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我國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高校聲樂教學擔負著培養聲樂人才的重擔。高校聲樂教學的教學質量直接關乎著我國音樂事業的發展,只有進一步提高高校聲樂教學水平,提升未來聲樂人技能水平,才能夠為廣大觀眾提供一場又一場的視聽盛宴。然而現階段我國絕大多數高校聲樂教學普遍存在教學方式落后,教學模式過于單一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對于提升高校聲樂教學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因素,有必要采取多種措施多管齊下進行有效解決,切實提高高校聲樂教學水平,為我國聲樂事業提供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聲樂;教學水平;聲樂事業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經濟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聲樂事業需求的聲樂人才量也越來越多。在這一代環境背景下,高校聲樂教學必須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人才,才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高校作為培養聲樂人才的基地,必須擔負起為國家培養更多的高質量,聲音樂人才的責任,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高校應當克服諸多難題,不斷創新聲樂教學模式,深入實現聲樂教學改革,以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為目標,實現學生的綜合發展。
一、高校聲樂教學現狀
首先,我國高校聲樂教學模式及課程設置不科學。在具體授課過程中,廣大高校聲樂教師應當結合高校聲樂教學的實際情況,從課堂實際講授的知識內容出發,制定相應的教學模式。目前絕大多數聲樂教師在授課時出現教學模式單一、針對性不強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僅如此,高校聲樂課程的具體內容,以聲樂理論知識課程以及對學生的實力演唱課等課程為主要內容,忽視了聲樂實踐課程的重要性。長此以往,勢必不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進一步挖掘,不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
其次,高校聲樂教學定位不準確。聲樂教學必須以培養學生的演唱和表演能力為目標,但這一目標并不是唯一的,如果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將這一目標定為唯一的目標,那么的勢必會導致我們對聲樂教學的認識不全面這一問題。聲樂教學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的演唱能力,另一方面還要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與審美價值。如果學生在聲樂表演活動中缺乏感情,沒有投入自身的情感,那么聲樂表演就難以與觀眾達成共鳴,難以將表演的內容傳達給觀眾。
最后,聲樂教學缺乏自身獨特的特點。高校在日常的聲樂教學活動中更多的是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但普通高校由于近些年來逐步擴張,忽視自身在教學活動中的缺點盲目模仿專業聲樂院校的教學模式,忽視了自身實際情況,難以協調學生專業能力提升以及綜合能力提高二者之間的關系,這是高校聲樂教學水平難以得到提升的最根本原因。
二、高校聲樂教學的創新路徑
首先,要轉變傳統的落后的教學模式,實現因材施教在。在聲樂教學時,高校應當從聲樂教學的任務和內容出發,立足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實現因材施教應當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適應,并盡可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聲樂的潛能。這種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一方面能夠豐富聲樂課堂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也能夠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提升聲樂教學的教學質量。
其次,要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并不是對立的關系,而是一種合作的關系。因此,高校聲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其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培養自身與學生之間的默契程度,帶領學生共同學習。在聲樂教學活動中,作品賞析和聲樂技巧以及作品表演等多個環節都離不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因此教師應當充分利用聲樂教學這一特點將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最后,以優秀作品的品評為契機,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作為一門藝術一向及作者情感與美為一體的藝術聲樂表演,要求學生在進行表演,是一方面要將聲樂的藝術美感獻給廣大聽眾,另一方面也要將作者的真實情感傳達給觀眾,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既要引領學生掌握一些聲樂表演的技巧,還要加強對學生審美觀的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圍繞優秀作品的分析深入了解優秀作品,想要表達的理念和創作背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結語
總而言之,羅馬非一日建成,聲樂教學水平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的,是一個系統的過程,需要廣大師生共同努力,不斷解決聲樂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多管齊下、多策并舉,切實提高聲樂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宋曉晨.中國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作用[J].當代音樂,2018(04):37-38.
作者簡介:柴莉(1985—),女,漢族,山東省濰坊人,達州職業技術學院,本科,初級,研究方向: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