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揚欣
[摘 要] 以中職英語教學大綱為理論基礎,著重分析當代中職學生的特點,并探討基于信息化環境的中職英語語音自主探究教學的操作模式及其過程中應注意的原則,以期營造一個自主、交互、分層次的中職英語語音課堂,最終達到學生終身學習的目的,從而推動中職英語語音教學信息化改革。
[關 鍵 詞] 信息化;英語語音教學;自主探究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9-0174-02
信息技術已成為時代的背景色,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著重指出:“要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在教育等領域推進‘互聯網+。”我們迎來了信息化教育的時代,教師把最新的信息技術融合到本學科教學改革中勢在必行。
一、職業學校英語語音課堂教學的現狀
歷年來,中職學生英語分數偏低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而英語語音又是中職英語教學的瓶頸,不管教材如何簡化,還是有許多學生覺得困難。多數中專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濃、缺少主動性,學生覺得英語語音太抽象、很難理解,也為無法順利發音所困擾。職業學校英語語音課堂教學面臨的困境簡述如下[1]:
(一)認知方面
傳統的英語語音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發音部位學生不易想象。學生被動接受,練習時教師難以逐一輔導學生發音的準確性,學習效果無法及時反饋,導致學生發音不夠標準。
教育部曾做過關于中職入學新生文化水平的調查,報告顯示:中職英語38.63%的學生沒有達到小學畢業應有的水平;72.24%的學生沒有達到初中二年級應有的水平。從調查的8個城市來看,英語分最高的城市為50.45分,其余在24~46分之間。我們現在的中職學生不再像80、90年代“中專熱”那時的生源基礎好,學生英語基礎普遍比較薄弱,分化較嚴重。
(二)學習動力方面
對中專生而言,自我價值的肯定和對學科的學習憧憬往往比物質獎賞更具吸引力,但是屢次考試的失敗,令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和自信心甚至產生反感。大部分學生認為學習英語語音最大的困難在于無法提高學習動力,但英語教師則普遍認為學生學習困難在于理解力不好等,以至于多數中專生的英語語音實力整體不佳[2]。
(三)教學方法方面
如果能有好的學習方法,對改善認知和動力方面的學習問題有很大的幫助。然而觀察學生的學習情形,發現仍有許多待改善的空間,例如: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缺乏練習、問題沒有及時反饋等。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實施教學內容的手段,包括教師的教法、學生的學法。職業學校英語語音傳統教學缺乏實踐性、個性化輔導和自主探究性。
另外,教師之間缺少合作。教師日常備課、教學和課題研究等活動大多是自己獨立完成,本學科的老師相對會有階段性的交流,但跨學科教研幾乎沒有,知識、信息和技能缺乏跨學科共同交流、探討,更無從談及思想碰撞,學科之間的深度融合。
(四)教師專業素養方面
受到建構主義學習觀的影響,上述問題逐漸被歸因于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忽略了課堂內學生參與的重要性。在傳統英語語音課堂中灌輸式教學成效不彰的事實逐漸被揭示的同時,國內中職學校英語語音課程信息化改革逐漸興起,主要的宗旨就是引領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學習活動。
二、自主探究模式在職校英語語音信息化教學中的運用
學生要做課堂的主人,在老師的引導下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自己的各種感覺器官,通過動手、動眼、動嘴、動腦主動獲取知識。教師在英語語音信息化教學中需要逐步引導。
(一)搭建平臺,更新教師角色
第一,教師不再是課堂的講授者,而變成啟發者。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這個新時代,網絡平臺從另一個層面來說可以是學生的老師,幫助學生解惑,而我們教師則轉變為引導學生探索疑惑的啟發者。相比老師單純靠言語講授,學生利用網絡平臺有更多實踐的機會,能更自主、高效、個性化的學習,并得到及時反饋。教師首先要為語音課選定適宜的教學平臺,平臺的使用始終貫穿于課前導學、課堂教學、課后評價及作業各個環節。
第二,我們不僅是教師,也是學習者。蘇聯教育家加里寧曾經說過:“那些精通某門學科卻不善于講授該門學科知識的人,就是因為他們不懂得教育規律和方法,沒有掌握教學藝術。”這種狀況就像“茶壺里煮水餃——肚里有卻倒不出”。科技飛速發展,要把課上得生動有趣而實用,需要老師不斷學習新技術,并探尋技術與本學科的最佳結合點,用最恰當的技術方式提高教學效率。教師需要關注新技術,研讀每年地平線項目研究報告所列舉的近年技術熱點:2017年到2018年主要圍繞適應性學習技術、移動學習,具體高職和中職的側重技術點有細微差別;兩至三年的技術熱點是物聯網、下一代學習管理系統,如虛擬現實VR技術、學習分析和適應技術;四至五年聚焦人工智能、自然用戶界面,如機器學習人機對話等。只有充分了解技術熱點,教師才能找到與本學科契合的切入點,把技術和學科特點有效、合理且巧妙地結合起來。
第三,教師不再單打獨斗,轉而探尋跨學科深度融合之路。每個學科的老師都有各自的思維方式和教學特長,而不同學科老師的思維方式和教學特長各有優缺點,通過網絡教學平臺,老師之間可以隨時隨地交流,取長補短,集百家之長。例如,文科老師往往發散思維較好,更善于聯想和想象,相反理科老師邏輯思維能力強,考慮問題更有條理性,而工科老師往往實踐動手能力更強。因此,通過網絡教學平臺,老師可以集體備課、磨課。就語音教學來看,重點如何突出、難點如何突破,可以借鑒理科老師畫思維導圖的方法來梳理課堂教學重難點,也可以借鑒工科老師做實驗的方法,讓學生對不同發音部位進行實驗性發音練習,以更好地區分不同發音部位。
