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的適切性,充分發揮跨區域教學研討活動的交流與輻射作用。2018年5月20-22日,在浙江慈溪舉行了“浙江省九城區中小學體育教育聯盟(小學組)第九屆教學研討活動”?;顒右浴读x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為依據,以《綱要》為依托,以方法體現籃球項目特征、方法是否有教學味、學生是否通過方法學會學習等方面觀察記錄分析為評課點;圍繞《多種形式的拍球游戲及綜合游戲》單元,呈現了2節課。本期邀請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于素梅研究員、浙江省體育教研員余立峰等針對本次活動的主題、課例等內容進行了深入分析。同時,也結合本次課例,對一線教師進行征稿,以期通過本期所呈現的文章,為體育教師深入研究課堂、拓展體育教師對課堂設計的思路、促使體育教師更深入地思考和研究奠定理論基礎,進而通過體育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讓學生受益。
實施有效的體育教學與諸多因素有關,諸如教師、學生、場地、器材等。但能否把握好學情起著關鍵性作用。如何把握學情實施有效教學呢?
一、了解學情 優化設計
在體育教學設計環節,對學情的了解程度決定著目標確定是否更加具有針對性,練習手段是否具有實效性等。因此,充分了解學情才能做出最優化的設計。
1.教學設計諸要素與學情的把握程度有關。體育教學設計需要考慮很多要素,如,內容選配、目標確定、場地布置、器材發放、練習手段選擇、安全防范、重難點確定、時間分配等。這些方面的確定,既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素質和運動技能基礎,還要了解學生相應年齡段的生理、心理特點和認知發展水平,尤其是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容忽視。如,在內容的選配上,主教材的選擇和體能素質練習內容的確定都不能脫離學生實際。如,班級內學生的身體素質狀況不同,假如一半學生上肢力量不足,另一半學生柔韌素質相對較差,在“課課練”部分,就要依據學生的素質不同選擇練習不同的內容。又如,目標的確定,學生的素質基礎和運動技能發展水平不同,其目標也應該有別,了解學情便于把握目標層次。
2.教學設計中學情分析文本撰寫方法。體育教學設計對學情分析的結果要呈現在教學設計文本之中,需要呈現哪些信息?過去的學情分析文本內容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有學情而沒有分析或很少有分析,多數僅僅介紹了任教班級有多少學生,學生性別分布情況,有什么興趣愛好等。其實,學情分析重在分析,除了對基本學情的陳述,更重要的是要做關聯性分析,并有適當地對課上學生學習的預判。如,小學六年級某班的學生學習籃球行進間運球技術,班級人數是45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0人。就學生基礎而言,男生多數具有一定的籃球基礎和興趣,有2名學生是籃球校隊隊員。女生總體上不太喜歡籃球運動,過去的籃球課上的積極性不高,僅有個別學生表現出積極學練的態度。還有極個別學生過去總出現籃球課上故意見習現象?;谶@樣的學情,要進一步分析,采取何種措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如何充分發揮2名校隊隊員在籃球行進間運球技術學習中的作用,除了幫助教師指導學生們練習,還可以采取讓2名隊員做示范的方式,激勵學生更好地學習。另外,基于學生不同的基礎,可以提出好、中、差3個層次的目標要求等。通過合理的組織,能夠預測到每名學生都能有不用程度的提高。
3.了解學情優化教學設計需要考慮的特性。無論什么樣的學情,要想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教育性、準確性、實效性、安全性等均不可忽視。其中,趣味性,不僅僅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更要充分考慮到興趣的保持,所以,趣味性并非是做一個學生喜愛的游戲那么簡單,要能夠基于學情找準多元化的興趣點。教育性,在教學設計環節不僅要充分考慮,而且要有具體體現,尤其是如何發揮體育課堂教學的教育價值,包括教材的教育價值,組織方法的教育時機把握等。準確性,一方面指選擇的教學手段和練習方法要盡可能地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另一方面還要充分考慮是否適宜學生特點和發展需求。實效性,更是要站在學生學習的角度把握教學設計環節,如果不能考慮到教學的實際效果,在上課階段就更難以體現。實效性的具體衡量可以從2個方面來把握:一是基于學情設定的目標能否順利達成;二是從“樂動會”,如何設計才能更有利于學生能夠“樂”在其中,“動”得合理,“會”得全面。然而,“樂”并非簡單意義上地做個游戲讓學生開心體驗一下運動的樂趣而已,要考慮持久地享受體育運動給他們帶來的快樂?!皠印钡捏w現要考慮如何分組讓學生動得更加合理、有效,盡可能地讓他們少等多動?!皶睉⒅?個方面,即會說、會做、會用、會學、會做人。盡管在一節課上學生不可能完全達到,但是,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這些方面,盡可能地注重會的5個方面的教育教學和正確引導。
二、觀察學情 適當調整
體育課堂上對學情的觀察至關重要,根據課堂上的真實學情,可以及時做出學習的調整,包括練習內容、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可以做出微調。
