聽覺,學生通過聽寫訓練,可以完成準確的屬調判斷,在遇到上屬調或下屬調的臨時轉入時,能夠馬上依照首調的固定唱法完成聽寫。
(三)加強音程等聲樂素養的鍛煉
音程和音階的學習,是學生在進行聲樂學習的基礎課程,其中音階的學習是掌握音程理念的重要尺度。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首先需要能夠對音階唱準、唱熟,才能夠進行接下來的音程學習。教師在進行教學中,可以嘗試運用音的傾向性,組織學生對高音的觀察和理解,并培養學生內心當中的音感。對于學生來說,視唱練耳訓練中,訓練的內容并不僅僅集中在對單音的音準進行掌握,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能夠直接地了解到音與音之間存在的距離,并為和弦的構成和聽覺的分析打好基礎,進一步提升音程學習的基礎能力。[2]在具體的教學情境當中,教師可以嘗試通過對音樂家巴赫的介紹,引入關于十二平均律的知識內容,并通過鋼琴的示范,使學生更加清楚地明白十二個半音之間所擁有的彼此平等的關系,從而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接觸到調式和調性,并進一步掌握不和諧音程的特點。學生在對音程進行學習和掌握之后,需要能夠對兩個音之間的關系作出判斷,并依靠音程大小掌握演唱當中音準的特征,形成良好的音樂素養。
(四)掌握歌曲的演唱方法
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來說,其所進行的聲樂學習,主要目的在于在實際的幼兒教學環境當中得到應用,因此,在應用場景當中,學生會更多地接觸到兒童歌曲的演唱。對于學生來說,在掌握了聲樂的基本知識和養成了一定的音樂素養之后,需要通過相關的課程,幫助學生形成兒童歌曲的演唱能力。在教學設計當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參加文藝匯演等方式,磨煉自身的演唱能力,或者通過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創造實踐的環境和空間,幫助學生勇于進行音樂表達。
三、結論
綜上所述,在目前的高職高專教學環境當中,面向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開展的聲樂教學往往受到學生的基礎能力和教師的教學理念影響,導致教學成果收效甚微。為了能夠提升學生的樂感和音準,在教學活動中,應當嘗試采用專項的聲樂訓練方式,培養學生視聽練耳的能力,并通過與實際應用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在幼兒教學中,將音樂素養融入教學環境之中。
參考文獻
[1]胡媛媛.合唱基礎訓練融入學前教育聲樂集體課的必要性及策略[J].好家長,2017(74):226-227.
[2]王燕如.學前教育專業視唱練耳教學中音準訓練方法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30(23):91-92.
作者簡介:蒲偉(1990—),男,四川瀘州人,研究生,畢業于四川師范大學,助講,研究方向:學前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