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嵐
【摘要】聲樂表演不僅僅是一門聽覺藝術,更是一門視覺藝術,好的歌唱既要聲情并茂,也要形神兼備。好的聲樂演員不僅要具備一流的演唱技巧,更要具有良好的舞臺表現力。聲樂演員在舞臺上的演唱部分,肢體動作,表情眼神和臺風都是舞臺表現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提高自身的舞臺表現力,需要臺下不斷地充實完善自己,除了加強專業訓練外,心理素質、文化素養的提高和基礎的舞蹈訓練都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聲樂演員;舞臺表現力;演唱技巧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歌唱是伴隨人類歷史發展的一種藝術形式,主要依靠表演者發出聲音音調的高低轉換和節奏的抑揚頓挫來傳達感情,或憂郁婉轉或歡快熱烈。而歌唱不僅僅存在于CD和音頻文件中,更存在于舞臺上。聲樂表演不僅僅是一門聽覺藝術,更是一門視覺藝術,好的歌唱既要聲情并茂,也要形神兼備,使聲音與形象完美統一。觀眾不僅從歌聲中,更需要從聲樂演員的整體舞臺演出效果中獲得美的感受,也就是常說的舞臺表現力。
一、舞臺表現力的組成部分
舞臺表現力是一種無法用語言準確定位的能力,可以說就是一種吸引觀眾,讓觀眾更好地享受觀看表演的感覺。而好的舞臺表演力以下幾點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毫無疑問是良好的演唱技巧。聲樂表演的核心始終是歌聲,再華麗完美的舞臺表現也只是輔助。一次聲樂表演連演唱都無法達標,其他就更是無從談起了。這里所說演唱技巧,不僅僅是對聲音的控制,還包括歌聲傳達情感。沒有感情的音樂是沒有靈魂的,聲樂演員最直接的就是用聲音抓住觀眾的心,讓他們沉浸在歌聲中,情緒隨你而動。
其次是合理的肢體語言。在舞臺上,歌者的一舉一動都會被觀眾捕捉并放大。如果動作幅度過大就會顯得夸張而做作,相反如果幅度太小,顯得拘謹或無法使觀眾感知真正的情緒。如果沒有動作配合則表演太干,會讓觀眾乏味,但是,動作太多則不僅多余還會分散觀眾注意力,影響歌曲的表達。因此,表演者的動作必須大氣得體,有感而發,真正好的肢體語言是跟隨歌曲及歌者情緒自然而然產生的動作,并不是刻意做出的動作。此外,在上臺下臺時的肢體動作也是很重要卻常常被忽略的。
接下來就是面部表情和眼神。歌聲和動作是歌者與觀眾基本直觀的交流,一般能夠站上舞臺的表演者都不會存在太多問題。但依然存在很多表演看似沒問題,就是不吸引人,缺少的正是面部表情的投入和眼神的交流,正所謂細節決定成敗,這往往就成為聲樂表演藝術家和普通歌手的分水嶺。在演唱中歌者首先要自己體會歌中的感情,先感動自己,然后面部表情、形體動作等將自身的內心情感表現出來,才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同時眼神也是非常重要的,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神往往是人心底細微情緒最真實的反映,也是人們交流中最能產生感應的部分。人們本能地通過眼神來感知情緒,判斷感情的真假和深淺。
最后一點就是臺風,也就是演員在舞臺上整體呈現出來的風度。臺風綜合了上面提到的所有因素,還反映了演員的修養和素質。演員的自身性格和精神狀態往往會體現在臺風上,上下場、謝幕、突發事件時最能看出一個歌唱演員的臺風是大氣穩健還是浮躁做作。好的演員不會在上場時表現緊張不安,也不會因為反響熱烈而沾沾自喜,賣弄諂媚,更不會在掌聲稀疏時,驚慌或厭煩。
二、舞臺表現力的提高途徑
歌唱是一個不斷積累經驗的過程,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好的演唱功底和舞臺表現力都離不開平時的不斷學習和進步。
要想提演唱技巧,除了刻苦的聲樂專業訓練之外,還需要提高音樂修養和文化修養。音樂素養包括扎實的樂理知識和音樂發展史、音樂概論等理論知識,可以幫助歌者更好地理解音樂內容,了解不同音樂作品的音律節奏特色及文化背景,在演唱時可以更準確的把握。除了音樂素養,聲樂演員還應該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包括其他藝術形式的理論和實踐,文學和思想道德素養,以及多跟不同學科的藝術家、民間傳承人等進行交流。通過這些學習不僅可以提高理解感悟能力,加強對音樂內涵和感情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會內化為內心的修為,并讓自己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從舉止、言行中都能感受到一種氣質風度。使自己的內心得到升華,臺風也會自然的有所改善。
提高歌者的心理素質也是提高舞臺表現力的重要途徑。歌者心理素質差則會由于緊張而引起跑調、慌張、聲音發抖、面紅耳赤、張不開口等問題,無法完美地將自己的才華展示出來。可以通過不斷充實自己,加強業務能力來獲得自信心,多跟有經驗的前輩交流心得,學習處理各種突發事件方法,注重提高自身的應變能力,從而為舞臺表演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
同時聲樂演員還需要接受基礎的舞蹈學習。從基本功開始到簡單的各種風格作品的賞析和學習。不僅可以鍛煉身體協調能力,學會如何支配,運用自己的肢體。還可以塑造出好看的形體和體態。通過舞蹈是肢體動作與音樂的完美結合,系統的訓練可以提高聲音演員身體的節奏感和隨音樂舞動的能力。同時,舞蹈背后的文化背景通常與對應的音樂密不可分,使歌者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樂形式理解更加全面,更加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