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應用于中職校學前教育專業英語課堂中,體現了文化課“就業導向、職業能力本位”的理念。
[關 鍵 詞] “教學做合一”;中職;學前教育;英語課堂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0-0172-02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記者會上,教育部部長表明要加強幼兒師資隊伍建設,強調幼兒教師培訓非常重要。且到2020年,我們將缺少100萬名左右的幼兒教師,可見幼兒教師培養任務的艱巨性。培養幼兒教師最基礎的組成部分是中職校學前教育專業。該專業的學生從中職校畢業后,可以有機會繼續升學到大專院校,也可到幼兒園當保育員以積累教育和保育經驗,再通過自考等方式提升學歷,為參加幼兒園教師招考而努力。英語是該專業的一門文化課。根據現代職業教育的理念,中職校文化課教學時要傾向“就業導向、職業能力本位”。該怎樣讓中職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英語課上學到英語知識的同時,又能學到與專業相關的技能?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給了我啟示。我在英語課堂上應用“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做到了教學相長,師生都受益匪淺。
一、整合教材
目前,我校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英語(基礎模塊)》系列。該教材內容豐富、實用,旨在培養學生在仿真的生活和職業場景中運用英語交流的能力。我校學前教育專業英語的周課時目前為3節,學生英語基礎水平總體較弱。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她們在英語課堂中學有所得就有一定難度。我在英語課堂上運用的“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首先要有合適的教材。為體現中職文化課教學時要傾向“就業導向、職業能力本位”,為體現語言的實踐性和交際性,并結合幼兒園英語教學的特點(生活化、游戲化),我對所用的英語教材進行整合,保留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內容,刪除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常用的內容,增加幼兒英語教材內容,如《洪恩幼兒英語》,教幼兒英語口語、歌曲、律動、幼兒故事等。
二、“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
要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職業能力,不是采用說教的教學方式,而是采用體驗型教學方式,就是“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以教學第一冊Unit 2 I can do it為例。
(一)語音和詞匯教學
指導學生利用“英語流利說”“知米背單詞”等APP軟件預習、學習和鞏固生詞、糾正讀音,并讓學生把自己讀的內容錄成音頻,用QQ、微信分享給老師和同學,以便她們評價,也可利用學習軟件時時測評。課堂中采用小組對抗賽法,如一分鐘說單詞、單詞英漢互譯等也能激發學生學習語音和詞匯的興趣。這樣學生既能為日后提升學歷掃清詞匯障礙,也能教幼兒地道的語音。
(二)聽力教學
中職生英語底子薄,我重在指導學生如何使用聽力策略,完成聽力任務。如,抓關鍵詞、看圖猜聽力內容、根據上下文猜聽力內容等。學生很享受自己猜測得到證實時的喜悅。
(三)對話教學
為了突出英語的實用性,我鼓勵設置仿真的生活和職業場景來表演對話。如,教學應聘對話時,學生用Reading and Writing中所學到的簡歷知識為自己制作簡歷。設置幼兒園招聘教師的場景(教室為面試室,兩人為面試官,其余的為應聘者)。學生好似身臨其境,在面試過程中,應聘者們展示了彈、唱、舞、畫等技能,力爭應聘成功。對話如下:
Interviewer:Good morning.
Interviewee:Good morning.Heres my resume.
Interviewer:Have a seat,please.
Interviewee:Thanks.
Interviewer: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self?
Interviewee:Yes.I graduated from a vocational school.I want to be a kindergarten teacher.
Interviewer:Why do you want to be a kindergarten teacher?
Interviewee:Because I love to be with children.
Interviewer:What can you do?
Interviewee:I can dance/sing/play the piano/tell stories well.(show time)
Interviewer:OK.Thats it.Thank you.
Interviewee:Thanks.
這樣的面試模擬場景,對學生找兼職工作或將來的就業面試有拋磚引玉的作用。
(四)幼兒英語教學
1.中專一年級幼兒英語教學
教學幼兒英語歌曲和律動。教唱如 Happy New Year/Twinkle,twinkle,little star等兒歌時,鼓勵學生把鋼琴、聲樂、舞蹈、美工課所學的技能應用到英語活動中,如,制作圖片頭飾,編排律動動作。在表演唱時,學生戴上頭飾并作律動。學生在鋼琴課中有學過兒歌創編,我就鼓勵她們用《新年快樂》旋律,彈唱改編后的新歌詞I want ice cream. I want ice cream. I want ice cream.Here you are.I want jerry.I want jerry.I want jerry.Here you are.或Daddy,mummy,Daddy,mummy,Daddy,mummy,I miss you.Daddy,mummy.Daddy,mummy,Daddy mummy,I miss you.
