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聲樂教學作為當前音樂教學的一項組成部分,教育者應遵守相應的客觀法則進行教育實踐,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并且,其本身也是具有一定價值的個性化原則,不僅能夠體現出聲樂教學的生理、心理基礎,此外,其還是“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直接體現。因此,個性化聲樂教學也是提高教師教育素質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個性化;聲樂教學;理論探究
【中圖分類號】J676 【文獻標識碼】A
一、個性化教學的理論基礎
將受教育者的個性差異作為教學的重要依據。教師將學生的個性特點與差異性考慮到教學之中,并尊重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使每位學生在聲樂教學中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領域,發揮自身最大的潛能,以達到學生所能夠到達的極限教學,便是個性化聲樂教學。這種教學方法充分表現出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并成為當前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之一。
二、個性化原則的實踐策略
(一)個別教學應該成為聲樂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
在當下,聲樂表演的形式非常豐富,且每次參與的人數也從傳統的一人擴大到了數百人。但從藝術的表現形式方面來看,單人演唱永遠是最為基本的演唱方式,即使是百人合唱,若是離開了個人的聲樂技巧,也無法將演唱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與藝術水平展現出來。因此,教師應通過對每個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與訓練,使自身的演唱技術達到最為優秀的水平,這便是培養聲樂人才的最佳教育方式,也是將“因材施教”這一意識發揮出最大作用的教學模式。
(二)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條件選擇教材
作為歌唱練習的具體依托,聲樂教材可以說是聲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因每位學生的性別、音色與其擅長的音域均不相同,因此,教師在教導學生時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條件選擇適合的練習歌曲。雖然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會較為重視男聲與女聲的差異性,但在同一性別的練習作品中,也需要進一步挖掘出學生自身的個性。例如,在練習作品中,其不僅會有性別方面的差距,還會有不同風格的差距。如,同屬于女高音的練習作品,其還出現戲劇、抒情等有關于風格的差異。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呼吸、發聲等方面決定學生需要練習哪首作品。
(三)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確定教法
中國古代有“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這一說法,而聲樂教學則最為直接地體現出了這句話的意義。因每位學生的接受能力與水平有著一定的差距,且每位學生的心理特征也并不相同,因此,會導致每位學生的目標也不盡相同。教師在教授不同的學生時,應進行區別教育。例如,某個學生對基礎發聲知識無法理解,教師便可對此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使學生能夠完全了解并掌握此方面的知識,對無法有效掌握演唱技巧的學生,教師便可以通過示范的方式,讓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演唱的技巧。通過這種針對式教學,教師可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并增強學生的自信。
(四)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備課
聲樂授課是一種傳授技能的課程,這代表著教師不僅需要備課,還需要針對性地準備好個別課程。因每個學生的教材、接受水平等均存在著一定的差別,這便導致了教師在備課時,需要因人而異,在完全了解學生強、弱項的基礎上,為學生設計出最為適合的教學方式。若是教師僅僅做到了“備”教材,卻沒做到“備”學生的話,也無法做到個性化的教學。此外,除了本文中提到的教學方法外,還存在著更為繁多的教學手段,在此因為篇幅的限制不再一一敘說。但傳統的聲樂教學模式已經不適合當前人們的需求,因此,實施個性化聲樂教學模式,也是當前最為合適的教學方法之一,能為學生積累相應的表演經驗。
三、總結
總而言之,若教師想要提升聲樂教學的教學效果,便需要在教學時實施個性化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個體演唱水平,并讓學生多聽大師的音樂作品,閱讀更多的專業書籍,積極參與教師指導的教學實踐活動,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量,提升自身的聲樂技術。而教師則應在進行聲樂教學的同時,為學生爭取到更多的歷練,并保證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相應的聲樂教學任務,以實現聲樂教學個性化的教學理念,以便于提高教學的最終效果。
參考文獻
[1]修忠延.高校教學過程中聲樂個性化演唱風格培育的三個層面研究[J].黃河之聲,2017.
作者簡介:許霽(1997—),男,漢族,河北滄州人,本科,研究方向:音樂學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