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文 李平 王晶昕
摘 要: 政府會計制度最大的特點是“五雙”,實現了“五統一”,有八大改革創新和兩大亮點。高校在資產、收入、內設機構、人員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實施政府會計制度,要大力開展宣傳培訓,營造良好氛圍;開展校內調研,預研相關問題;加強組織領導和責任分工,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倒排時間進度,做好新制度實施前的準備工作;提早動手,保證按時完成新舊制度轉換銜接工作。
關鍵詞:高校;政府會計制度;會計改革
財政部2017年10月24日頒發的政府會計制度(以下簡稱“新制度”),較現行的行政事業單位行業會計制度發生了重大變化,這種變化可以說是顛覆性的,而且是歷次改革技術難度最高的,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新制度將于2019年1月1日起,在全國各級各類行政事業單位施行,時間已經非常緊迫。本文主要談談新制度的重大變化,以及在高校如何實施新制度。
一、政府會計制度的重大變化
1.新制度的最大特點:“五雙”
(1)雙體系。建立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兩大會計核算體系。對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的現金收支,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在一個賬務系統中平行記賬,在一張憑證上同時進行賬務處理。而對不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的現金交易、納入部門預算的非現金交易、不納入部門預算的非現金交易,財務會計做賬務處理,預算會計不做賬務處理。
(2)雙基礎。與兩大核算體系相對應,實行雙會計基礎,財務會計實行權責發生制,預算會計實行收付實現制。
(3)雙等式。財務會計: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費用);預算會計:預算收入-預算支出 = 預算結余。
(4)雙功能(目標)。同時反映預算執行情況和資產負債等財務信息。
(5)雙報告。同時編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和決算報告,以財務會計為基礎編制財務報告。以預算會計為基礎編制決算報告。財務報告反映資產、負債等財務信息,從而反映會計主體公共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決算報告反映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2.會計核算實現“五統一”
(1)統一會計規范(廢止12個行業會計制度,所有行政事業單位執行統一的政府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
(2)統一會計要素(八要素,其中財務會計五要素: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費用;預算會計三要素:預算收入、預算支出、預算結余)。
(3)統一會計科目(分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兩套、共103個科目,其中財務會計科目77個、預算會計科目26個)。
(4)統一會計報表(新的報表體系是7表1注,其中,財務報表包括4表1注:資產負債表、收入費用表、凈資產變動表、編制現金流量表、附注;預算會計報表至少包括3張表:預算收入支出表、預算結轉結余變動表、財政撥款預算收入支出表。
(5)基本建設投資納入大賬統一核算。
3.新制度的八大改革創新
(1)重構政府會計核算模式。建立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適度分離又相互銜接的政府會計核算模式,這是政府會計核算模式的重大創新。
(2)打破不同部門、行業的藩籬,統一會計制度。取消現行的12個行業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執行統一的政府會計制度。
(3)強化財務會計功能,全面引入權責發生制會計核算原則。將所有經濟業務事項都納入財務會計核算范圍,采用權責發生制。實提資產折舊攤銷,計提壞賬準備,增加“預計負債”“待攤費用”“預提費用”等科目。
(4)改進預算會計功能。將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的現金收支均納入預算會計核算范圍。增設“債務預算收入”“債務還本支出”“投資支出”等科目核算。
