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中主要針對當前我國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程教學現狀以及阻礙幼兒聲樂課程發展的因素展開深入研究,并總結了開設聲樂課程對幼兒教育的必要性。
【關鍵詞】學前教育;聲樂;課程;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一、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發展現狀
(一)教學模式結構單一
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相互探討空間較少,學生能力參差不齊,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差異化學習需要。如教學過程中教師統一采用多媒體,用多媒體教學呈現課程內容,教學結構單一,而應用互動小組討論方式教學情況十分少見。一方面,由于人數較多,教師難以把握課堂秩序;另一方面,教學器材少且陳舊,限制了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模式結構的發展。
(二)教學方法不靈活
以往的聲樂課程教學,教師作為授課主體,以完成教學目標為主,教學總是容易受到教師個人思維以及既定目標的影響,繼而形成思維定式,使得學前聲樂課程教學循規蹈矩居多,造成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多以模仿教師為主學習,在情感學習以及創新等方面訓練較少,致使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程難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幼兒聲樂課程教師通常采取課堂引導教學的方式學習,而對小組互動、探究式學習方法應用較少。
(三)忽視專業培養的目標
聲樂課程教學總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主,忽視了本專業課程適合學前兒童的特點。過于專業化的聲樂課程培養往往存在局限性,不能保證聲樂課程的全面性。對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程認知不足,使得課程教學出現培養目標的偏差。如過分糾結鋼琴課程學習,而忽視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傳統古箏、笛子等樂器的學習,使得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了解的聲樂內容狹隘,難以滿足其就業需求。
二、教學改革的對策
(一)靈活轉變教學方式
教師靈活轉變教學方式,可以進一步提升學前聲樂課程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培養學習興趣與愛好。如教師采用多種樂器合奏的方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聲樂課程學習中,靈活選取合奏曲目,讓學生可以隨著課程要求不斷精進自己的學習策略。
(二)豐富教學方法
采取互動、小組教學以及競賽、演講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以便于幼兒教師提高聲樂課程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能力等。當然,幼兒聲樂課程教學還可以采取集體教學、針對性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橫向與縱向發展幼兒聲樂課程教學內容,讓幼兒可以在多種教學模式中不斷豐富學習形式,激發學習信心,從而構建幼兒特有的學習模式,培養幼兒長期學習聲樂的興趣和能力。
(三)調整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程教學內容
采取創新思維創新學前聲樂課程教學內容,保證學生在聲樂課程教學中體驗到不一樣的學習氛圍,在學習中形成創新的思維方式。如幼兒教師采取多媒體教學,將幼兒所學的知識內容通過形象的動畫展現出來,提高聲樂教學的黏性,更符合幼兒性格發展的特征。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可以根據教師這一創新教學思路,進行教學場景的模擬,為學生就業從事幼兒教師職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一)聲樂課程發展創新的必要性
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源泉,學前教育專業在課程開發和課程配置上采取創新的模式,使課程內容更加豐富,進一步保證學生在聲樂課程學習中與時俱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不斷吸收優秀的教師人才,并組建優秀教師隊伍,努力研發聲樂課程,增強學院聲樂課程的競爭力,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聲樂知識更加系統。
(二)教學模式創新的必要性
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育改革,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口號,也不再是一個形式化的內容,而是切實落實于教學中,融入到聲樂教學課程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各個方面的動力,推動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因此,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模式創新需要改革的動力,需要創新的理念以及人才。
四、結論
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程教學改革,需要配合教學改革目標的要求,努力做好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教學內容的豐富以及教學方法的靈活性,促進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程教學多樣化發展,從而保證幼兒可以更好地學習聲樂課程,在聲樂課程學習中,發揮興趣的引導作用,保證幼兒可以在良好的聲樂課程學習氛圍中提高學習能力,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作者簡介:付曉雪(1982—),女,吉林省輝南縣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