1.教案是預案,有時不與教學相對應。教案和教學是什么關系?課堂上通過觀察學情才發現,教案只能算是一種預案。因為,在撰寫教案時,是基于前期對學情的基本掌握做出的預設,但實際教學中,并非完全如此,基于課堂上的學情變化,無論是教學組織方式,還是練習手段的難易度把握,均可以依據課堂上觀察到的學情做出適當的調整。因此,課堂上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至關重要。對體育任課教師而言,觀察學情做出及時調整,是提高教學有效性必不可少的,尤其是要能基于學情做出更有針對性的指導,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在學習中得到提高與發展。對觀課者而言,需要認真觀察課堂上學生的各種學習行為表現,還要觀察任課教師是基于學情做出合理的調整,還是不顧學情原原本本地按照事先設定好的教學組織方式和練習方法機械地完成教學工作。切不可將基于學情靈活把握課堂的教師誤認為是未能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師。
2.課堂觀察學情應把握幾個關鍵要素。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包括聽講、觀察、練習等多個環節,學生究竟是如何學習的,教師如何通過學生的各種學習行為判斷學生會不會學,以及學沒學等。首先,對學生聽講行為的觀察,需要把握的是聽了嗎?怎么聽的?哪些學生沒有認真聽?基于學生的聽講情況考慮應該做出什么樣的聽講法指導?其次,對學生觀察行為的把握也十分關鍵,有些學生在體育學習時會觀察,有的學生不會觀察,甚至還有的學生不觀察,對于不會觀察的學生,教師應該做出觀察的指導,尤其是在教師示范前,為了能夠讓學生掌握觀察的方法并進行有效觀察,就需要向學生講明觀察的具體方法。除此之外,根據學情不同還決定了示范的位置和方法,甚至示范次數也與觀察到的真實學情有關。最后,練習是每一節體育課堂都會有的環節,觀察課上學生的練習情況尤為重要,不僅要觀察學生練了沒有,怎么練的,會不會練,還要重點觀察其練得是否有效與安全等。因為,學生不同練習行為決定了教師采取什么樣的指導方略,但無論學習什么,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錯誤動作時,決不能只強調結果似的指導,而是要根據學生不同的錯誤原因做出有針對性的指導。如當2名學生1組進行墊球練習時,球總是墊不到對方接球范圍內的位置時,不能僅強調“墊到位,墊到位”,而是要結合墊不到位的原因做出具體的過程性指導。觀察學生是不是雙臂的掌根和前臂沒有并住,肘關節有彎曲等錯誤動作。
三、反思學情 質量提升
課后,教師們會撰寫一份小結,多數會反思課堂上發生的情況,以及總結上課的效果等。然而,當在課后進行反思時,對學情的反思不容忽視。因為,反思學情,不僅對已完成的課堂有一個基于學情的客觀評判,還能夠對以后如何更好地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提出更有針對性的改進策略。對學情的反思可以聚焦在樂、動、會3個核心要素上。
1.對課上學生“樂”的反思。“樂”與“不樂”是反映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學習效果優劣的重要體現,究竟“樂”的程度如何,除了在課堂上重視觀察及時調整,課后的反思也較為重要。課后需要反思的是:學生在這節課上真正的“樂”了嗎?哪些環節體現出了愉快的學習?大約有多少學生比較快樂?學生的“樂”持續了大約多長時間?是一個游戲結束即終止,還是幾乎貫穿整堂課?如果通過反思,課堂上大多數學生“不樂”,就需要認真分析“不樂”的原因,是教學內容匹配的問題,還是目標定得過高或過低的問題,或是練習手段缺乏適宜性和新穎性的問題。反思確定具體原因后,就要考慮在以后的教學中該如何調整。
2.對課上學生“動”的反思。“動”既是體育學科最本質特征所決定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決定學生是否能學“會”的關鍵因素。課堂上學生“動”與“不動”,“動多”與“動少”差別很大。過去曾有教師提出在教學中應遵循“精講多練”的原則,但這還不夠,因為有時教師并沒有“多講”,甚至沒有講話,學生依然“動”得有限或不足,因此,上好體育課還要遵循“少等多動”的原則?!吧俚榷鄤印币馕吨颜n堂時間充分地運用起來,盡可能地將各種浪費時間的現象消除,如有的課上排長長的隊領取器材,有的課上分組組別過大,十幾名學生排隊等候練習,這些都難以達到“多動”。除此之外,還要反思課上“動”得是否準確、合理與安全。這些都可以與學習效果關聯起來,準確與否、合理與否都與教學效果息息相關,假如“動”得不夠安全,還會直接或間接導致安全事故發生。當課堂上出現傷害事故時,需要認真反思,事故發生的教學環節是哪里出了問題,設計的練習手段是否存在安全隱患等?;诖?,反思“動”的情況對改進未來的教學十分關鍵。
3.對課上學生“會”的反思?!皶迸c“不會”,“會多”與“會少”,對于一節課的學習而言,是衡量的尺度,也是課后反思的關鍵點?!皹穭訒敝械摹皶敝攸c指向“會說、會做、會用、會學、會做人”,這“五會”可能難以在一節課上全部達成,但作為任課教師要能夠盡可能地考慮到“五會”盡可能地在不同階段實現。課結束后,究竟學生將“五會”中哪些內容有所呈現了?學生“會說”了嗎?是如何知道他們會不會說的?學生是否“會做”了?與教學目標相比,達到的程度怎樣?課堂上學生是否懂得所學知識將如何使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了嗎?在做人方面,學生有沒有體現出樂于助人、遵守規則、頑強拼搏等優良品格呢?假如通過反思,有些環節忽略了對學生的及時而正確的引導,如當教師做示范時,多數可能忘記了在示范之前告訴學生如何觀察示范,結果學生不會觀察,后導致練習出錯率增加。反思學生的“會”與“不會”,并找到其根源,在一定程度上能為后續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重要參考。
四、結束語
在體育教學的前、中、后3個環節,都不可脫離學情而進行教學設計、課堂組織和課后反思,因為,教學要以學生的學而教,教是為了不教。還要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的實效性,“樂動會”課堂不僅要求把握一種為學生發展需求而實施教學工作的理念,更要真真切切地把握學生是否真正達到了“樂”“動”“會”。為此,把握好學情,才能實施更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