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富瑩
【摘要】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融入游戲,能滿足學生愛玩的性格特點,還能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小學課堂教學質量。所以,為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適當的組織學生玩一些游戲。本文對游戲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作用進行分析,并就其應用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游戲教學;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開設音樂課,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藝術素養。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比較枯燥,將游戲引進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能創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提高教學質量。
一、游戲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一)提高學生積極性
音樂不是小學的主要教學科目,許多學生對音樂課都不太重視,加上音樂教學比較枯燥,所以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不大,學習積極性也不高。為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教師需要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游戲教學符合學生的性格特點,還能創造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促進師生、生生間的交流,使學生更加積極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在完成游戲的過程中學習到音樂知識。比如在節奏練習中,教師可與學生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戲。教師拿著簡單的打擊樂器走到學生中間,邀請一位學生模仿自己所敲打出的節奏,學生模仿正確時,教師就與之握手,表示自己找到一位新的好朋友;學生模仿不正確時,教師則告訴學生,他們之間的朋友緣分沒到。通過這樣的游戲,可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陶冶學生情操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采用游戲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對其進行適當的引導。游戲可以是教師設計的,也可以是學生設計的,但完成游戲的人一定是學生。當學生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感覺到疲勞時,可借助音樂課堂中的游戲緩解自己的學習疲勞。將游戲與音樂教學進行融合,還能讓學生更好的體會音樂不同形式的美,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升,并在完成游戲的過程中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游戲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一)利用游戲講解樂理知識
學生在學習音樂時首先要對樂理知識有一定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樂理知識的講解一般比較枯燥,很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所以可利用游戲強化學生對樂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比如在“母雞叫咯咯”的教學中,由于其中有許多音調都是重復的,所以教師可播放母雞下蛋時所發出的咯咯聲,并讓學生對這種聲音進行模仿,以掌握音樂中最基本的音節。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高低音轉換時,可通過肢體語言進行互動,去感受其中的變化,教師還可對其中比較難的地方進行示范,讓學生在模仿過程中進步。通過在課堂中引入視頻、聲音等,增加音樂教學的趣味性,并結合一些游戲元素,強化學生對音樂知識的認知。
(二)利用游戲激發學習興趣
合理的利用游戲教學,可讓小學音樂課堂富有樂趣,從而激發出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并讓學生更加輕松的學習到音樂知識。比如在“小燕子”的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并在播放歌曲的時候展示小燕子的各種特點。教師動員全班學生的力量,將教師布置成與小燕子有關的背景,包括各種各樣的燕子,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情境。然后,教師讓學生自己設計有關小燕子的故事情節,通過小組成員的角色扮演,將故事以話劇的形式表演出來。學生在表演過程中要融入“小燕子”這首歌曲,以強化學生對這首歌曲的理解,并在表演過程中深刻的體會歌曲的節奏感,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利用游戲培養合作意識
將游戲融入到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不僅能讓學生對音樂更有興趣,還能在集體游戲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所以,教師在設計游戲時,最好能夠讓集體共同參與完成,這樣才能使學生明白需要大家的合作才能順利的完成一件事情。比如,在“鳳陽花鼓”的教學中,教師可將全班學生分成兩四組,由四組學生進行搶唱。每搶到一次就唱一句,唱得最多的組獲勝,教師可為獲勝組準備一些學習用具作為獎勵,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由于小組是否能獲勝,取決于小組成員是否能齊心,目標是否一致,最終學生的合作意識必然得到強化。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不斷創新的過程中,合理采用游戲開展教學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陶冶學生的情操,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重要的意義。所以,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游戲講解樂理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以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