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偉



一、傳球
易犯錯誤1:持球或傳球時肘關節外張。
產生原因:持球時五指沒有自然分開,全手掌觸球兩側,兩拇指距離過大或呈“一”字,致使兩肘強制性外展,肘尖指向身體兩側;肩膀過于緊張,聳肩,造成肘關節協同性外展。
糾正方法1:正對墻面,雙手持球于胸前,以球抵墻,自我檢查持球手型以及兩肘指向,要求兩拇指呈“八”字型持球,兩肘彎曲自然下垂(圖1-1)。
糾正方法2:橡皮筋內側傳球。身體站于平行橡皮筋間,要求持球或傳球時,感受肘部與橡皮筋的位置關系,運用條件限制強化兩臂不外展(圖1-2)。
易犯錯誤2:上、下肢配合不協調,動作脫節,缺乏腿部發力。
產生原因:持球時,雙腿過直,或雙腳前后(或左右)開立不夠,或身體過前傾,重心靠前。
糾正方法1:持球“蹬、伸”練習。雙腳前后站立,雙腳間距與肩同寬,膝微屈。雙手持球,后腿向前蹬地邁步的同時手臂前伸,重心隨之前移,球不離手。重點體會由下而上的發力順序。持球蹬地伸臂、上、下肢的協調發力。隨教師口令:“1-蹬地伸臂;2-收腿收臂”,連續完成10~15次為1組,共做3組(圖2-1~2-2)。
糾正方法2:對墻傳球。完成持球前蹬、后收練習后,可進行對墻傳球練習,體會腿部蹬地的動作。傳球距離由近到遠,逐漸增加腿部蹬地的力量。按照地上不同距離的標志線,各完成15~20次練習為1組,共做3組(圖2-3~2-5)。
易犯錯誤3:傳球出手時無翻腕、撥指動作。
產生原因:持球手型不正確,手腕部位動作僵硬或傳球時兩臂用力不一致,手心向前直接將球推出。
糾正方法:徒手合掌壓指練習。雙手合十置于胸前,屈肘,兩臂自然貼于身體兩側。蹬地伸臂,雙手手指按照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的順序依次分離,食、中指用力彈撥,拇指向下,手心朝外。體會翻腕撥指動作。在練習時,應配合下肢及腰腹發力,手臂前伸,完成合掌壓指練習15~20次為1組,共做3組(圖3-1~3-3)。
易犯錯誤4:傳球不準。
產生原因:中小學生肌肉力量不足,支配、控制球的能力欠缺;傳球時上下肢不協調,動作不連貫;對傳球的路線、位置不明確等原因都會造成傳球不準。
糾正方法:對墻區域傳球。在墻上標記一定的區域,按照蹬地、頂腰、伸臂、翻腕的動作要領進行傳球。待動作的連貫及上下肢的協調配合熟練后,再增加傳球的距離,縮小目標區域的面積,以提高練習的難度。要求學生在不同距離、不同傳球目標區域面積,各完成傳球15~20次為1組,共做3組(圖4-1~4-3)。
二、接球
易犯錯誤1:手型不對,缺少手臂主動前伸接球的動作。
產生原因:沒有建立正確的手型概念,未掌握動作要領。
糾正方法:先仔細觀察教師的示范,然后做持球的后撤引球模仿練習等,以此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最后從徒手練習手型再到2名學生合作的近距離傳接,重點強化接球的手型,做到拇指為八字,掌心向前,雙手成球形。
易犯錯誤2:接球緩沖不夠,重心后移緩慢。
產生原因:手指觸球后不能迅速收臂后引緩沖,動作生硬,上下肢的配合不協調,重心后移緩慢,從而造成接球不穩。
糾正方法1:先徒手模仿接球練習,然后2名學生1組進行近距離傳接球練習,重點強化接球時手臂主動回收、腿后撤和重心后移的協同配合。
糾正方法2:對墻大力傳、接球。對墻傳球時,要求球反彈點在出手位置,強調傳球的力量。提示學生接球時手臂快速緩沖,重心主動后移,從而完成整個接球動作。然后逐漸拉大傳球距離,提高球反彈后的速度、力度,促進學生接球的能力。可按照地上不同距離的標志線進行練習,完成15~20次為1組,共做3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