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曉華

5月7日,大型公益欄目《我是體育教師》送教民族自治區——巴林右旗站開始,我有幸成為送教體育教師中的一員。為期1周的送教活動雖然短暫,但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內蒙古人民的豪爽熱情,牧區孩子對專業體育課的喜愛與盼望,更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體育是一種文化的真正含義。
體育是人類活動中演化出來的,由人類創造并享用,是人類文明的一個載體,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織部分,因此,體育是一種文化。作為人類生活的文化現象和文明產物,體育既是諸多文化形式表現的內容,又是具有文化內涵的復合載體。因此,人如果不能沒有文化,就不能沒有體育;人如果不能不接受教育,就不能忽視體育。
一、體育是一種超越語言的文化
體育是一種身體語言,它超越了語言本身,成為各民族之間文化交流的工具,而國際體育比賽往往被譽為“國際語言”。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曾經指出,金錢、政治、藝術、體育等是世界上的5種通用語言,并且認為體育是最為迷人的一種。
這次我們送教的內蒙古巴林右旗益和諾爾小學,是一所純蒙古語授課的寄宿制民族學校。去之前,我心里很是擔心:不能用漢語交流,這課怎么上呀?來到學校后,我準備的第1節課是二年級的體育課。我的設計是利用“石頭剪刀布”的游戲,進行雙跳雙落練習,發展學生的跳躍能力。隊伍集合后,我伸手做出3種手型,孩子們異口同聲地用蒙古語說出名稱。我心中竊喜:體育真是一種超越語言的文化。接下來的環節,由用手猜拳改為用腳猜拳。孩子們熱情高漲,活力四射,不知不覺間,全班學生一邊快樂地游戲,一邊用漢語高呼著:“石頭剪刀布!”
二、體育是一種享受快樂的文化
在現代社會生活中,體育運動日益成為人們改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內容,它為人們提供一種積極、健康向上的消遣,給人們帶來無窮樂趣。體育是一種快樂,而且是一種最易傳播,最樂于分享的快樂。
在益和諾爾小學,早上5∶00,孩子們已經在練習摔跤了。那是體育帶來的快樂,促使他們早起;跳房子的格子,昨夜才畫好,孩子們一早就高興地玩上了,那是體育游戲的快樂,吸引著他們聚集;每天的大課間,不管是烈日炎炎還是寒風刺骨,一至六年級的孩子,都要完成800m的中程跑,另加10min的3套組合操,這雖然是學校的要求,但更多的是運動的快樂,讓孩子們樂此不疲;孩子們的籃球玩得歡,讓央視記者吳璞老師放下設備,融入到快樂的運動中,感染著我們的是體育的快樂!
三、體育是一種競爭鮮明的文化
體育的競爭,不僅僅反映在競技體育上,還反映在群眾體育上,現代體育比賽,不僅比身體、比技術、比經驗,而且比思想意志品質和頑強拼搏的精神,是一種全面的競爭。因此,競爭是體育的靈魂,沒有競爭就沒有超越,就沒有創新和發展。專家組孫衛華老師在送教活動結束時,給全旗體育教師所作的講座《聚焦核心素養 奠基幸福人生》中,就如何落實體育文化中的“競爭性”給出了答案,那就是——賽。
在全旗的公開展示課上,張博老師的體操教學課《前滾翻》中,組織學生在游戲中比賽,寓教于玩;馬曉云老師的足球教學課《腳內側運球》中,組織學生小組運球接力、4人圍圈運球比賽等,在多樣化的比賽中練習。這些體育游戲和體育比賽的合理運用,使課堂充滿活力,學生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增強了集體意識,提高了競爭意識,既體驗了體育教學的樂趣,又增強了學生的體質,而且讓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發展。
四、體育是一種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
體育是民族產物,具有民族特征。由于民族區域的生存環境、文化底蘊、社會和經濟生活、歷史和發展等因素的不同,世界上各民族都有自己傳統的體育項目。當我走進巴林右旗,走進益和諾爾,立即能感受到蒙古摔跤“搏克”的濃郁民族特色,還有孩子們對“搏克”的喜愛。
早上5∶00和下午5∶00,是校隊的搏克時間,沒進校隊的孩子一旁觀看,眼中滿是羨慕之情。校隊中男女生都有,可見搏克在蒙古族是男女老少都喜愛的體育運動。在校園里和我相遇打招呼時還略帶羞澀的孩子們,穿上牛皮坎肩,站在搏克場上,好像變了一個人,個個成了小斗士。主教練門德老師,曾獲得過49kg級全國比賽的第8名。他耐心地把捉、拉、扯、推、壓等基本技巧和基本動作傳授給孩子們。愛傳統才會愛民族,愛民族才會愛國家。蒙古族人民對傳統體育的熱愛,體現著深厚的民族情懷。
此次送教巴林右旗的活動時間是短暫的,但是留給我的收獲與思考卻是無窮的。體育是一種文化,身為體育教師的我們,應該責無旁貸、義不容辭地去做體育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體育教師們,讓我們攜起手來,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相信未來,相信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