(5)擴大政府資產負債核算范圍。設置“公共基礎設施”“政府儲備物資”“文物文化資產”“保障性住房”等科目,充實代管資產核算,增設“受托代理資產”與“受托代理負債”科目核算。
(6)整合基建會計統一核算。基本建設投資不再單獨設賬核算,而是并入大賬設項目核算。
(7)增強制度可操作性。新制度增加了“附錄――主要業務和事項賬務處理舉例”;財務報表中“現金流量表”是否編制由單位自行選擇;將“本年盈余與預算結余差異調節表”列入報表附注,而且只要求對重要事項而不是所有事項的差異作詳細說明。
(8)完善報表體系和結構。如前所述,新的報表體系是7表1注,其中財務報表4張,預算會計報表3張。
4.新制度的兩大亮點
(1)相互銜接。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相互銜接主要體現為,會計業務處理在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兩大體系同時反映,在同一賬套中平行記賬。預算會計要素和財務會計要素相互協調,決算報告和財務報告相互補充,共同反映政府會計主體的預算執行信息和財務信息。
(2)適度分離。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的適度分離,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雙體系”,如前所述,政府會計由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構成。政府預算管理主要依賴預算會計,財務管理主要依賴財務會計。所有經濟業務事項財務會計都必須做賬務處理,只有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的現金收支才在預算會計中平行記賬。第二,“雙基礎”,如前所述,財務會計實行權責發生制,預算會計實行收付實現制,使得政府會計核算既能反映預算收支等流量信息,又能反映資產、負債等存量信息。第三,“雙報告”,要求政府會計主體應當同時編制決算報告和財務報告,并且明確了兩種報告的內容和信息使用者范圍。
二、高校實施政府會計制度的特殊環境
據統計,全國現有高校2900多所,其中普通高校2600多所,成人高校280多所。高校是事業單位,也必須執行政府會計制度,但高校又是一個特殊的事業單位群體,具有鮮明的特點,決定其較他類型的事業單位,執行政府會計制度的工作量和難度要大得多。
1資產種類繁多,體量大
高校資產的特點是,除了資金量大、用于教學科研的儀器設備品種規格多、數量多外,還有大量的成果、專利、專有技術等無形資產。資產規模一般從數億元到數十億元,2016年資產規模最大的清華大學甚至達到530多億元,然后依次是浙江大學379億元,北京大學376億元,上海交大298億元,中山大學216億元。
2.收入來源渠道多,收支規模大
收入來源有財政撥款、科研經費收入、事業收入、經營性收入、捐贈收入等。收入規模一般從數千萬元到數十億元,2016年收入排名第一的清華大學達到161億元,然后依次是浙江大學123億元,北京大學116億元,上海交通大學103億元。清華大學2017年達到170多億元,2018年收入預算200多億元。
3.內設機構、單位多,管理方式多樣化
一般高校除了設有學院(系、部、所)、行政管理、后勤服務部門以外,還有為教學科研服務的實習工廠、試驗場站等,以及附中、附小、幼兒園、醫院等附屬單位,多達數十個。在管理方式上,有的實行全額撥款,有的實行定額補助,有的實行企業化管理、自收自支,有的還要求上繳收入。
4.人員結構復雜,數量大
高校有各類學生,如本專科生、碩博士研究生,全日制、非全日制學生,函授自考生、成教生、網教生等,2016年學生人數最多的吉林大學達到25萬多人,然后依次是西南大學22萬多人,四川大學17萬多人,山東大學16.6萬人,中南大學15.9萬人;教職工類型多,有正式在編在崗職工、離退休職工、人事代理人員、聘用制人員、兼職人員、臨時用工人員、勞務派遣人員,等等,2016年教職工人數最多的清華大學達到2.8萬多人,然后依次是華中科技大學2.1萬人,北京大學2.08萬人,吉林大學2.05萬人。
三、對高校實施新制度的幾點建議
1.大力開展宣傳培訓,營造良好氛圍
(1)將新制度作為最近一段時期會計人員培訓的重點內容,財務部門要組織全校財會人員學習新制度,可以采取集中授課、座談討論、知識競賽、模擬操作等多種培訓形式,培訓內容理論與實務相結合、側重于實務操作,使大家了解政府會計改革的背景、意義、改革內容、實務操作方法等,讓每一名會計人員學懂、弄通新制度。使大家牢固樹立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并重、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并重、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并重的意識,以適應改革要求。
