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冰
[摘 要] 為實現職業教育在精細化工行業企業轉型升級中的服務作用,構建“互聯網+職業教育”至關重要。主要探析了“互聯網+”背景下,專業課程信息系化發展的必要性和存在的問題,同時詳細介紹了廣東省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校精細化工專業涂料課程信息化建設的一些改革措施。
[關 鍵 詞] “互聯網+”;涂料課程;信息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7-0026-02
一、“互聯網+”背景下職業教育信息化技術發展的意義
隨著2012年“互聯網+”概念的首次提出,到目前為止,“互聯網+”已深度滲透到社會生產、生活領域,引領著產業的變革和跨界融合。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把“互聯網+”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提出,旨在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梢灶A見,在“互聯網+”的時代,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大量新技術、新工藝的出現,必將加快現有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步伐,促使企業生產組織方式、工作內容的協同性以及工作方式的創新[1]。如何適應這種發展方式的轉變,對很多發達國家來說,職業教育是秘密武器之一。職業教育的信息化,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它是指職業教育的師生在基于網絡環境基礎上用信息技術及資源推動職業教育教學發展與改革,以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高質量人才[2],隨著“互聯網+”智能制造等新型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將為化解精細化工行業產業發展的矛盾、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提供重要的手段,從而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新鮮活力。
二、精細化工專業課程信息化建設的現狀
(一)專業教師信息化技能有待提升
在“互聯網+”時代下,教師普遍認為,職業院校的學生已經時刻離不開互聯網、手機,過時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已經不能吸引他們的目光[3]。很多教師還停留在只能熟練掌握辦公軟件及簡單的多媒體技術上,在課件制作、視頻編輯、網站制作等信息化技術方面有待提高,例如,具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的精細化工專業教師,如果不能將自身的專業技能與實踐經驗,利用信息化技術融入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低、效果差就可能成為他們提升教學能力的瓶頸之一。因此,在注重專業教學的同時,需要高度重視信息化教學水平的提升。
(二)精細化工專業實訓室信息化程度有待提升
目前在職業院校中,項目化教學模式備受教師及學生的青睞。在“互聯網+”大背景下,面對精細化工行業企業轉型升級的發展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專業課程除了配備“雙師型”專任教師外,對實訓設備及實訓室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精細化工專業綜合實訓室應緊密圍繞互聯網、大數據與專業之間的跨界融合,結合數字化校園建設,以校企合作為根本,提升實訓室信息化集成度,提高職業院校學生培養質量,從而促進師生、校企、校校之間的交流。
三、我校精細化工專業涂料課程信息化建設
《石化和化學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中指出,“我國要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石化和化學工業深度融合,推進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標志的智能制造”,建設精細化工專業信息化技術平臺,貼近地方經濟發展,滿足教學崗位需求[4]。為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學的課堂效率、實訓室的利用率,在“互聯網+”背景下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我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我校精細化工專業涂料課程以項目化教學為主,在真實的或模擬的工作基礎上,使學生通過利用學校內外的資源及自身經驗,采用“做中學”的方式,通過完成工作項目來獲取知識與技能[5]。該教學模式需要學生在課前課后利用學校內外的資源查閱資料,制定、實施并完成計劃方案。而職業院校的學生在知識結構及學習習慣方面不足,不善于閱讀大面積的文字內容,學習主動性差,但對網絡信息中的形象化視頻、圖片等卻記憶深刻,為此涂料課程中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引入,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校涂料課程教學是通過模擬企業涂料生產過程,讓學生在實訓室從樹脂制備→產品配置→性能檢測過程中完成涂料知識及技能的學習。在此過程中,我們開發一系列涂料課程信息化教學資源平臺如下圖所示:
(一)開發涂料課程教學視頻
開發涂料樹脂制備視頻。涂料樹脂合成是讓學生通過完成樹脂合成操作過程,掌握涂料企業樹脂生產的基本過程及操作,其教學教學目標如下表所示。
我校涂料樹脂的合成以水性丙烯酸樹脂為基礎,通過一系列教學軟件自行制作了包括合成丙烯酸硬、軟、堿溶樹脂系列微課教學資源,并在涂料實訓室內建立局域網,將視頻資源整合共享,供學生下載學習,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興趣。
(二)開發涂料課程電子工作頁
利用信息化技術,對涂料課程的教學資源進行信息化建設和開發。傳統的教學模式,需上交紙質版的實訓操作報告,以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樹脂合成技能的掌握情況,但紙質報告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間存放整理,同時需要教師花費大量時間進行總結,教師通過數據總結分析才能為教學提供良好的決策。為此,我們開發了涂料樹脂合成工作頁,通過設計涂料樹脂合成的配方計算表及樹脂檢測數據報告,及時跟進學生操作技能的掌握情況,突破了涂料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三)開設涂料課程電子圖書館
隨著“互聯網+”時代科技的發展,以及教學內容的需要,圖書館在項目化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可以利用圖書館,通過查閱書籍完成涂料樹脂合成方案的設計。為適應互聯網、大數據所帶來的變化,我校涂料實訓室通過設置局域網絡,將教學資源進行管理整合。把涂料課程中的教學課件、電子書籍、每屆學生在??l表的優秀論文及歷屆以班為單位的學生電子工作頁進行整理,供學生進行學習。
四、總結
依托“互聯網+”時代背景,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理念,積極提升職校專業課程信息化建設水平及專業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利用信息化技術教學手段,突破教學時間、空間與人員的限制,建設完善信息化教學平臺,從而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棟,王海軍.“互聯網+職業教育”視域下創新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J].教育與職業,2018(2):104-107.
[2]姬如.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4(1):20-23.
[3]李永廣.“互聯網+”時代職業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改革:以航海技術《航海學》課程為例[J].職教論壇,2016(11):69-72.
[4]魏民.提高職業教育信息化水平 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1):221-226.
[5]徐涵.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理論與實證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