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佳
【摘要】音樂作為藝術載體形式之一,學會如何恰當評價、理解、感受它是提升當代學生藝術審美修養的重要一環。音樂鑒賞課常作為各高校的選修課之一,但其教學內容、形式往往不能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拘泥于表面,并不能真正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美。而時高校下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普遍不高,更需要進行適當的引導。
【關鍵詞】音樂欣賞;教學方法;高等院校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音樂課作為很多院校的必設課程,音樂欣賞無論是作為聲樂專業學生必修還是非專業學生選修,都對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審美情趣扮演者舉足輕重的角色。但當下的實際教學中現實存在一些問題,導致我們高校學生出現音樂欣賞水平不高、音樂欣賞能力缺乏等現象。他們往往更喜歡聽寫流行的嘻哈的歌曲,缺乏對高雅優雅音樂的欣賞。這當中有很大一部分學生是因為沒聽過更美的音樂,他們不知道什么是更高雅更具藝術性價值性的音樂,因此這就需要教師的指導。
一、提高教師自身綜合能力
隨著時代科技的發展,音樂本身無論載體表現方式內容也在經歷發展變革,作為音樂欣賞的教導者更不能固步自封,僅受限于自己所學的一些傳統古典內容。像電子樂的流行,很多音樂的編曲制作已經可以完全用電腦進行。教授者自身應當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專業素養,以此來迎合當下學生對音樂進行專業評價方面的需求。
音樂不是單一的音符拼接、旋律的羅列,而是有一種故事情感的表達。因此教師更應當增加自己的見聞提升對情感的感受性、表達能力,可以準確的恰當的讓學生感受到某一具體樂曲所要表達的內涵。讓學生感受到音樂深厚的情感魅力,使學生對音樂的欣賞可以真正做到感知結合。只有教師的音樂欣賞能力先一步提升,才能真正地在日常課堂上使學生的欣賞音樂的能力有所提升,讓學生明白什么是更高雅更美的音樂。
二、利用學生興趣提升課堂參與度
在音樂欣賞課堂上常常出現教師講自己音樂,學生聽自己音樂的現象,學生對老師的音樂并沒有興趣。而興趣往往是最佳的指引者,陳舊的大學音樂課上欣賞的通常都是些學生本不感興趣的音樂內容。老舊陳調并不能滿足當下追求個性追求特立獨行的大學生需求。這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增加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時下元素,如流行元素。教師應當針對所教內容有選擇性的挑選一些時下深受自己學生喜愛和傳唱的流行歌曲,將其與書本音樂相結合,激發學生對其所教內容的興趣,從而進一步開始滿滿喜愛上更加高雅的音樂類型。讓學生真正能夠將課堂所聽的音樂隨身播放。除了流行元素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元素。例如近年來漢風盛起,很多年輕人對那個年代的傳統中國樂器都有濃厚的興趣,那個時代的樂曲通常渾厚婉約,日常教學中也可以此為切入點來帶動學生對整個中國不同時期不同朝代傳統樂曲的欣賞。
站在學生的喜愛的角度出發,搜尋學生喜愛的又能更加深入介紹某一傳統音樂的歌曲,契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可以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加課堂的參與度。無論是添加流行音樂的元素還是以他們感興趣的點為契機,最終都是要培養學生真正能夠喜愛上一些更有內涵更美更有藝術感的音樂。
三、全方位多途徑地運用各類教學方式
高校傳統的音樂欣賞都是放些歌曲,非常簡單的介紹些背景故事再教授些基本的樂理知識,這些方式都是把“音樂”當作一門課來上而不是真正的把“音樂”當作一門藝術。現代技術的發展讓老師能夠有更多途徑進行授課方式的創新,將音樂欣賞上成一門藝術。可以播放帶有某類音樂元素的電影,讓學生感受音樂情感;可以用編曲軟件讓現場改變某首熟悉樂曲的節拍、律動,讓學生體會節拍、律動對樂曲的重要性;還可以給學生們播放一些音樂家的故事紀錄片,讓學生體會音樂背后的故事。
除結合現代技術手段之外,還可以走出課堂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進音樂廳真實感受一場交響樂的震撼、了解古典音樂的魅力;可以他們走進博物館讓其親眼看到幾百年前幾千年前祖先的音樂,喜愛上自己的傳統音樂;還可以帶學生去聽一場歌劇或戲劇,讓學生感受到音樂本身對故事的訴說魅力。
這些方式都是豐富教師的日常教授方式,改變傳統的課堂上的講授,是學生能夠真正的沉浸在音樂之中,親身全方位的感受音樂。
四、總結
現代大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普遍不高,僅停留在一些口水歌的層面,缺乏內涵缺乏藝術性。常聽這些歌曲不利于培養學生成為一個具有高級趣味的人。因此需要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先提升自身綜合能力,選取學生感興趣愿意了解的音樂內容形式,再全方位多途徑的將這些選擇內容對學生進行一個展現,能夠真正的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喜愛上一些更具有藝術性更具有內涵更具有時代歷史意義的歌曲,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
參考文獻
[1]李遠莉.在美中學習在美中提升——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的探索[J].新課程,2015(06).
[2]何慧芬.提升學生音樂欣賞水平的策略[J].福建教育,2013(04).
[3]陳紅.從興趣角度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J].中國教師,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