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青

為進一步加強威海市高端教育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健全教育名家培養體系和平臺,打造威海教育品牌,提高威海教育的核心競爭力,根據《中共威海市委威海市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國家和山東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等相關文件要求,決定自2014年起在全市建立“威海教育名家工作室”。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葛家中學的呂兵文作為主持人獲得了首批組建工作室資格。自“威海市初中體育教育名家工作室”組建以來,在呂兵文的主持下,提升了工作室成員的教研能力,同時,也輻射了文登區、威海市乃至山東省的體育教師。
《威海教育名家工作室建設(教師系列)管理辦法(2015-2018)(試行)》要求“結對指導幫攜1所農村薄弱學校,建立教師專業發展合作共同體”,工作室成員會議后,將“農村學校”“體育教學相對薄弱的學校”“便于聯系開展幫攜活動”“學校領導都較重視體育教育教學”作為條件,經過篩選、考察,最終威海市第七中學入選了工作室的幫攜學校。在工作室的幫攜、引領下,學校取得了積極成果,不僅提升了學校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技能,也促進了學校各項體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作為幫攜學校的威海市第七中學,結合學校實際,深化學校特色建設工作,充分挖掘體育優勢資源,注重開發、繼承和發揚了排球特色教學,弘揚“以球健體、以球增智、以球促德、以球勵志”的思想,做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開發校本課程、編寫校本教材。學校將排球作為校本課程加以開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確定了各年級的教學內容及基本要求,并結合學校實際編寫了《排球》校本教材,將各年級的排球教學內容、達標標準、裁判法、裁判手勢等內容納入校本教材中,讓學生練習排球、熱愛排球、感受排球文化內涵。二是開展課外活動。學校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開展了以年級為單位的趣味排球活動,讓學生在快樂中體驗到排球運動的樂趣。三是開展課余訓練。在提高全體學生排球水平的同時,學校建立了業余訓練基地,充分發揮學校排球特色項目的輻射帶動作用,在提升中小學排球教學、訓練水平的同時,為學校的排球發展輸送人才。四是傳承排球文化。學校利用黑板報、櫥窗等宣傳口對排球知識、技術動作及訓練隊的風采進行宣傳、展覽。
無論是工作室、工作室主持人,還是工作室幫攜的學校都在歷練中突破、在嘗試中成長、在探索中創新。相信全國還有許多像他們一樣正在體育教育事業的道路上堅定地走著、不懈地創新著、踏實地前進著,為學校體育教學改革不斷作出自己的努力……正是由于這些體育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中國學校體育的道路才會越走越寬廣。