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鷺 吳芃
【摘要】戲曲文化作為我國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瑰寶,在文化傳承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傳承和發展我國的戲曲文化,是現階段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小學校園作為我國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在戲曲傳承方面意義重大。基于此,本文對戲曲文化走進小學校園進行了相關探討。
【關鍵詞】戲曲文化;小學校園;探索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一、戲曲文化走進小學校園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表演與鑒賞能力
小學階段作為培養學生各項能力的基礎時期。戲曲文化走進小學校園,將戲曲文化融合到小學階段的教育過程中,對于提高學生的表演與鑒賞能力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我國的傳統戲曲,是集唱、念、做、打于一體的一種綜合性表現門類,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可以從戲曲形式、歷史以及發展入手,通過帶領學生共同欣賞經典劇目,將戲曲賞析和戲曲表現相結合,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戲曲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表演與鑒賞能力。[1]
(二)有利于滿足素質教育的具體要求
在小學教育階段,僅僅靠單純的課堂教學并不能真正滿足現階段對學生全面培養的具體要求,所以,在小學教育階段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戲曲文化走進校園,通過在戲曲藝術教學過程中將一些較為經典的藝術形象以及優秀的戲曲作品展現給學生,通過這些具有深刻思想的戲目,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滿足素質教育對小學教育的具體要求。
(三)有利于戲曲文化的傳承
在我國傳統戲曲文化傳承過程中,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在戲曲傳承過程中受到了一定的阻礙。將戲曲文化融入小學校園教育中,讓學生們通過欣賞戲曲劇目,不斷加深對戲曲文化的認識,不僅可以實現戲曲文化的傳承,還可以在較大程度上促進我國現階段戲曲文化的發展。
二、戲曲文化發展現狀
(一)受流行音樂沖擊較大
改革開放以前,戲曲作為人們主要的娛樂方式之一,其在傳承和發展的過程中勢頭較為良好。改革開放以后,現代音樂的出現,其以鮮明的特點以及獨特的表現手法逐漸走到了人民群眾當中。現代音樂文化的出現對戲曲發展的沖擊較大,尤其是新世紀以來,現代流行音樂的不斷發展,使的人們對戲曲的關注程度越來越弱。
(二)戲曲種類較多,語言低于差異較大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的文化習慣以及語言習慣有著較大的差異,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的戲曲種類大約有300多種, 除了較為有名的幾種戲曲形式外,其他的戲曲形式由于受地域因素以及語言因素的影響,導致在欣賞的過程中很難對其進行理解,久而久之,人們對戲曲的關注程度也越來越低。
(三)學生對于戲曲文化接觸較少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在小學教育階段,對于文化課程以外的其他科目接觸較少,這也就導致了在我國現階段的教育過程中學生對戲曲文化的接觸少之又少。盡管我國現階段在進行音樂教育的同時偶爾會對戲曲有所提及,但相對來說,內容上相對空泛。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戲曲接觸較少,嚴重阻礙了戲曲文化的傳播和發展。[2]
三、戲曲文化走進小學校園的策略
(一)將戲曲文化與實際教學相結合
要想使戲曲文化真正走進小學校園,并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筆者認為,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將戲曲文化與小學實際教學相結合。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我國戲曲中較為經典的劇目通過多媒體教學技術展現給學生,結合課程教學目標,有選擇性地對學生進行教導。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還可以使我國戲曲文化走進校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開展系統的戲曲課程教育
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能力以及認知能力相對來說較強,在小學教育中開展戲曲課程教育,也是戲曲文化走進小學校園較為有效的措施之一。通過在小學開展戲曲課程的教學,讓學生對學習戲曲,理解戲曲中的中華文明的內涵,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養,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戲曲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對我國精神文明建設以及文化傳承和發展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戲曲文化走進小學校園,不僅有利于我國戲曲文化的發展,而且在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方面也發揮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對戲曲文化走進校園進行了相關探討,旨在促進我國現階段小學學生綜合能力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孫蓮.對于戲曲走進中小學的思考[J].戲劇之家, 2017(1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