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綜合性人才是高校音樂教學的目的,但同時也是短板。高校音樂教育在綜合性人才培養上的缺陷使得培養出來的人才所處的就業形勢也頗為嚴峻。本文基于此種現象,概括了綜合性教學在高校音樂教育方面的必要性以及為使高校音樂教學向著綜合性發展做出的改革。
【關鍵詞】綜合能力;高校音樂教學;方法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識碼】A
高校音樂教學中的綜合能力培養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應具備綜合性能力,音樂可以培養人的審美能力,甚至可以關系到一個人價值觀的產生。要想要使高校教育進行綜合性改革,首先要認識到改革的必要性。對于改革,則需要從全方面進行考慮,制定改革的策略。
一、高校音樂教學朝著綜合性發展的重要性
(一)就業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今大學生常常會說就業難,但就業看重的是能力,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綜合能力的缺乏。例如對于音樂教學方面所需的是聲樂系的人才,但是,現今的聲樂系的學生理論知識了解的透徹,但是對于教授方面會缺乏經驗,導致懂卻不會教;而對于配樂工作者來說往往會因為在學校里固定的學習,而無法進行即興演奏,對于新的樂曲的接受度也較低;對于作曲人員來說,很難更好地跨出已有風格等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說明我們在綜合性教學方面的不足,這就要求我們開始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使得培養出來的人才越來越符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培養人才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為社會提供人才,而現今教學中培養的人才就業已經存在就業壓力,這就要求我們認識到音樂教育朝著綜合性發展的重要性。
(二)音樂教學本身的意義不可忽略
音樂并不僅僅是為了教給人怎么唱歌,或是去分辨好聽的歌。音樂還有著更加重要的作用。音樂可以培養人的審美能力,甚至可以加強人的人生價值觀的培養。通過對音樂的品讀,可以培養自己獨特的審美能力,在對音樂的賞析品讀之中,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在對音樂的陶醉之中、理解之中還可以培養自己的價值觀。所以,音樂教學顯得尤為重要。現今,高校音樂教學存在許多不足,大部分時間只注重于技能的傳授,這就要求我們重新審視高校音樂教學,使其朝著綜合性的方向發展。
二、綜合能力培養視角下高校音樂教學方法改革的方法
(一)培養較高的音樂基礎能力
即使高校音樂培養的人才要朝著綜合性發展,基礎音樂知識的教學也同樣是不可以丟棄的。音樂人才首先要具有較高的音樂素養。但現今培養出來的人才在專業素養上多多少少也會有些匱乏,這就要求我們調整高校音樂教學的模式,老師在教學時應該學會靈活轉變。比如:在音樂教學中節奏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老師在講授給同學某首歌曲的節奏時,可以先讓學生用一個獨特的方式將此種節奏演奏出來,并且對自己不懂之處提出疑問,自己去探索節奏,可以使記憶力加深,并且還提升了自己的認知能力。
(二)增加體驗音樂的能力,提高審美能力
音樂不只是用來演奏,還應該是用來體會的,在體會中我們可以理解不同的音樂態度,形成屬于自己獨特的審美風格。高校在音樂教學中應該加入體驗課,組織同學進行體驗個種類型的音樂,對自己的感想進行發言,提出自己對音樂的理解。使對音樂有著相同理解的同學進行深入交流,得到更多的感悟。通過體驗音樂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甚至可以確定自己的價值觀。
(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能力
傳統的音樂教學有著固定的模式,老師通過課本教授,學生通過老師的講解進行學習,學生所學來自于老師所講的內容,這就使得學生對音樂、對知識的感悟受到老師的影響較大。這就要求我們改變這種固有模式,老師通過布置任務,讓學生自學,并讓學生在課堂上對自己所學進行講解,這樣學生對知識會有較好的掌握,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對音樂有著更多屬于自己的獨特理解。
(四)提高實踐能力,朝著綜合性發展
現今,高校音樂教學太過于理論化,缺少實踐性。音樂本來就是要表現出來,讓人去賞析的。許多高校的音樂教學缺少對實踐方面的重視,使得大部分學生缺乏實踐能力。高校應該在音樂教學方面加入實踐教學,讓學生可以參與到現場演奏、音樂教學等一些方面去。增加實踐練習,可以使高校學生所學知識更加靈活,所具備的技能也越來越多。增強實踐教育,可以使學生更加符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現今,綜合性人才的培養對于高校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使得我們應該開始尋求改革的方法。對于改革,應該先認清高校教育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再進行改革。高校音樂教育改革需要我們共同做出努力,只有這樣才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價值觀,提高高校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成杰,許贊,廖澤南.“教學相長”視角下高校學生素質能力培養探究[J].考試周刊,2015(26):158.
作者簡介:賈如(1988—),女,吉林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音樂學與公共藝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