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瑋
【摘要】目前,學前教育聲樂教學雖然得到了人們普遍重視,但教學效果不是很令人滿意,主要表現在教學理念滯后、教學模式陳舊,基本沿用了以前的教學方法,缺乏明確的、特色的學前教育聲樂教學形式。微課教學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與喜愛。因此,本文淺談了學前教育聲樂教學中微課資源的應用,希望可以給相關教育教學行業帶來一些借鑒作用。
【關鍵詞】學前教育;聲樂教學;微課資源;應用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一、微課教學理念
微課可以說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而產生的,微課教學轉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體。運用微課模式開展聲樂教學,教師不再是以書本為教學載體,而是借助于計算機設備進行教學,以立體化、自動化方式展現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教師會重點講解難點知識,但會控制講授的時間。雖然微課教學看起來很簡單,但需要教師做好前期很多準備工作,如教學設計、練習測試、素材課件等,唯有有效利用好這些教學資源,才能夠打造完整的、良好的微課教學環境。微課教學與之前的學前教育聲樂教學模式有著諸多不同之處。一是,微視頻教學時間最長不超過十分鐘。在這個學習時間中,學生可以接受很多學習信息;二是,教學知識點簡短,所以需要學習的內容精練,學生能夠通過這些知識點明確學習的重點;三是,視頻資源比較具體,課堂創新水平高,微課運用的視頻資料多數來源于學生生活中,便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當前學前聲樂教學的模式
(一)個別課
就目前而言,聲樂個別課的教學模式更具針對性和靈活性,但是,并不是每個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都具有一定的聲樂基礎和較強的音樂理解及領悟能力,所以,結合實際情況來看,在學前教育專業開設聲樂個別課,不但會拉低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率,還會讓這種專業化太強的教學模式和當前學前教育既定的培養目標存在很大的出入,所以,對于學前教育專業而言,聲樂個別課的教學模式在目前還不太適用和實用。
(二)集體課
我們所說的聲樂集體課就是所謂的聲樂大課,通常情況下,都是以班級為單位展開,對歌唱方法、歌唱理論或者是分析音樂作品等一個比較具體且共同的教學內容組織的教學活動。這種教學的模式借鑒了傳統大班理論課教學的優點,在固定的教學時間里擴大了受教育的對象,而且避免了對一個教學內容進行反復講解的現象。聲樂集體課的教學模式比較適用于音樂基礎薄弱、歌唱能力和水平較低的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當然,其也是目前最通用且比較有效的一種聲樂教學模式。
(三)小組課
在聲樂個別課和集體課之間,還有一種教學模式,就是聲樂小組課。這種教學模式中,參與的人數介于前兩者之間,但上課的人數會因為高校設備和師資的實際情況而不同,有的學校三人一組,有的則五人一組,通常情況下不超過十個人的聲樂小組課教學既能將聲樂個別課和集體課的優點進行很好的融合,還能對集體課中不能兼顧所有學生個性發展的問題進行很好的彌補,并對參與課程的每個同學都給予針對性、具體的指導,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提升,幫助學生對現階段以及后續學習的方向進行明確,從而達到兼顧學生個性發展和教學效率的目的。但是,目前情況下,很多高校因為師資或者設備的原因而沒有開設聲樂小組課。
三、微課在學前教育聲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目前,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相對較為單一。眾所周知,聲樂藝術的再創造性具有鮮明的、獨特的個性色彩,而當前我國各大院校普遍運用的聲樂集體課由于時間短、人數多,在課堂中難以實現每位學生都能夠得到教師的指導,這樣就導致聲樂藝術的個性化特征難以達到聲樂集體課教學模式需求,長久下去,就會造成教師難以了解學生個性。而微課的引入恰好解決了這一問題。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當前社會對學前教育越發注重,對幼兒教師的素質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教學中,唯有充分融入微課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才能夠真正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學前教育人才。但聲樂教師要明確意識到,學前教育聲樂教學中微課資源的融入并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需要教師提前做好準備工作,結合微課資源特點,有目的地融入教學中,真正提高聲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建濤,吳榮.微課在聲樂教學中的探索[J].藝術教育,2016(04):94-95.
[2]廖星麟.微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運用淺析[J].才智,2015(3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