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捷芳
[摘 要] 給排水工程施工是給水排水和環境工程專業的基礎課程,它的實踐性和專業性都比較強,給排水工程施工與水質工程學、水管網被稱為給排水科學技術的“三大巨頭”,是維護健康水循環的重要環節。對給排水工程施工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并給出改革對策。
[關 鍵 詞] 給排水工程施工;教學模式;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9-0134-01
隨著國家對教育系統的不斷改革,逐漸將教學重點轉向培養高科技技術型人才,以滿足社會對專業人士的需求。給排水工程對于我們賴以生存的水資源非常重要,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地改變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
一、給排水工程施工課程中存在的教學問題
(一)教材更新不及時,學生學習不適用
目前,可以為各個學校提供的給排水工程相關的教材有限且過于單一。現階段使用的教材章節知識點、知識面覆蓋情況還需要繼續加強,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這本教材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部分內容處于淘汰的狀態,在教材中沒有對新的工藝、材料、技術進行簡要的介紹,教材內容更新不及時,導致學生無法及時接受最新的技術[1]。
(二)授課方式單一,實踐性不強
給排水工程施工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在傳統的教學中,大多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即以教師為主導講授書本課程。沒有進行相關的實踐操作,對于簡單的知識點學生還可以消化理解,但是對實踐性較強的知識點,學生無法吸收,繼而影響教學效果;許多教師沒有實際工程的操作經驗,只是根據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來完成教學,無法了解實際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導致學生似懂非懂。
(三)檢驗學習的成果缺少靈活性
現階段,我國各學校主要的檢驗學習成果的方法就是閉卷考試。這種閉卷考試的方式,只能對學生的理論知識進行檢驗,學生在考試過程中,也只是為了能拿高分,熬夜死記硬背,沒有真正理解其中的知識點內容,既浪費時間又沒有實踐經驗;另外,這種閉卷考試考察的知識點有限,不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脫離實際,無法做到學以致用。
二、給排水工程施工課程中的教學改革措施
(一)做好教材的更新,補充教學內容
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勞動許多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被研究出來,為給排水工程施工技術提供了發展依據。學校可以聯合當地教育局將現有的教材根據自身學校的教學特點進行更新,將老舊技術的詳細介紹變成了解,增加學生的專業知識,使其在走出學校后能夠適應社會快速發展的節奏。有些新的技術還處在研究階段,還沒有出書,針對這樣的新技術,教師可以作為課外拓展,在課堂上為學生介紹現階段發展的情況,學生不僅可以對舊技術的發展及不足有足夠的了解,還可以掌握新的技術[2]。
(二)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
由于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新鮮事物進入我們的生活中,現階段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興趣不高,缺少自主學習的能力,課程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傳授式講課方法過于空洞和抽象,不能直觀地讓學生了解知識點;課程的工程施工比較復雜,教師簡單的板書圖示無法表達。所以想要提高教學的質量就必須豐富課堂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進行給排水工程實施課程的教學中,教師需要重新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課程的知識點重新設計教學目標,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采用情境導入、課堂講授、實際案例分析、學生分組討論等新式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做到“學與做”同時進行,通過建立學生與教師之間有效的互動,減少學生溜號、不認真的情況。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最終的課程教學目的。
學校需要及時更換教學基礎設施,為老師的教學增加無限的可能。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設置特定的教學場景,播放三維立體的演示動畫,利用圖形、音頻的新鮮感吸引學生,提高學生對疑難知識點的學習興趣,提高給排水工程施工課程中的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在對《游泳池和水上游樂池的給排水設計》進行教學講解時,由于這種大型的給排水工程的設計圖紙、管路鋪設相對較復雜,如果直接將成品給學生看,會使其產生厭煩心理。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以運用多媒體動畫將水管鋪設的動態過程展示出來,既可以吸引學生的好奇心也可以使學生了解給排水過程是極其復雜的工藝,需要較強的邏輯性,還可以配合教師的知識點講解,一舉三得。
(三)多樣化的考核標準
想要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術能力,就必須要對考核標準進行創新。在給排水工程施工考核標準制定時,應該將平時成績、實驗成績、筆試成績按2∶3∶5的比例進行分配。讓學生從主觀上更重視平時成績和實驗成績。在平時成績中考核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例如課堂的問題討論、有效提問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加學生對問題的解決能力。
綜上所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重新對給排水工程施工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進行設計,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在學校、教師、學生的三方共同努力下,為社會的企事業單位輸送更多新型技術人才,維護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康曉榮,徐進,關慶慶.應用型本科院校水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山西建筑,2018,44(7):239-240.
[2]馬效民,孫濱成.高職《給排水工程施工》課程改革的探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