(二)創設情境,更新教學環境
第一,學習情境更新,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相結合。選定了教學平臺和軟件、資源后,教師可在課前、課中、課后各個環節充分利用教學平臺及資源,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求知,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課前在教學平臺發布導學任務,師生溝通不受時空限制,方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根據學生課前導學情況調整上課內容。課中學習平臺記錄了學生的學習軌跡,通過線下學習學生鞏固新知,教師也能在后臺及時了解掌握情況,師生隨時隨地溝通。課后學生利用教學平臺的資源鞏固自學,教師也能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在平臺上批閱作業。依托學習平臺,實現學習情境更新。
例如,我校學生運用語音軟件跟讀自學,軟件根據學生的語音、語調、語速自動打分并及時反饋,60分以下未通過,自動復讀,學生跟讀,60分以上通過,80分以上為優秀,軟件還會為學生喝彩鼓掌。及時強化,逐步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和自信心。使用兩年來,據統計,本專業學生英語口語課開口率從幾乎為零到目前100%。語音軟件可通過評分、糾音等實現個性化輔導,自動篩選,分層次教學。我校將該軟件廣泛應用于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
第二,教學環境更新,包括軟件、硬件環境更新。軟件方面,建議盡量用現成的軟件或本校學生、老師做的資源、軟件,完善本校精品課程資源庫,實現資源共享,也可引進市面上現成的英語口語教學軟件,多數軟件能根據學生的語音、語調、語速自動標準化評分,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以及口語練習時長。同時,智能語音軟件根據學生水平差異實現分層任務發放,個性化教學;硬件方面,上課的語音室需要連接網絡,以便于信息化教學中用網絡登錄學習平臺以及學生自主上網搜索知識點,提高教學效率。
(三)展現過程,更新整合教材
課本某一節的內容可能并不完全符合教師的設計思路,或與學生差距太大,甚至可能出現超綱、編排不盡如人意的問題。比如旅游話題,中職基礎英語教材中有個別超綱詞匯,這就需要老師結合大綱整合教材。
研讀大綱,把要上的課中每個詞對著大綱查一查,超綱的詞換成大綱里需掌握的分級詞匯,可以綜合幾個版本的教材來改,把所學句型融合進去。所以對教材的把握,第一,要在理解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的前提下讀懂教材。第二,要熟練掌握教材的知識體系、邏輯結構和編排意圖。第三,把教材中的知識結構轉化為教師的認識結構。第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1)可以根據情況重新調整知識的順序,以便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2)可以結合本地生產和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提出能達到同樣教學目的有思考價值的向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價值,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3)可以擴大問題的思維空間,體現知識的整體效應,突出知識的內在聯系,溫故而知新,并增加學習策略提示。(4)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適當補充或刪減有關教學內容。但是也應注意,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過程中,不要隨意降低或拔高教學要求,要嚴格按照大綱的要求來整合。
(四)分析數據,更新評價方式
傳統英語語音教學往往缺少評價或僅有教師的主觀個人評價。而利用信息化手段,平臺及軟件記錄了學生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軌跡,語音軟件的自動打分功能記錄了每一位學生的標準化語音模仿朗讀得分。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學評價包括數據標準化評價、教師評價,甚至可引入公眾評價。
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中職英語語音教學充分體現了教學交互的認知本質,提升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提高了教學效率。教師引導學生將網絡變為學習利器,掌握學習方法,學會學習,最終達到終身學習的目的。借助信息技術,新時代的教師可以打造出一種更具特色、富有個性化及生活化的英語語音課堂,更有效地提升中職英語語音課堂內外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聞敏.中職英語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應用分析[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23(10):86-87.
[2]龔紅,黃廷慧.合作學習策略在小學英語語音教學中的應用[J].海外英語,2017,16(4):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