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婷婷
摘 要:本文首先概述了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內涵,引出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概念,強調了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必要性,接著介紹了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現階段的情況,最后有針對性地提出優化的措施和建議。希望可以為公立醫院提供內部控制優化方案。
關鍵詞: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現狀;對策
2015 年后,國家財政預算慢慢傾向于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社區醫療,部分公立醫院的財政投入不斷縮減,并且近些年國家不斷出臺政策鼓勵民間資本投資醫療服務行業,競爭力較強的民營醫院也不斷涌現。這些政策導致公立醫院經營環境日趨激烈,公立醫院唯有不斷深化內部改革,加強醫院運營管理,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發揮內部控制機制效能作用,才能在確保醫療質量的同時,提高其控制管理能力,樹立自己的醫療服務品牌,在未來的醫療發展過程中處占有一席之地。
一、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內涵
1.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概念
公立醫院內部控制指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財經政策,為提高公立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以科學有效的會計數據,全面綜合地控制和監督其內部會計工作和各種經濟活動。公立醫院的內部控制所起的作用主要有:第一,建立內部控制體系,把公立醫院各項經濟活動如會計、監管和戰略等糅合起來,明晰其職能目標,促使醫院更好地治理和決策,為醫院健康運營保駕護航;第二,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過程實質也是醫院治理和決策控制風險的過程,做好內部控制其實是解決醫院治理和決策中遇到風險的過程。
2.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必要性
(1)醫療收費項目多且金額大、流動性較強。醫療收費是公立醫院的主要收入來源,其具體支付方式有現金支付、銀聯支付、微信支付寶支付、預存卡支付等,2000元以下的病人退款主要采用現金支付,每天醫院會涉及大量的資金流入和流出。對于醫療收費項目多、金額較大、流動性較強的特點,公立醫院做好資金管理,防范被挪用或擠占、丟失或短缺,甚至舞弊行為等意義十分重大。
(2)醫院傳統的運營管理模式,不適應市場發展。傳統的公立醫院在政府政策的保護下,市場競爭壓力小。但是近些年隨著國家醫改的不斷深入,加上國家落實社會資本創辦醫療機構等政策的影響,公立醫院亟須不斷進行改革,如采用合作辦院、創建分院等方式占領市場份額,也就是說公立醫院原來的運營管理模式,已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面臨轉型升級,以提升社會競爭力。
(3)醫院固定資產價值較大,管理難度大。一般,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的價值較大,且為保證其醫療效果,最新、最貴的新科技醫療設備是公立醫院比較青睞的。但在2015 年后,國家財政預算慢慢傾向于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社區醫療,不斷縮減對部分公立醫院的財政投入,在資金需求無法滿足的情況下,公立醫院可能會借款,以資產質押或抵押等方法籌措所需的資金,這會導致醫院資產管理難度加大,同時還帶來一定的財務風險隱患。
二、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現狀
(1)內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公立醫院一般都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但許多是不完善的,普遍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如:在需要敲定某些重要決策的時候,存在著部門之間不溝通、各干各的、相互牽制、制度落實不到位現象。當然,這與部分公立醫院不重視內部控制是息息相關的,如部分公立醫院沒有設置獨立的總會計師,使得在做重要經營決策時沒有財務管理者參與,而其他管理者如果不熟悉相關的財務知識,就做不好成本控制等專業性的工作;還有部分公立醫院的內部控制制度僅是一份規章制度,并沒有在具體經營活動中體現其應有的監督控制作用。
(2)公立醫院缺乏有效激勵和約束機制。部分公立醫院缺乏科學的業績評價方法,沒有完善的業績考核體系,作為醫院,其社會職能的體現才是業績考核的重點,而不是單純從醫療收入、資產規模等去衡量。部分公立醫院存在職責不清,分工不明,獎金分配不均,在職和編外待遇差距大,沒有合理的崗位問責制等激勵和約束機制,這樣會導致員工消極怠工,積極性不高,編外人員流動性大,無法把應有的責任落實到個人,這都影響了醫院的經營效率。
(3)內外部監督檢查力度有待加強。發揮內部控制機制效能要以監督機制為基礎,部分公立醫院內外部的監督不到位。如外部監管部門不夠重視內部控制,檢查力度不大,就算是有檢查,其關注點也沒有放到如何切實地執行內部控制,沒有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物價局和衛計委等部門都會抽檢公立醫院各項項目收費表,但也只起到了收費情況監督管理(轉68頁)(接69頁)作用;社會監督也難以起到應有的作用,而且部分公立醫院內部缺少相應的審計人員或審計的獨立性有待加強,內審監督流于形式。
三、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改進措施和建議
1.完善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加強信息化建設
首先,公立醫院管理層應合理設置,防止一言堂;總會計師的權限應設置為醫院副院長層次,突出審計科的獨立性,充分發揮其全面監督管理作用;明確職能科室職責,真正做到責任明確,層次分明。其次,公立醫院信息系統設置統一的內控的具體要求,崗位人員的職責和權限由信息系統自動控制;在運用中,定期收集各科室使用信息系統的建議辦法,不斷更新、維護,確保持續優化內控管理流程,防范經營風險;此外,還需做好信息系統的安全維護工作,如加密數據和信息,及時退出或者鎖定軟件,及時做好數據備份工作等。
2.完善公立醫院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加強文化建設
首先,公立醫院績效管理的重要環節是明確責任獎懲機制,這也是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的基礎,可結合自評和相關部門檢查意見,獎勵嚴格執行內控的人員,處罰違規人員,甚至追究其法律責任等。完善內控評價指標,如用醫療責任事故指標等來做好追蹤問責工作。其次,公立醫院應按規律、按階段加強醫院文化建設,建立良好的醫患溝通方式;利用網絡渠道開辟患者合理化建議模塊,及時收集信息并做出相應的改進。
3.加強公立醫院內外部監督,形成多方監管機制
首先,公立醫院需引進或培養專業審計人才,鼓勵其定期參加進修培訓,不斷提高人員的綜合素質,為內部控制管理提供合格的內審專業人員。其次,構建自上而下、從宏觀到微觀的監督體系,建立以醫院院長為團隊第一責任人的監督體制必不可少。同時,在相輔相成、互相制衡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各部門的優勢,讓醫院在監督管理下有效運行。最后,發揮內、外部監督機制。外部監督包括上級部門監督、社會監督等,比如衛生部門監督其醫療內容和行業整體規范性,其他的政府部門監管環保、財政、藥品、人事等方面。內部監管主要是內部審計部門的監督。總之,公立醫院要加強內外部監督,形成多方監管機制。
在實踐工作中,應結合公立醫院體系特征,以內控規章制度理論知識為基礎,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正確分析公立醫院在內部控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斷采取改進措施,以持續優化公立醫院內部控制機制。
參考文獻
1.黃金華.改善醫院內部控制效果的工作建議.財會學習,2016(10).
2.趙光宇.淺析基層醫院內控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現代國企研究,2017(14).(責任編輯:王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