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師師
[摘 要] 目前中職院校會計專業信息化課程中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逐漸出現與社會需求脫節的問題。通過對中職院校會計專業信息化課程目前的教學現狀進行探討分析,尋找出科學、可操作的課程改革措施。
[關 鍵 詞] 中職會計;信息化;改革;應用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7-0256-02
信息化課程是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隨著現代化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上對專業會計師的需求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多人選擇從事會計這個職業。但是由于會計專業信息化課程存在種種限制原因,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更不上時代的步伐,開始與社會需求呈現脫節的現象,這些問題都亟須得到解決。
一、會計信息化的含義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進入了互聯網時代,會計信息化是指會計與信息技術的相互融合,也就是說計算機等信息技術融入會計行業當中。這是信息化時代給會計等財務管理類型的行業提出的第一個要求,也是會計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會計信息化環境下會計行業的高層人員可以通過互聯網高速獲得相關財務信息,有助于提升會計企業的實力以及競爭力,是解決以前會計電算化模式上“孤島”等隔絕外界而故步自封的現象。要想促進會計行業的發展,就得從會計專業信息化課程教學模式下手。
二、教學現狀(問題)
目前信息化技術不斷高速發展,會計行業中運用的信息化軟件也日漸增多,這給中職院校會計專業信息化課程的順利進行也帶來了不少的挑戰。傳統的會計專業信息化課程教學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教學改革已經勢在必行、刻不容緩了。
(一)教學條件、資源受到限制
首先,傳統的會計專業教學方式是教師在講臺上說,學生在講臺下聽的形式,教師一般使用的教學資源也只有粉筆而已。然而許多學生都是在電子產品的圍繞下成長,許多學生在上小學前就已經懂得怎么使用電腦。教師的傳統教學模式過于枯燥,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其次,會計專業信息化課程教學主要依賴于會計財務方面的軟件進行教學。即使教師在全部授課教室的電腦中安裝了會計財務軟件,也是存在不足的,并不是所有學生的電腦都會安裝教學所需的會計財務軟件。所以對于絕大多數的學生而言,會計專業信息化課程主要是通過聽教師的講授,以及課堂上短短四十五分鐘的練習。這種情況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教學的靈活性,僅憑會計專業教科書上的練習是難以達到會計專業信息化課程的教學效果的。
最后,絕大多數會計專業的學生在使用會計財務軟件進行學習的時候,只是一味地記住該軟件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流程,并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對會計財務軟件的操作原理進行理解和探索。忽略財務軟件的實際操作原理,只會將會計專業信息化課程的學習變得更加枯燥、程序化。
(二)教學內容實用性不強,過分偏于理論
許多學校的教學內容實用性不強,過分偏向于理論方面的知識,中職院校的會計專業課程也不例外。大多數中職院校的會計專業信息化課程教學仍然選擇以教科書上的內容來進行,但由于會計這個行業更加注重實踐能力,中職院校領導還是必須重視起對會計專業信息化課程教學的改革創新。
其中會計財務類型的軟件學習課程大多安排在早期,距離學生就業的時間相差得太久,大多數學生已經遺忘了該怎樣使用這些軟件。并且每個會計財務類型的軟件之間都各有差異,學生大多數時候都是看教師怎么操作這些軟件并沒有自己實際操作。學生只停留在記住了教師使用這些軟件的流程上,對于軟件之前細微的差異、軟件的操作原理等產生了生疏感,甚至一些中職院校的會計專業學生還對此一竅不通。這種教學方式、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容易造成學生死板、不懂得靈活變通的狀況。這也體現了教學模式的僵化、刻板,學生不懂得怎么舉一反三、遷移知識。
(三)教學活動要培養的目標不太明確
教學活動要培養的目標定位不清楚、目標不明確、必定會對教學活動造成消極的影響。一些中職院校的學生對于會計信息化的概念以及社會上的需求沒有充足的認識,或者是一些中職院校的教師不理解會計電算化以及會計信息化的區別,沒有將專業信息化課程教學與社會需求結合起來。以致于對人才培養、課程培養目標定位不清晰,主要體現在課程過于單一,沒有充足的實訓機會,學生缺乏實踐能力,這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
(四)專業型教師資源較為薄弱
一些中職院校為了讓會計專業信息化課程能夠順利進行,便聘請社會上的會計師到學校進行授課,這就是常見的外聘教師的現象。一些外聘教師并沒有多少實力,大多數時候只是在吹噓自己的實力,并沒有給會計專業的學生帶來多少學業上的幫助。
認知能力、對會計行業的了解度、對會計財務軟件的熟悉度、計算機操作能力等因素造成了會計專業學生在專業信息化課程學習上存在差異,但是教師只能根據大多數學生的特點來安排教學內容以及控制教學進度的快慢,并不能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教師講授過快,學生難以理解前面的知識又得學習新的知識,形成問題堆積的現象。教師講授過慢,重復教學又在一定程度上浪費教學資源,無法滿足認知能力比較好的學生的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根本無法進行個性化的學習。
