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 李英蓮 王竹
摘 要: 《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以下簡稱“政府會計制度”)自2019年1月1日執行,會計核算具備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雙重功能,適用于各級各類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本文就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與政府會計制度的差異進行了分析研究,高校執行政府會計制度提供參考。
關鍵詞: 政府會計制度;高校;執行
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2014年國家新修訂的《預算法》、國發[2014]63 號文件等相關精神,為全面、準確反映各級政府整體財務狀況、運行情況和財政中長期可持續性,提出了建立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2015年10月23日,財政部令第78號發布《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由此啟動了我國政府會計重大改革,后續又相繼發布了存貨、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公共基礎設施、政府儲備物資6個具體準則和固定資產應用指南,在此基礎上于2017年10月24日發布了政府《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明確要求各級各類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于2019年1月1日執行。
一、高等學校會計制度的不足之處
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規定:高等學校會計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實現制,但部分經濟業務或者事項的核算應當按照本制度的規定采用權責發生制。即未適度分離財務會計核算和預算會計核算,且采用的會計核算基礎為修正的權責發生制,在反映會計主體的資產狀況、運行情況和中長期可持續發展方面存在缺陷。
1.資產虛增
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規定,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即使不能收回也不計提壞賬準備,不能反映應收款項真實情況;對外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法,企業虧損甚至成為“僵尸”企業,賬面價值依然為初始投入,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由于相關折舊、攤銷管理規定未出臺,許多高校未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無形資產進行攤銷,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以賬面價值而非凈值列入資產負債表,導致資產虛增。
2.負債不實
由于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未適度分離,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使用混淆,通常不采用收付實現制核算應付賬款和其他應付款,當期應付款項未計入,而在實際支付時形成支出,導致負債虛減;許多應付校內部門的款項在代管款項科目核算,導致負債虛增。
3.收支虛增
高等學校會計制度核算橫向科研收入、其他收入未執行進度確認收入,而是采取收付實現制以實際收到款項計入收入,導致收入虛增;高等學校會計制度沒有費用的概念,以收付實現制的支出作為會計要素,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購置費用及基本建設,均作費用化處理,全額計入當期支出,使當期費用虛增。
4.預算結轉結余無法準確反映
高等學校會計制度核算的本期結轉結余未計算應付賬款、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導致預算執行結果無法準確反映,本期結轉結余虛增,無法準確反映預算結轉結余的情況。
二、政府會計制度主要變化內容
政府會計制度創新構建了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雙核算、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雙基礎、決算報告和財務報告雙報告的體系,既能反映會計主體資產狀況、運行情況、可持續發展情況,又能反映預算收支和預算結余情況。
1.“5+3”會計要素
為滿足會計核算要求,政府會計制度確定了8個會計要素,財務會計要素為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費用,預算會計要素為預算收入、預算支出和預算結余。
2.所有資產、負債入賬
包含各項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土地)及經營管理的資產,各項應計入當期的應付賬款、其他應收款、或有負債等未入賬負債。
3.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
政府會計制度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投資的會計核算由費用化處理改為資本化處理,之前未計提折舊和攤銷,資產價值反映不真實,2019年1月1日前完成向前追溯實提,2019年1月1日起每月計提。
4.計提壞賬準備
政府會計制度規定收回后不上繳財政專戶的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計提壞賬準備,有利于高校處理諸多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的歷史遺留問題 。
5.基建投資不再單獨建賬
政府會計制度規定基本建設投資不再單獨建賬,納入政府會計制度核算體系統一核算基本建設投資,基建投資實行項目管理,通過工程物資、在建工程科目進行項目核算。
6.以合同完成進度確認收入
財務會計采用權責發生制,以合同完成進度確認收入,能夠反映當期收入的實際情況。但政府會計制度在未收款預開票時,仍要求確認事業收入,使當期收入仍不真實,應增設會計科目反映。
7.對外股權投資引入權益法
對外股權投資根據投資比例和控制情況,采用成本法和權益法,而非以前單純采用成本法,能(轉67頁)(接68頁)夠真實反映學校對外股權投資的實際情況。
8.期末結轉
期末結轉與高等學校會計制度不同,財務會計月末、年末要進行結轉,預算會計在年末進行結轉。
9.報告體系
政府會計報告采用雙報告體系,即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財務報告,和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決算報告,財務報告反映會計主體的資產狀況、運行情況和中長期持續發展情況,按照具體準則的要求披露相關信息,決算報告反映會計主體預算收入、預算支出和預算結余情況,與高等學校會計制度相比,反映信息更加真實、完整、準確。
三、高校執行政府會計制度
高校執行好政府會計制度是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推進政府會計改革,是編制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的基礎,不斷提升財務管理水平,促進會計信息公開,不斷提高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1.全面清理資產負債,做好會計制度銜接工作
科研項目未收款、預開發票的情況進行全面梳理,科研項目終止的應完成合同終止,項目合同仍有效的應及時入賬,計入應收賬款;對固定資產進行全面清理,確定適合本校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根據《政府會計準則第3 號一一固定資產》應用指南規定的折舊年限完成追溯計提折舊,并對無形資產進行攤銷;全面清理債權債務,并按債務人、債權人分類整理,以備執行政府會計后計提壞賬準備,并在財務報告中披露相關信息;對現有科目、項目進行全面梳理,編制科目余額表和項目余額表,根據財會〔2018〕3 號的規定,對政府會計制度與高等學校會計制度銜接問題分析處理,進行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向政府會計制度轉換,確保會計制度順利過渡。
2.完善會計核算體系,加強財務管理
政府會計制度創新構建了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雙核算、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雙基礎、決算報告和財務報告雙報告的體系,高校會計制度與之相比存在較大差異,高校執行好政府會計制度,須做好頂層設計,完善會計核算體系,明晰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會計核算基礎,適應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核算。同時,加強債權債務管理,按照債權人、債務人進行明細核算,計提壞賬準備,加強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管理,按月計提折舊和攤銷,并進一步加強預算管理,不斷提升財務管理水平。
3.不斷加強財務信息化建設
執行政府會計制度,高?,F有會計管理信息系統尚不能滿足要求,必須進行研發,以滿足算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雙基礎,適應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雙核算的要求。同時,要以信息化的手段加強校內部門的協作,實行數據共享,使財務部門及時獲取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經濟合同等相關信息,以做好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應收應付款項等會計核算,不斷提高財務工作效率,財務信息化是政府會計制度執行的重要手段。
政府會計制度的執行是當前高校財務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財務部門準確理解和把握政府會計制度,做好會計制度前期準備工作,順利進行會計制度銜接,開展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雙核算,執行好政府會計制度,為財政部編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打下堅實基礎。
(責任編輯:劉海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