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芳
摘 要:“放管服”是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提出的,“放管服”就是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實現政府效能及服務全面優化。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高校管理尤其是科研經費管理也面臨著許多新的變化與思考。本文對此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放管服;高校管理;科研經費
高校建設是我國教育體系建設及不斷升級與完善的重要一環,作為素質教育的高級階段以及作為國家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高校管理近年來也不斷受到更多重視與關注,在管理工作方面也被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2016年,以放管服重要精神為指引的《關于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改革的意見》也正式出臺并大力推行。這不僅對于高等院校目前所面臨的改革與發展現狀及問題進行了充分化解,同時也為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改革與創新提供了可靠參考與依據,為高校科研經費管理質量的不斷提升提供了條件,進而為打造一流高校、培養一流人才創造了可能。但在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充分踐行放管服重要精神、實現管理創新之前,首先需要對當前高校科研經費管理所存在的具體問題有一個全面而翔實的了解,這樣才能做到從問題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策略研究。
一、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現狀分析
高校科研經費來源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部分仍然來源于國家財政與地方財政扶持,因此,高校雖然是科研經費的直接使用者,但對于經費管理的權力并不大,科研經費申請也要面對重重審批與把關。經費管理自主權較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上級部門實現對科研經費的集中管理,減少經費使用過程中的越權與濫用現象,但面對國家對高校科研活動及成果需求的不斷提升,傳統管理模式也必然會打擊高校在科研活動開展及成果轉化方面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而過于集中化的經費管理,也會讓領導層與高校之間出現信息交互不對等,造成信息壁壘及信息不對稱現象,從而出現政策理解與政策執行之間的矛盾偏差,給管理工作帶來更多麻煩與阻礙。
二、放管服對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創新的積極意義
放管服對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創新具有如下幾點積極意義,首先,能夠從直觀上簡化經費管理流程,去除不必要的環節與工作,讓經費管理更具實效性與科學性。其次,經費管理權限下放能夠給予高校更多的經費使用及規劃自主性,從而緩解長期以來存在著的預算編制與實際脫節,預算無法滿足實際科研活動需要的現實矛盾。再次,經費管理權限下放,大大緩解了科研經費審批難報銷難手續煩瑣等諸多問題,從而能夠充分調動高校科研人員開展科研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升經費使用效率,提升經費使用價值。
三、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創新思考
1.尊重市場,以市場為導向
簡政放權,給予高校在經費管理方面更多的自主權與主動性,這對于高校科研活動來說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的。但在得到更多權力的同時,如何加強自身監管與約束,使經費管理更具科學性確實我們必須重視的頭等問題,切勿讓放權成為滋生隨意揮霍意識的溫床。規范化科學化以及合理化的經費管理,首先就必須建立在尊重市場,以市場為導向基礎之上。尤其在經費預算管理問題上,由于對經費使用的自主性加強,更需要強化管理的自覺性,同時在預算編制過程中也必須考慮更多方面因素。
最為重要的就是必須物價浮動這一市場因素,同時也要加強對同類型研究活動預算的經驗借鑒,同時從高校自身條件與研究需求出發,制定一系列的預算標準。如研討會議相關的會議次數、周期、天數以及相關成本。此外,對于科研活動所必需的校外、跨地區乃至跨國研討、差旅等,相關費用的預算核定也十分重要,要以科研活動順利開展為前提,充分尊重市場價格以及高校自身條件進行標準制定,從而實現預算編制的科學、規范與合理。
2.加強經費管理科學體系建設
經費管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由高校財務管理部門負責,并進行制度的推行與執行監督。但是科研活動與普通財務管理所能涉及與把控的方面仍然存在較大差別。一般性財務管理很難做到對高校科研活動財務管理細化以及經費合理化管理。因此,加強科研經費管理的專門化體系建設十分重要。