教學幼兒故事。指導學生運用中文幼兒口語課上所學的講故事技巧和“英語流利說”APP上的配音模塊進行幼兒故事講演。在班級舉辦的英文講故事大賽上,學生借助自制道具表演得繪聲繪色。
學生在這些環節中的表現達到了學科間相互滲透的效果。
2.中專二年級幼兒英語教學
(1)學習幼兒英語教師課堂用語,如Its time for
class/Lets start/Please look at me/Please follow me/Lets have a rest.
(2)學習幼兒英語教學法。我認真研究幼兒英語教學特點,向本校幼兒教學法教師請教,到幼兒園觀摩英語教學,以便能指導學生開展幼兒園英語模擬課堂活動。該活動分組進行,每組推選一位學生扮演幼兒英語教師角色,其他學生扮演幼兒園小朋友角色。我指導學生如何寫教案、如何開展課堂活動等。學生也積極查資料、準備教具、向教學法教師討教。在展示過程中,每組成員各顯神通,綜合運用英語、教學法、鋼琴、聲樂、舞蹈、美工的知識和技能。如,學生在教學“水果”時,小朋友們戴上水果頭飾,玩“點名”游戲。教師問“Apple,apple,where are you?”Apple小朋友答到“Im apple.Im here”。在點評環節中,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模擬活動時的感受,點評活動中的得與失。教師從專業角度上進行點評和引導,使學生成長不少。(附模擬教學活動評價:教師的教態是否自然?聲音是否清晰、響亮?語言是否流暢、生動?活動目標是否考慮幼兒年齡?教具是否有助于完成活動?熱身活動能否引起幼兒的興趣,能否有效地引出新的學習內容?教學程序是否清晰?教學方法是否恰當?教師是否有效地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進行練習和游戲?提問的問題是否明確、適當和富有啟發性?時間安排是否合理?活動延伸是否有助于幼兒對本次內容的鞏固及對后續內容的學習?)幼兒英語模擬教學環節做到了幾個學科的相互融合,為學生的未來幼兒園教學工作打下了基礎。
(五)過程性評價
為了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學習能力,我在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英語考核中使用了過程性評價。英語期末成績=平時形成性成績(70%)+期末終結性成績(30%)。(平時形成性成績內容:是否積極完成英語課堂活動任務,是否積極參加校英語藝術節活動等,其中幼兒英語模擬教學的分數比重較大。)在“教學做合一”的教學過程中,各層次學生都有活動的舞臺,這樣便于發現學生的智能優勢,給予他們及時的鼓勵和肯定并加以引導。通過班QQ群投票功能,讓學生成為評價活動的參與者。學生在評價過程中互相取長補短,創新意識也得到很好的激發。學生能在寬松、合作的氛圍里鍛煉實踐能力。
三、反思
我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英語課堂教學中,采用的“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為教師的“做上教”提供了可能,為學生“做上學”提供了空間。在這一模式中,我從專業課教師和幼兒園教師身上學到了許多相關知識,領教了學生無窮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看著學生在幼兒園頂崗實習時的從容和自信,真正體會到了中職文化課為學生專業學習服務和“就業導向、職業能力本位”理念的真諦。但在應用“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也深深感到自己還有許多方面需要提升,如,學習應用“在線課堂”,把信息技術方法充分應用到英語教學過程中,把教育資源作為內容有機地融合到英語教學過程中,優化和促進“教”與“學”。如,學習幼兒園英語教學的新理念,做到與時俱進,以便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英語素養和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孫淑才.“做中學,做中教,做中育人”在小學教學中的探究與反思[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3(31).
[2]葉鳳麗.多元智能評價觀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3).
[3]盧薇.踐行“教學做合一”,打造靈動的英語課堂[J].青蘋果,2017(10).
[4]趙海夢.中職學前幼兒英語教育專業建設的實踐與研究:以南寧市第四職業技術學校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5).
[5]袁加美.英語,讓幸福伴你左右:淺談英語生活化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英語幸福感[J].校園英語(下旬),2015(9):55.
[6]何曉婷.幼兒園英語教育的現狀[J].學園(教育科研),2011(2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