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雨
【摘要】隨著國民生活水平以及素質的整體提升,以音樂、美術為代表的學科開始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教育對培養專業的英語人才有著關鍵的作用和價值,但是長期的應試教育導致我國許多的英語專業聲樂教學效果不容樂觀。因此,本文立足于這一實際情況對高職音樂專業聲樂教學的要點以及特點進行進一步的分析以及研究。
【關鍵詞】高職音樂專業;聲樂教學;要點和特點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一、高職音樂專業聲樂教學的特殊性
與其他學校相比,高職院校在落實音樂專業聲樂教學的過程之中,所采取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理念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首先,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主要以應用性以及職業性為立足點和核心,這種特定式的教學模式符合我國素質教育的相關要求,同時高等職業教育具有職業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雙重屬性。因此,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保障教學的實踐性以及應用性,不斷提高自身人才培養質量以及水平,保障學生在完成學業之后能夠真正在聲樂活動之中發揮個人的作用以及價值。老師需要立足于目前高職教育的具體人才培養目標進行不同環節的有效調整以及完善,真正突破應試教育的桎梏,實現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水平的有效提升。
其次,結合高職院校音樂專業學生的具體情況可以看出,這一類學生的音樂基礎參差不齊,對此老師不能夠直接照搬照抄一般院校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理念,而是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采取因材施教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保障學生能夠真正實現個人的特色化以及個性化發展。不可否認,這種因人而異的教學方式能夠保證學生在掌握基礎聲樂知識以及技能的前提下,更好地發揮個人的優勢以及作用,從而在走向工作崗位時有較強的競爭力,真正實現個人的價值以及作用。
二、高職音樂專業聲樂教學的特點和要點
(一)教學內容
首先,專業聲樂教學除了注重學生基礎的理論知識以及技能的傳授之外,還十分關注對學生演唱基本功的提升,針對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以及聲樂水平,不斷地培養學生的基礎技能,保障學生能夠掌握聲樂的基本功。因此,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制定周詳的計劃,讓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之下進行科學合理的學習。
其次,在演唱方法上,高職院校畢業生的未來就業方向相對比較廣泛,老師要以培養學生的共性聲樂理論知識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突破,結合個人愛好進行針對性的引導以及分析。再次,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掌握某一種特殊的唱法,立足于個人的特色以及優勢,在基礎理論知識學習的前提下對其他的演唱方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從而形成個人獨特的風格。不可否認,這種教學模式以及教學內容的選擇能夠保障學生專業水平的整體提升。
最后,在演唱具體曲目的過程之中,學生必須積極學習一些經典的聲樂作品,在高質量作品的引導之下實現有效的聲樂熏陶以及主動的學習。除此之外,在選擇曲目的過程中要保障多元化以及多樣性,對中西方的各種類型進行主動了解和學習,不斷擴展自己的藝術視野。
(二)教學模式
一般來說,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之中,老師以一對一的形式落實教學內容,這種針對性的教學模式能夠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有效的幫助,但是結合本人的實踐調查可以看出,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效率相對較低,同時老師也面臨著較大的下行壓力,為了彌補這一不足,老師可以結合教學的實質要求,探索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從目前來看,我國許多老師開始采取小組的教學模式,其中學習水平相當的學生可以組成一個小組,老師可以針對一些共性的問題進行同步解決,以此來更好地實現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及利用,同時,這種教學模式還能夠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以及合作精神,讓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之中不斷突破個人的不足。
(三)教學實踐
高職音樂專業畢業生的未來就業方向相對比較廣泛,因此,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之中,音樂老師可以針對這一實際情況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立足于時代對人才培養的實質需求,結合各崗位對該專業學生的具體要求進行針對性的培養,保障學生能夠實現個人綜合技能以及水平的整體提升,在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的前提下不斷地提高學生的綜合動手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為推動我國素質教育的落實提供更多的支撐。
參考文獻
[1]杜虹景.高職音樂專業教師“雙師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研究與實踐[J].當代音樂,2016(23).
[2]曲有斌.高職院校音樂專業聲樂表演實踐課程的設計[J].當代音樂,2015(01).
[3]葉增忠.論高校聲樂教學的多元化模式[J].黃河之聲, 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