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軍

當獲知參賽教學案例《一堂別開生面的劍術課》被評為《第三屆全國學校體育優秀教育教學案例》特等獎時,筆者感到特別慶幸,同時也有一種如釋負重的感覺。
首先,作為一名參賽者,必須拿出最好的作品參賽,一方面非常珍惜中國學校體育雜志社為全國學校體育教師搭建的這個展示自我的大舞臺,另一方面必須給地區教師“打個樣”,起到示范引領的作用。其次,筆者作為本地區案例比賽撰稿前的培訓者,必須全力以赴培訓到位,既要能解決教師如何撰寫體育教育教學案例的問題,還要不辜負領導、同事們的期望,爭取拿大獎。最后,作為本地區參賽教師作品的把關者,既要認真審閱上交的作品,杜絕教案、教學設計、說課、論文等文體參賽,還要幫助修正潤色部分參賽案例。參賽者、培訓者、把關者,這“三重山”讓筆者倍感“壓力山大”!
想,都是問題;做,才是結果。既然責任在肩,無路可退,只有迎頭趕上,變壓力為動力。筆者把近2年的《中國學校體育》雜志從書柜里全部搬到辦公桌上。先是快速瀏覽刊登在每一期《一線話題》欄目里前2屆獲獎案例,初步篩選出對筆者的講座培訓稿有借鑒價值和適合自己寫作風格的好案例,然后一邊準備培訓講座材料,一邊著手撰寫參賽文案。經過半個月的準備,制作了63頁的《如何撰寫體育教育教學案例》PPT講稿和撰寫了一篇4000余字的教學案例《一堂別開生面的劍術課》。
在培訓的時候,筆者將理論與實例相結合,深入淺出地介紹案例的撰寫思路。
其一,好的教育教學案例要突出一條主線、一個主題,筆者就選用了2016獲獎案例-12《小舉動大作為》為例。
其二,案例描述的必須是現實的生活場景,整個事實材料應該與教學背景相呼應,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起到“移情引思”的效果。為此,筆者選用了2016的獲獎案例《綻放殘缺的美》(一節讓聽力有問題的學生進行“喊數抱團游戲”的課例),讓參與培訓的學員學習作者如何將情景過程描述得直抵人心。
其三,案例提供的信息應是有教學情境才有案例的生成,筆者選用了2016獲獎案例-14《手機在辦公室丟失后》,讓學員學習作者是如何講述當手機在辦公室丟失后巧妙找回來的故事。
其四,案例應有明確的理論視角(即案例闡述的是教學策略問題、學生行為問題、師生關系問題,還是教育感化問題),筆者選用了2016獲獎案例-13《靜待花開——跳繩慢學記》,向學員分析了作者是如何抓住學生身體素質差,不敢參與練習的具體情況,從教學策略上入手給予轉變;以及2016獲獎案例-11《激勵藝術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中,作者是如何從特殊學生的教育入手,實施激勵教育收獲成功的。
其五,案例必須是圍繞教師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反思自身,揭示出當事人的內心世界,就選用筆者發表在2016年第5期《中國學校體育》上的《趣味體育課堂教學七十二變》,看如何撰寫在教學中遇到的(教學)困惑以及解決策略。
在講到案例書寫格式時,筆者列舉出了多種形式供學員參考借鑒。如,以筆者發表在《中國學校體育》雜志上的《卡片——教學的好幫手》為例,詳細介紹了格式1: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或評析;以2016獲獎案例-17《表揚具有無窮的力量》為例,簡單介紹了格式2:小作文的撰寫格式,即開頭談背景——夾敘夾議說情景——歸納總結談啟示;以及格式3(背景——案例過程——問題剖析)、格式4(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情境)——評析——反思)、格式5(案例描述——應對策略——評析反思),通過具體實例,幫助學員們明確了撰寫的具體格式。
在講到撰寫案例要內容真實,情節完整;案例價值,體現智慧;事件典型、印象深刻;源于實踐等注意事項時,筆者以發表在《中國學校體育》上的多篇文章為例,給大家作了詳實的說明。
筆者本次參賽的作品《一堂別開生面劍術課》,屬于體育教學案例,其創作素材來源于2017年度“一師一優課”《少年初級劍術》課堂實錄。案例再現了筆者從選課、備課、編制腳本、上課、錄課的心路歷程。筆者通過運用唐詩宋詞引導學生學練劍術,激發了學生的家國情懷,貫徹了弘揚國粹、傳承經典、健康第一、立德樹人以及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新理念。本文之所以能夠榮獲特等獎,筆者認為:第一,案例內容真實,源于課堂教學實踐;第二,教法學法新穎獨特,對一線教師具有借鑒意義;第三,行文流暢,評析透徹,反思深刻,具有借鑒價值;第四,借鑒了多篇上屆獲獎教學案例的行文風格和撰寫技巧。
在修改潤色和初評教師們的案例作品時,發現了不少優秀作品,其中有幾篇還能感覺到筆者的行文風格,甚是欣慰。但同時也有不足之處,如,把案例寫成了教案、教學設計等,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感謝中國學校體育雜志社舉辦的“第三屆全國學校體育優秀教育教學案例評比”活動,使參賽教師的寫作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升,同時也希望雜志社以后多舉辦類似的比賽,如,微課腳本設計大賽、單元教學計劃大賽、教學絕招大賽等。
最后致謝大會組委會所有工作人員以及評審專家,道一聲:辛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