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偉
【摘要】如今,一些優秀的流行音樂深受小學生的喜愛,形成一股新的音樂潮流。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互聯網信息的普及,小學階段的孩子們開始接觸流行音樂,為了提高小學生的音樂歌唱能力和欣賞能力,有必要對流行音樂的內涵與作用進行深入分析,以便其在課堂中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促進小學音樂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育;流行歌曲;創新;作用
【中圖分類號】G623.7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深厚的文化底蘊對我們形成了比較傳統的教育思想,很多優秀的流行音樂作品沒有被運用到小音樂教學活動中,當前時代的發展和變化速度加快,再加上素質教育不斷深化,新時期的小學音樂教育也應當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使自身的開放性更為突出。
一、小學音樂教育中引入流行音樂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一)實現音樂教學內容的創新
隨著流行音樂的引入,其一方面豐富了音樂課堂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流行音樂更能夠引起學生的喜愛和共鳴,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更好的教學成果。例如,現在的00后最喜歡TFBOYS的《青春修煉手冊》,在進行課程導入之前,可以播放《青春修煉手冊》,做一個簡單的游戲律動,因為其在學生中擁有極高的人氣,若能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加以展現,勢必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面對課程知識的學習時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使整體教學變得更具趣味性。課本上的音樂欣賞內容比較單一,小學生階段的孩子對各種各樣奇特的聲音比較好奇,在進行單調的樂器獨奏欣賞時,可以先欣賞一下吉他彈唱《當你老了》,了解吉他音色的同時教育孩子孝順父母,還可以做“聽音猜名”游戲,選幾個樂器進行猜,最后一個樂器用本節課要欣賞的樂器。樂器種類繁多,音色各異,借助不同音色能夠做出特定的情感表達。因此,對教師而言,必須對樂器演奏進行聆聽和辨別,以便對教學內容、形式做出全面革新,確保教學目標的真正落實。
(二)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動力
因為流行歌曲在課程的出現,提高了小學生在音樂教學過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在教師引導下的小學生不再覺得音樂的枯燥無味,而是真正體會到怦然心動,渾身散發著生命力的音符,正因為怦然心動的節奏激發了學生內心深處的內在動力。例如,在鑒賞課上教動感十足的音樂,可以用長短、強弱不斷交替的旋律促進學生對節奏的掌握,比如《動感地帶》和《安靜街區》,就是兩首節奏對比鮮明的歌曲,通過這種對比學習,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感知性和協調性。
(三)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隨著時代的變遷,教師與學生的定位也在發生變化,只有讓學生成為教學課堂的主體,教學任務的中心,讓學生通過主動積極的學習,去真正感受音樂的真諦。如《送別》是課本中極具魅力的曲子,其旋律悠揚動聽,意境單純卻充滿著無限的美感,另外,將如詩般的描述融入其中,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惜別之情。我們在學習《送別》時,就可以深入歌曲,走進作者內心,感受這首歌作者要表達的情感。例如,明日之子冠軍毛不易的《消愁》。這首歌曲就是一首典型的流行音樂,而且其表達的是當今社會的青年所面臨的各種問題,無論是青春期的迷茫、陣痛、挫折還是打擊都不能磨滅少年們積極向前的信念。因為很多音樂已經脫離了當前的時代背景,因此運用古今對比的方式進行教授,也可以讓學生們更加直觀地了解其要表達的感情。這樣的學習方式避免了老師填鴨式的音樂創作背景的介紹,讓學生進入音樂中,盡可能避免采用填鴨式教學方式,教師不應當將個人對曲目的情感認知強加到學生身上,要讓學生真正地感受音樂,從個人角度出發對音樂的意義進行挖掘,要能夠對知識進行充分的轉化吸收,達到真正的學習效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當做好引導,幫助學生打造個人“靈感庫房”,而“靈感庫房”需要學生通過運用耳朵聆聽、手的描繪、嘴巴哼唱、大腦創作、心靈表達等去建造。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開啟音樂殿堂的大門,然后讓他們在音樂的宮殿中不斷地學習和積累,老師從旁協助與引導,使學生更加熱愛音樂課堂。當他們全身心投入音樂課堂中時,心里的膽怯、害羞、靦腆等心理就會立馬消散,積極地參與到音樂教學中,表達自己對音樂情感的理解。這樣良好的音樂課堂教學方式,為學生今后的音樂學習打下了堅實的情感基礎。
二、結語
通過對小學音樂課堂教育中引入流行音樂的必要性和其作用進行分析后發現,流行音樂不僅能夠擴大學生音樂知識的學習范圍,還能進一步培養學生欣賞和表達音樂的能力。因此,現代音樂教學要加以區分地在課堂中引入好的流行音樂,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目的,以便更好地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諸葛葛.淺析小學音樂教育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激發[J].課程教育研究,2015(19):21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