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文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越來越重視對幼兒的教育。幼兒舞蹈是幼兒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幼兒學前教育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探討了學前教育中幼兒舞蹈教學的重要性,以期為我國幼兒的學前教育提供借鑒。
【關鍵詞】舞蹈;教學;學前教育;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J70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舞蹈教學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成我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主要活動之一。隨著近幾年學前教育專業的不斷發展,舞蹈教學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進步。
一、促進鑒賞力和培養美感
審美活動除了能促進道德教育、認識教育和健康教育外,最主要的還在于促進鑒賞力和培養美感的教育。這種促進鑒賞力和培養美感的教育通過美把感性的人引向形式和思維,通過美使精神的人回到素材和感性的世界,它能夠培養人的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體達到可能的和諧,從而促進人性的完美。藝術的審美對于人的情操陶冶進而促進人性的完美是有很大作用的。
舞蹈藝術以人的肢體為工具,通過肢體動作塑造的鮮活生動的“舞蹈形象”來表情達意。舞蹈形象是運用舞蹈家的人體動作,創造出的一種能夠反映對象本質特征的、飽含主體情思、富于美感的飛舞流動的形象。它可以是具體的人物形象,也可是擬人化的花鳥魚蟲形象,還可是表現一種情緒、情感或一種思想、哲理的抽象形象。舞蹈形象實質上是一種“動態形象”,必須運用動作思維,通過含有一定意蘊和情感的動作行為塑造出來。舞蹈的意象一定是流動的意象,舞蹈的形象則必然是舞動的形象。“舞蹈形象”由各種快慢、強弱和流暢度不同的,在空間產生一定軌跡的動律和具有雕塑感的姿態造型構成。這些動作語言既可是對生活具象的模擬,又可是由“虛幻的力”構成的有意味的抽象表現,還可是無意識的生命動態。
二、以開發創造力學前舞蹈教育的主要目標
舞蹈素質教育是一種促進人的身心發展,開發人的潛能,達到人格完善的教育。開發創造力應是國民舞蹈教育的主要目標。即在喚醒動覺、提升美感、開發動作的基礎上要致力于動作的運用,在科學地認識人體動作的結構和動作的表現原理的同時進行創意性的舞蹈練習,在學習了既有的舞蹈語匯和舞蹈作品后需開展相應的創造性表演。
傳統的舞蹈教育以模仿為主,雖然也能通過舞蹈實踐獲得美感,但這是一種被動的學習。藝術的能力,意味著是美的創造能力。這種能力對于人格的形成至關重要,尤其是對于孩提時代的人格形成。因為透過創造性舞蹈,可加強孩子們自然舞動的內驅力。隨著這種自然天性的保存,能滋養藝術的表達,整合智能知識與創造力,有助于終身生活的和諧發展。拉班在《現代教育舞蹈》中解釋了以上創造性舞蹈對孩童的重要性后,還論及了創造性舞蹈能夠平衡個人的認知與情感,連接了真實與想象的生活的功能。舞蹈這種令人愉悅的藝術形式,通過肢體動作表現自我,與他人溝通,足以表達出人類心靈深處的感受。這對于協調人的智力、體能,進而達到身心互動大有好處。同時,這種能力的獲得,將來還可以拓展到其他領域。
對于如何通過舞蹈開發創造力,除了上文所提出的具體做法外,還有其他可供參考的方法,比如引導孩子們將日常的生活動作通過創意轉化為舞蹈;啟發學生在個人自身、人與人、人與物(道具、裝置)、人與環境的關系中開發動作;通過意象引導動作創意;通過聲音、文字轉化為動態;進行表演性舞蹈的創作等。英國體育舞蹈課中有關創意舞蹈的四個階段也很有參考價值:創意地使用動作,回應各種外在刺激;創造和表演各種動作形態;改變動作元素;表達和溝通想法及情感;運用編創原則編舞;以及在舞蹈中反映社會、文化脈絡,并溝通藝術的意圖等。總之,通過舞蹈開發創造力(又稱“創造性舞蹈”)是新生事物,需要研究和實踐。現今世界上美、英、法、德、日本等國和中國的臺灣都已有不少成功的經驗,北京的“學前素質教育舞蹈課”也開創了先例,可供借鑒。
三、學前舞蹈作為素質教育的當代共識
舞蹈這門以人的肢體為工具的動作藝術,在人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科學知識素質、審美素質、勞動素質和交往素質這7個要素層面具有其他藝術所沒有的獨特的教育功能。我們可以看到舞蹈曾在歷史上發揮過素質教育的作用,比如中國先秦的樂舞教育偏重于思想道德素質,古希臘的舞蹈教育注重身體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文藝復興以后的宮廷貴族舞蹈教育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紳士舞蹈教育基本上以思想道德素質和交往素質為主。盡管這些舞蹈教育是有局限性的,但它們畢竟在人類的文明史上發揮了素質教育的作用,并且卓有成效。
四、結語
當前舞蹈教學在學前教育中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與成就,這對于學前教育工作來說具有一定的價值與意義,對于學前教育的整體發展來說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何輝,張海紅.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舞蹈教學能力的培養研究[J].黃河之聲,201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