(2)選派業務骨干外出參加相關培訓,赴試點高校調研學習,加深對新制度的理解。
(3)加強對升級后的會計軟件操作的培訓,提高會計信息化水平。
(4)對相關部門人員進行新制度培訓。實施新制度,涉及資產分類、折舊,科研收入的確認,人員、部門費用的分類,合同管理等等問題,僅靠財務部門一家是不可能完成的,需要資產、人事、科研、教務、信息、基建、后勤等部門的配合和支持。通過培訓講解,讓他們對新制度也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明確本部門為此要做的工作。
2.開展校內調研,預研相關問題
高校執行新制度,必須結合實際,研究解決具體問題和一些難點問題,如,校內哪些單位執行政府會計制度、哪些不執行?執行新制度需要哪些部門配合、如何配合?會計核算軟件如何開發,滿足新制度的需要?如何開展清產核資、對資產進行分類、實提折舊攤銷?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平行記賬如何審核、驗證正確與否?在權責發生制下如何確認科研收入?財務會計要不要進行項目核算?等等。
3.加強組織領導和責任分工,制定具體實施方案
高校實施政府會計制度應堅持“統一性、問題導向、配套改革整體推進、業財信息融合”的原則,制定好實施方案。
(1)加強組織領導。由相關校領導和財務、資產、人事、科研、教務、基建、后勤等相關部門,組成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負責分解工作任務、協調解決問題、人員培訓和新舊制度的銜接轉換工作。
(2)明確責任分工。在實施方案中把財務、資產、人事、科研、教務、基建、后勤等相關部門的工作任務和責任落到實處,明確工作進度、時間節點和獎懲辦法。
(3)建立人事、資產、教學、科研、基建、合同和信息等相關部門的協同機制,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新制度的實施工作。
(4)在國有資產管理、預決算管理、績效評價、內部控制等方面對接好新制度,為其落地保駕護航。
4.倒排時間進度,做好新制度實施前的準備工作
(1)開展各類人員清理和費用分類管理工作。
(2)開展資產核實清理和分類統計工作。
(3)開展往來款項的清理分析工作。
(4)開展各類經濟合同的清理規范等工作。
(5)加快會計軟件的升級改造,加快“業財融合”的信息化平臺建設。
(6)編制符合高校實際、具有可操作性的會計核算補充規定或核算手冊。
以上各項工作都要以今年12月31日為基準日,倒排時間進度,明確完成的時間節點,為新制度的實施做好充分的準備。
5.提早動手,保證按時完成新舊制度轉換銜接工作
要提早動手,進行新舊制度的轉換工作。政府會計制度在高校轉換銜接的基本原則是:一是先轉財務會計科目,后轉預算會計科目;二是舊制度有規定的業務,先調整,后轉換;三是新制度規定的業務,先轉換,后調整。
新舊制度銜接要做好以下5方面的工作:編制2018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額表和新舊科目余額對照表;設立2019年1月1日的新賬;登記新賬的財務會計科目余額和預算會計科目余額。將原賬科目余額轉入新賬科目,將未入賬事項登記新賬科目,對相關新賬科目余額進行調整;④編制2019年1月1日的科目余額表;⑤編制2019年1月1日資產負債表。
在切實完成新舊制度轉換銜接的基礎上,按政府會計準則與新制度規定,梳理各類經濟業務核算方法,對2019年新發生經濟業務進行核算。同時要抓好配套工作,做好與實施改革直接相關的資產管理、合同管理和系統更新工作。
參考文獻
1.財政部.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立信會計出版社,2017.
2.財政部.政府會計準則.立信會計出版社,2018.
3.劉用銓.閑談政府會計學習心得體會.“鷺島正計”公眾號,2017.09.18
4.劉用銓.雙體系平行記賬模式體現五大特征.中國會計報,2018.01.12,第10版.
5.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名單.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2017.06.14.
6.財政部.關于印發《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與《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有關銜接問題處理規定的通知.財會(2018)3號.(責任編輯:劉海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