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瑾
[摘 要] 依據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教學改革的實踐歷程,總結本校高職數學教學改革的思路,并從五個方面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
[關 鍵 詞] 數學教學;教學改革;高職數學;數學建模;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9-0218-01
一、引言
在高職人才培養過程中,高等教育屬性明確了高職數學課程開設的必要性。高職數學作為公共基礎課,不僅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必要的基礎,而且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高職教育的普及和院校辦學規模的擴大,高職數學課程在教學理念、方式方法等方面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和機遇。因此,有必要對高職數學課程教學進行改革和思考。在“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很多教師在思想上對公共基礎課存在一定的偏見,數學課不受重視。由于認識偏見的存在,很多高職院校的數學課時被大幅刪減,很多知識沒辦法講解,再加上學生本身數學底子薄弱,引入實際案例與學生專業聯系較少,這些都成為高職數學教學順利開展的障礙。反觀本校數學教學改革的歷程,也是艱難前行,但收獲了一定的成效?,F總結我院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經驗,對高職院校如何更有效地開展數學課程教學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我院數學教學改革歷程
我院從2002年開始,對高職數學教學進行改革與思考。
(一)開設數學實驗課
單純講解抽象難懂的理論內容,學生提不起興趣,更加掩蓋了數學的應用價值??紤]到高職學生好奇心強、動手能力強的特點,為了將他們從繁重的計算中解脫出來,強化他們對數學的應用意識,我們在教學中引入了Matlab數學實驗,讓學生借助數學軟件多、快、好地進行計算,不再為繁重的計算煩惱。
(二)開設數學建模課程
學生還沒進大學,就聽過“有一棵樹,掛了很多人——高數”的段子。因此,高等數學單從名字上,學生就產生了恐懼心理,認為高數難學、自己肯定學不懂。為了糾正學生的這種錯誤認識,減少學生對數學的恐懼,我們開設了數學建模課程,希望他們能嘗試著接受它、學習它,從而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三)模塊教學
開設數學建模課程后,教師的教學模式也得適應課程特點,經過商量討論,結合知識結構及其相互關系,教師將內容分為三大模塊,即初等模塊、微分模塊和線性規劃模塊。每個模塊選取引入案例,教學思路設為引入案例→提出問題→查詢資料,分析問題→教師梳理原理、知識點→引導學生建立數學模型→借助Matlab解決問題→思考其他情況,拓寬思維,為今后遇到類似的問題奠定模型基礎。
(四)建立案例庫
為了滿足不同專業學生的需要,教師依據專業建立了案例庫,盡可能與學生專業靠近,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五)增設經濟數學課程
改革持續進展到2015年,為了更好地發揮數學服務于專業的功能,同時考慮到我校經管院以女生居多,且專業多與經濟學相關。2016年,我院增設了經濟數學課程,針對經管院學生開課,內容上更突出了導數等知識在經濟學中的應用,并且增加了概率論的相關知識;在教學案例上也做了一些修改,更新了案例庫。
(六)開設專升本提升班
反觀我校往年專升本學生的成績,大多是在數學上的失分,導致錄取率不高。針對這一問題,2018年,學校免費給學生開設了專升本的數學輔導班,根據考試學校的考綱進行有針對性的復習講解。從今年考試情況來看,這一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的成績大大提高,錄取率也提升了很多。
三、對高職數學教學發展的思考
時代在發展進步,雖然改革收獲了一定的效果,我們面臨的問題仍然嚴峻。通過參加培訓,與教師互動交流,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我談談對高職數學教學改革的思考。
(一)編寫校本教材
教學的發展,需視本校實際情況而定。因此,有必要根據自己學校學生的特征編寫校本教材,有的放矢,教學發展才可能更順暢。
(二)信息化手段輔助教學
“互聯網+”教學時代,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不僅能豐富高職數學的教學內容,而且可以增加課堂趣味性,使課堂更生動,能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教師借助動畫,將某些抽象的概念或者定理直觀地展示給學生,便于學生理解。藍墨云班課、超星學習通等在課后反饋、效果評價等方面都起到了推動作用。
當然,信息技術只是輔助手段,教師要合理利用,發揮其優勢。對于強調思維的數學課程來說,有些內容還是需要板書來演示,學生更能體會數學的邏輯性。
(三)融入數學思想
將中國數學家的故事作為課前引導,能激發學生興趣;數學家認真細致、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精神,有助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數學的學習過程,更需要學生客觀嚴謹的態度,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四)細化數學課程
雖然我院增開了經濟數學課程,但是開設的數學建模課程不能很好地照顧到工科專業學生的需求。我認為,可以細化課程,再開設電路數學、機電數學、計算機數學等課程,這樣更能契合學生專業。
(五)教師能力提升
時代在發展進步,教師需要不斷為自己充電。參加教師培訓,更新教學理念、方法,提升綜合素養;積累數學史、數學家故事等素材,了解專業內容,拓展知識面,研讀數學建模案例、熟悉軟件操作,提升建模能力;觀摩優秀教師課,學習好的課堂設計,多反思,運用于實踐。
四、結語
高職數學的教學改革,挑戰與機遇并存。我們要勇敢面對挑戰,結合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總結經驗,把握機遇,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王海龍.高職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3(21):117-118.
[2]李海玲.高職數學課程模塊化教學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0(12):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