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鵬
【摘要】新時期下,我國高等鋼琴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的變革逐漸被提上教育改革的日程。如何提高我國高等鋼琴教育的有效性也成為了鋼琴教師關注的問題。本文針對目前我國高等鋼琴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主張個性化教育理念、注重多樣化教學形式以及技術與藝術的辯證認識三個方面進行詳細闡述,希望能為我國高等鋼琴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的變革提供有效的建議。
【關鍵詞】鋼琴教育;教學方式;問題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一、我國高等鋼琴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高等鋼琴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第一,教師資源嚴重匱乏。隨著我國各大高校高等鋼琴專業(yè)的擴招,鋼琴專業(yè)的學生逐漸呈現(xiàn)飽和的趨勢。學生數(shù)量的大幅度增加為鋼琴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一定難度。和其他專業(yè)不同,鋼琴專業(yè)課堂并不適用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但是目前各大高校的師資力量薄弱,教師資源嚴重匱乏,高校鋼琴專業(yè)的師資力量不足導致教學質量無法提高。第二,輕理論重實踐。在大多數(shù)高等學校中,鋼琴教師普遍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強調對學生彈奏技巧的培養(yǎng),但是大多數(shù)的鋼琴教師卻忽視了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教學。
二、新時期我國高等鋼琴教育理念、方式變革的實踐
(一)主張個性化教育理念
新時期我國高等鋼琴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的變革,著重強調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教育理念。個性是藝術家的“靈魂”,如果高校鋼琴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單純強調彈奏技巧,那么培養(yǎng)出的人才只能稱之為“匠人”。而高等鋼琴的教育理念是培養(yǎng)鋼琴藝術家,鋼琴藝術家彈奏的曲目都有自身的“靈魂”,曲目中不只有彈奏技巧,而且飽含彈奏者的真情實感。“鋼琴匠人”彈奏的曲目中,聽眾可以感受到彈奏者高超的技術,卻體會不到曲目中的“靈魂”。因此,新時期下,我國高等鋼琴的教育理念應該是以培養(yǎng)藝術家為目的,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藝術個性,鼓勵學生在演奏曲目過程中展現(xiàn)自身獨特的魅力。
目前,高校的鋼琴教師在音樂課堂上主要傳授曲目中的音樂知識以及彈奏技巧的講解。鋼琴教師的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快速提升學生的演奏水平,但是卻抑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及個性的發(fā)展。為了提升鋼琴專業(yè)學生的演奏高度,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個性化發(fā)展。
(二)注重多樣化教學方式
隨著我國招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藝術生源的不斷增加,鋼琴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得不放棄“一對一”教學。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并不能滿足鋼琴專業(yè)學生的發(fā)展,為了提升高等鋼琴的教學效率,教師需要通過改變教學方式來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分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鋼琴教學活動的效率。鋼琴教師將全班學生平均分成若干小組,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音樂知識的學習,增加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分組教學的形式一方面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加以創(chuàng)新,改善了生源多、課堂效率低下的問題,另一方面學生通過旁聽教師對其他學生的教學,能夠加深對曲目的學習以及教師的要求。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教學方式的變革。
(三)技術與藝術的辯證認識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學校的鋼琴技術與教學質量都取得了極大的進步,高等鋼琴專業(yè)學生的音樂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不斷的實踐證明,我國高等鋼琴教育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我們在肯定高校鋼琴教育取得進步的同時,也需要正視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近些年來,我國高等鋼琴教育的問題可以用“過猶不及”來形容,各大高校過分注重鋼琴的演奏技術,而忽略了演奏者獨特的演奏風格。高校學生在進行演奏曲目的過程中,聽眾對于演奏者的演奏技巧無疑是肯定的,但卻很少有演奏者在演奏曲目的過程中能體現(xiàn)自己獨特的風格。究其原因,是高校鋼琴教師在進行鋼琴授課的過程中過分重視演奏技巧的訓練,卻忽視了學生音樂風格的培養(yǎng)。
在高校進行高等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提升學生的“演奏技術”,也要重視學生的藝術風格。演奏技術與藝術風格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演奏技術是演奏者演奏曲目的基礎,藝術風格是對演奏曲目的升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讓學生意識到提高演奏技術的水平是為了更好地抒發(fā)演奏者的情感,表現(xiàn)演奏者的風格與魅力。學生在進行鋼琴訓練的過程中不能單純練習彈奏技能,而忽視藝術風格的培養(yǎng),也不能脫離彈奏技能,只注重自己的藝術風格。
三、結語
鋼琴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具有足夠的耐心,充分了解班級內每一名學生的具體情況,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時,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具體問題制定相應的對策。
參考文獻
[1]李春曉.新時期背景下我國高等鋼琴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的革新[J].黃河之聲,2016(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