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紅霞
【摘要】小打擊樂器的運用和探究可以從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創編能力、想象能力入手,而難點在于如何啟發學生利用小打擊樂器的音色和演奏方法,來創設有趣的音樂情境,控制好速度和節奏來達到較好的演奏效果。
【關鍵詞】小學音樂;打擊樂器;開題報告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選題依據
對于小打擊樂器的運用與探究,是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打擊樂器富有表現力,具有節奏感,是樂器家族中歷史最悠久的器樂之一。有的音色特點(強、弱、長、短)來創設情境,而孩子們的想象力是極為豐富的,這時候再讓孩子們說出自己的的想法和表演。我們學校地理位置居于城鄉結合部,生源較差,大多數學生是務工人員子女,幾乎沒有接觸過什么像樣的器樂,孩子們對于“器樂”的認識幾乎為“零”,但是孩子們質樸可愛的,好奇心更強烈,小打擊樂器的演奏作為音樂教學他們的演奏方法,課堂上孩子們互幫互學,孩子就變成了一個個可愛的“小先生”,所以小學音樂教學“小先生制”小打擊樂器的教學運用是其他教學方法不可忽視的作用。
音樂教學“小先生制”,既培養了學生的節奏感,又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讓音樂課堂不在“枯燥無味”。利用“小先生制”的教學理念,開發了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因此,確立“小先生制”小打擊樂器的運用與探究這個課題,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研究內容
小學音樂教學中,為歌曲編配打擊樂器貫穿于音樂教材的大部分內容。主要采用課堂教學實踐運用和探索研究的方法,樹立“小先生制”課堂教學理念,把小學生對打擊樂器的運用作為音樂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而是要開展豐富有趣的課堂教學。音樂課不是為了培養專門的音樂人才,而是為了讓全體學生都喜歡音樂可,為孩子們終身熱愛音樂打基礎。小打擊樂器的運用和探究還可以從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創編能力、想象能力入手,難點在于如何啟發學生利用小打擊樂器的音色和演奏方法,來創設有趣的音樂情境,控制好速度和節奏來達到較好的演奏效果。課題組的成員和學生們共同探究運用小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法,師生互相交流學習,在給歌曲伴奏和其他音樂元素的整合中開發孩子們的智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孩子們變成“小先生”把學生們真正地帶進音樂殿堂。
三、思路和方法
小學生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容易興奮。特別是對于生活在新疆地區的小學生從小受到本土歌舞文化的影響,對于音樂中的節奏有著特殊的心理和身體的反應。我和我的同事們認為這是我們的區域優勢,引導和幫助學生分析小的打擊樂器的小打擊樂器的音色特點,可以營造全新的教學氛圍,利用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吸引他們的無意注意(觀察法)。因為小打擊樂器品種繁多,很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好動的特點,又可以讓他們自己動手演奏(實驗法),這就提高了實踐能力,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先生”自然產生,“小先生”不僅是孩子們的“小先生”,還是老師們的“小先生”(互動反饋法);再就是啟發學生運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聲源,鼓勵學生們自制小打擊樂器(探究法),在課堂上演示和分享,這就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一次讓孩子們有了做“小先生”的成就感。這時候老師們再指導學生優美規范的演奏,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音樂,終身熱愛音樂的興趣,打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
四、創新之處
其一,在很多音樂課上只是看到了孩子們用打擊樂器給歌曲伴奏,很少有老師去啟發學生運用小打擊樂器的音色特點去創設音效情境;其二,探究小打擊樂器的多種有趣的演奏方法,在課堂教學中,課題組的成員認為應該充分利用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更具小打擊樂器的形狀和材質,嘗試多種演奏方法,把小打擊樂器的演奏可身體的律動、夸張的表情結合在一起來演奏,開發小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得同樣的小樂器卻有著多種演奏方法的方法,并鼓勵“小先生”們互相交流、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
五、預期的成果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小先生制”的教學理念,能用探究夠掌握小打擊樂器的多種演奏方法, 呈現為:增強學生的主動尋求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小打擊樂器的演奏,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營造和諧輕松的課堂教學氛圍;學生能積極參與小打擊樂器表演,獲得音樂審美體驗;小打擊樂器的運用,提高了學生的藝術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