三、會計專業信息化課程改革措施
(一)完善更新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教學資源已經無法滿足在現代信息化環境下生活的會計學生的需要,中職院校在進行會計專業信息化課程教學改革的時候必須更新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計算機內老舊的會計財務軟件已經跟不上會計財務管理的需要,學生過多接觸老舊的財務軟件在就業的時候很難跟上時代的步伐,再面對新的會計財務軟件時很容易出現難以下手的情況。會計專業教師要對教學軟件進行更新換代,讓學生在第一時間適應最新軟件的操作原理以及操作流程。對現有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優化,實現體現會計專業信息化特點的效果。
(二)教學內容的實現理論與實際互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教師在進行理論教學的同時應該給學生提供適當的實訓機會,讓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學習會計專業知識,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鼓勵學生參與和會計相關的講座,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鼓勵學生參與相關的會計財務比賽,增強學生的隨機應變能力以及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將理論知識內化到實踐當中。避免學習僵化的問題再次出現,幫助學生培養隨機應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結構
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結構十分重要,給學生安排課程的時候應該把實訓課穿插于理論課當中,例如會計專業的課程應該包含會計基礎課程、財務基礎課程、會計基礎技能課程等。保證學生在中職院校畢業后可以得到會計專業相應的學位證書,鼓勵學生參與一些與會計相關的等級考試,促進學生在畢業前能夠學習到更多的技能,得到更多會計相關的等級證書。中職院校對課程體系進行調整時,應該適當增減教師的數量,增加會計相關的專業技術人員,邀請他們到學校開展講座,充實學生的知識。也可以請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課程的編排,促進會計專業信息化課程能夠滿足社會的需要。
(四)準確定位需要培養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約束教學行為,會計教師應當在課堂上給學生普及充足的會計行業的知識以及會計專業信息化的狀況,增強學生對會計信息化的重視程度。中職院校在進行會計信息化課程教學時應當注重培養應用型人才,避免培育出只會空說理論,實際操作能力為零的學生。
中職院校教師在給學生進行教學前必須自行了解會計電算化與會計信息化的區別,還得密切關注社會對會計這個行業的最新要求,再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給學生提供適當的實訓機會,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五)聘請專業型教師,組建高水平的教師團隊
教師團隊的實力對中職院校會計專業信息化課程教學質量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要想提高專業教師團隊的實力,教師定期考核評定是其中一個方式。科學的考核評定體制機制可以促進會計專業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促進教師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信息化課程的教學質量。對會計專業的教師進行定期的專業培訓、人才培養,組建高水平的教師團隊。要求并鼓勵教師學習計算機,參加計算機等級水平考試。
另外,中職院校可以鼓勵會計專業教師走到校外,參與到社會當中。同時,中職院校可以鼓勵會計教師積極參與會計類型的比賽。鼓勵教師參與專業培訓,提高實踐能力。促進會計教師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有機結合,避免重復教學的情況。最后,中職院校在聘請外聘教師前應該對該教師的專業能力以及教學能力進行考察,同時還需要會計專業學生對外聘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
綜上所述,傳統的教學手段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中職院校會計專業信息化課程教學中仍然存在著種種問題。中職院校會計專業信息化課程教學改革已經勢在必行,只有對會計信息化課程教學進行改革,才能更好地滿足社會的需求,促進中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更好地就業,適應社會對會計財務管理這個行業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龐靖麒,劉榮,張曉琳.高職會計信息化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措施[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4):175-176.
[2]岳峰麗.中職會計專業信息化課程教學改革措施及成果[J].中外企業家,2017(8):186.
[3]楊曉宇.職業學校會計信息化教學改革的展望與實踐[J].中國市場,2016(40):174-175.
[4]徐秀玲.中職會計專業信息化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學園,2013(24):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