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推移,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素質教育也在不斷地革新中。目前,我國的音樂教育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以一種全新的模式進入到課堂的教學中。而民族文化是音樂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必須要針對兩者之間的關系,分析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關鍵詞】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作用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音樂教育方式可以將音樂中飽含的文化很好的傳承下去,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與國家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多,很多音樂文化已經超出了國界的影響因素,結合多方國家的音樂文化形成了新的音樂模式。而多元化的音樂教育也是時代的產物,民族音樂文化也在這樣的環境下,不斷地延續發展下去。但是,現在很多音樂文化與教育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為此,必須要沖破難關,將民族音樂文化融入到多元文化的音樂教育中,從而提高音樂素養。
一、民族音樂文化的特色
民族音樂文化在多元文化的音樂教育中,是一把雙刃劍。正面積極的音樂教育,可以讓不同的音樂文化進行結合和交流,而負面消極的音樂教育,導致民族音樂文化之間出現矛盾和沖突。為此,在進行多元文化的音樂教育時,必須要考慮其他區域的音樂文化與民族音樂文化之間的聯系和影響因素,并進一步完善自身的文化體系,從而提高音樂文化的感染力。必須要保持本地音樂文化的特色和本質,任何音樂文化,一旦失去原有的光彩,將黯然失色。比如薩克斯樂器是西方國家文化中常用的一種樂器,具有獨特的中國韻味,發音在沙啞之中帶點感性,十分的唯美。在中國民族音樂的演奏中,也經常會使用薩克斯,而這種中西音樂之間的結合,也正體現了多元音樂文化教育的作用。隨著時代的進步,演奏的曲目越來越多。例如《茉莉花》《梁祝》《花開的春天》等。
二、進一步提升音樂的凝聚力
根據音樂文化的特點得知,音樂文化不屬于任何一個國度,它不受任何界限的約束。在社會的進步下,音樂文化的理念逐漸都會融入到社會的文化理念中,以一種新型的觀念出現在人們的面前。也就是說,只有社會不斷地進步,音樂文化才能夠迅速地發展。不同種族之間,音樂文化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所以,每一個種族之間的音樂文化都具有獨特的文化特色,而這種特色所涉及的領域也是較廣的。既是展現本地音樂文化的一種標志,也是音樂文化之間融合的載體。比如《二泉映月》是二胡名曲,包含著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特色。在進行改編之后,演奏的樂器越來越多。例如使用鋼琴演奏《二泉映月》,主要展現的是二胡中看盡人世間辛酸苦楚、痛苦不堪的情感。雖然很多演奏者隨性表演,表達他們內心的情感。但是,在改編之后,整個曲調缺少了這種灑脫的情懷,提煉得更為純真和精煉。在情感上,表達的都是委婉含蓄的聲音。這也是在演奏高潮時,對未來生活的期盼。由此可以看出,雖然演奏的是西方的樂器,但是,卻展現了不一樣的民族音樂文化。所以,中西音樂文化的結合,能夠更好地提升音樂的凝聚力,這也是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中最為明顯的一種體現形式。
三、在音樂文化交流之間,進行創新
在音樂文化的傳承中,創新也是一種新的傳遞方式。重要的是保持音樂文化的本質。通過多元文化的音樂教育可以得知,音樂文化的創新是音樂重塑的一種方式。在傳遞的過程中,主要考慮音樂傳承者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人生觀。讓每一個傳遞音樂的人都知道,音樂教育不是簡單的復制而已,它是需要結合民族音樂文化的特色,開創新的音樂時代。我國30年代重要的作曲家黃自,在時代背景的影響下,他的音樂展現的民族文化的精神和使命。在創作上,充分地使用了西方音樂的特色和風格,創造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例如《思鄉》《春思曲》等,都是使用了獨特的造型手法和聲手法,進行色彩性的轉調,從而表達出作者內心復雜的情緒變化。他演唱的第一步清唱曲《長恨歌》,在當時的“一八二”事變之后,激起了中國人們的抗日激情。整部作品都非常清晰地表達了民族特色和民族風格,具有獨特的色彩性和聲,并采用復雜的手法,與曲目的內容緊密相連,從而展現更高的文化價值。這首音樂的演奏手法,至今也是令人十分欣賞的。另外,黃自的愛國歌曲也是非常具有影響力的。比如《抗敵歌》《旗正飄飄》等。
四、結語
總而言之,民族音樂文化代表的是一個種族特有的標志,是種族的文化精神和形態。所以,在進行創新時,必須要通過多元文化的音樂教育方法,使各個種族的音樂文化融洽地交流,從而帶動民族文化之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寧.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中的功能研究[J].黃河之聲,2017(16):17.
作者簡介:汪法萍(1983—),女,漢族,河南省信陽市人,現為信陽農林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