首先,成立高校經費管理專門小組,并以推進科研活動發展及經費管理精細化為雙重主導,組建專門的管理人員團隊。在管理人員構成上面,應遵循放管服所要求的服務性、科學性與精細化要求,將財務管理負責人、科研活動負責人都納入管理團隊當中,同時也要積極邀請這方面的專家學者共同參與管理,實現管理效能均衡,發揮管理團隊作用。
其次,加強經費管理流程規范、創新以及確立行之有效的過程監控。事前分析與事后總結是傳統管理活動中比較受到重視的管理環節,但隨著管理精細化與規范化要求的不斷提升,過程監控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制約了高校經費管理的優化性與效益性,許多管理問題由于未能在萌發之初就得到及時發現與遏制,從而才演變為較大的管理風險,給高校經費管理工作造成嚴重損失,甚至因此影響到整個學校的社會聲譽與地位。所以,過程監控必須成為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創新的重中之重,必須建立過程監控及風控預警機制。以科研項目為單位,加強每個項目在立項、審批、經費調撥、經費使用、使用結果驗收、成績經驗總結等各個關鍵點上的把控力度,經費管理部門應對其進行及時的跟蹤核查及數據收集,對出現問題的環節及時進行查處,避免風險及問題擴大化。并通過推行經費管理成效分析例會制度,加強對實際發生問題的研究討論力度,加強對現存問題解決辦法研討及整改工作成效研討的力度,避免問題屢屢發生卻屢禁不止,將過程監管真正建設成為促進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一個有力的長效保障機制,為放管服的持續推行奠定良好基礎。
3.加強輔助機制建設
管理工作的質量提升及創新,不僅僅要重視具體制度建設,在促進其管理成效提升的輔助機制建設方面也應當加大著力。加大問責力度、加大誠信考核以及確立以科研經費管理為重點的績效考核新體系也十分必要。
首先,在問責力度加強的具體工作方面,首先應當明確科研經費管理的責任落實不僅僅應該落在具體經費使用者和基層科研人員及科室頭上,中層管理乃至中高層管理在此過程中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必須將其統統納入問責追究。此外,還應加強在橫向上的崗位與崗位之間相互監督約束的落實力度,從而建立一個縱橫交錯、立體化無死角的內部監督約束網絡,大大提升經費管理科學性規范性落實力度。
其次,在誠信考核具體工作方面,不僅要針對項目自立項開始的各項工作開展與經費使用情況進行跟蹤考核,同時對于項目申請人也要進行更為全面細致的誠信考核與檔案建設,對于存在明顯違規違紀甚至違法行為的立項人,不僅應當及時終止當前所參與或負責的科研活動,對其酌情進行經濟上以及職務上的處罰,同時要進行檔案記錄,并作為以后科研項目審批工作的重要參考,對于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情節的,還應給予終身不得申請科研立項的決定,以系統強化高校科研經費管理。
最后,為了有效促進與激發管理層與執行層在高校科研經費管理方面的自覺性與主動性,還應確立以項目科研經費為考核重點的新型績效考核體系創新。在考核指標體系設置過程中,不僅要重視科研經費使用率、科研活動開展速率以及成果轉化率等經濟性指標,同時還應在項目成為對高校教學貢獻率、參與人員個人成長值以及社會影響力等諸多非經濟性指標上多下功夫,使績效考核體系建設更為均衡和科學,避免一味追求經濟性而喪失了高校開展科研項目的根本目的性與方向性。
4.以服務意識為主導,優化內部管理環境
管理工作的有序推進與成效取得,離不開科學而正確的管理意識,同時在管理工作覆蓋面日益擴大、影響日益深遠的當前時期,管理環境對管理工作所起到的決定性作用也越來越強。放管服的根本宗旨也在于放款權力、優化管理、提升服務。因此,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創新也應重視對服務意識的提升,營造一個更為優化合理且積極的內部管理環境。提升服務意識,首先應當從高校管理層與決策層入手,正確認識管理改革與服務之間的關系,正確理解自身所肩負的責任與使命。同時,為了更好地讓經費管理服務于科研項目及活動開展,還應組織管理層集中學習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對科研活動開展的重要性和著力點,避免管理與實際脫節,避免管理上的假大空。
此外,在服務意識為導向的內部管理環境建設過程中,還應加強信息化管理手段升級及高校新文化建設工作開展力度。信息化管理手段升級能夠確保管理層更加及時地進行財務數據收集與分析,確保管理與實際活動開展始終保持一致,避免管理層與執行層因為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矛盾沖突。高校新文化建設則應致力于將經費管理制度與具體執行細節融入文化建設與意識培養之中,將制度內化為一種文化,讓管理人員與執行人員從被動執行轉為主動參與,從而大大提升他們在制度執行方面的主動性、自覺性以及創新性,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四、結語
在放管服推行背景下,高校科研經費管理也正朝著更具科學性、更具規范性以及更多靈活性與實效性的方向發展。科研經費管理創新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立足于高校科研活動需求,立足以項目為本的管理理念,必然能夠在管理的改革之路上不斷取得成績,最終推動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創新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陳涵.關于當前高校科研經費報銷管理的認識與思考.教育財會研究,2016(8).
2.陶元磊.“放管服”下的高校科研經費風險管控.財會教育研究,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